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缺水地区采用的一种播种方式,通过地膜覆盖能达到节水、抗旱、增温保墒效果;使小麦促根增加分蘖、加快群体发育、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短缩小麦生育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冬小麦地膜穴播机播种,667米~2基本苗32万株,总茎数70万~80万茎,667米~2成穗数40万~50万穗,单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40克,667米~2产量在5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2.
寿县在国家小麦生产区域布局上,被列为弱筋专用小麦优势产区。弱筋小麦要求籽粒软质,粗蛋白质含量低于11.5%,湿面筋含量低于22%,面团稳定时间小于2.5min,是制作优质糕点、饼干的专用小麦。目前我国市场需求缺口大,其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与中、强筋小麦种植不尽相同。1产量目标、结构、群体茎蘖动态指标产量5 250~6 000kg/hm2,产量构成穗数35万穗/hm2,每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38g,基本苗240~300万/hm2,冬前总茎蘖数750~900万/hm2;拔节期总茎蘖数1 350万/hm2以下,叶面积系数3.0左右,孕穗期最大叶面积系数6.5~7.0。2技术规程2.1选用对路品种,…  相似文献   

3.
刘云 《现代农业》2014,(5):52-53
<正>一、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1.产量指标700千克每亩。2.产量构成因素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5万~18万基本苗,冬前每亩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4~2.6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倍左右,每亩穗数35万~40万;每穗粒数45~52粒,千粒重45~50克;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形品种每亩基本苗10万~12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每亩穗数50万~55万;每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5克左右。二、土壤条件选择保肥水能力强的黑土或粘土地,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穗型大,结实率相对较低,亩产650kg指标的亩穗数宜在16.0~16.5万,每穗总粒数掌握在190粒左右,有利于灌浆物质的充实和结实率的提高。优化栽培技术主要有:适期早播早栽,4月底至5月5日播种,可在10月5日左右成熟;通过培朱带蘖3.5~4个的壮秧,亩栽2万穴、7~8万基本茎蘖苗,从而保证足穗;合理用肥,亩施纯氮17.5kg左右,增施磷、钾肥,前、后期氮肥配比为7:3;水浆管理上强调比  相似文献   

5.
合选198是由安徽农业大学选育成功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系,一般亩产可达500千克以上,高产栽培可达550千克以上.该品种半冬性中熟;中高秆,耐肥抗倒综合抗性好,稳定性好,增产潜力大;产量结构协调,品质优良. 1.严格控制播量,适时早播在淮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下,一般在10月5~30日均可播种,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由于该品种分蘖能力极强,早播宜稀.10月上旬播种,亩播量应控制在5~6千克左右,随着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一般要求年前总茎蘖数在70~80万为宜.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光 《农村科技》2008,(10):14-15
一、技术指标 种植品种为新冬22号;基本苗25-30万株/667米^2;最高总茎数80-90万个/667米^2;成穗数40-50万穗/667米^2;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克;目标产量/〉500千克/667米^2;最佳播期9月20日-10月5日,最迟10月10日;播量18-20千克/667米^2。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晚播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宁冬1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宁冬11号营养生长时间缩短,生殖生长时间基本稳定。随播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率降低;10月20日、25日播种的分蘖成穗率显著高于10月15日、30日播种的。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和密度的降低,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降低,收获穗数下降,产量显著降低,而品质变优;群体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形成优良的品质性状。因而,晚播"宁冬11号"应适当提高播种密度,以获得高产和优良品质。建议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在10月20日之前播种,每667m2播种量以35~40万粒为宜,10月2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以45万粒为宜。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江苏省南部地区早熟、晚熟单季稻的最佳播期,以早熟品种陵两优268和晚熟品种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播期,经过2年试验,对水稻秧苗的形态特征、根冠比、茎粗/株高进行测定,分析有效积温与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关系,探讨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部地区,早熟品种陵两优268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10日左右,晚熟品种两优培九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31日左右。  相似文献   

9.
依据大田生产多点调查资料,对影响金优晚3产量形成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在适宜该品种种植的陕南低山区,于4月13日播种,5月29日前插秧,每公顷基本苗118万、最高苗457万、有效穗315万左右,确保7月30日齐穗,争取每穗总粒数133粒以上,实粒数大于109粒,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适期适量播种对冬小麦单株性状、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7日,适宜播量为180万~270万/hm2;冬性品种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至10月3日、180万苗/hm2,半冬性品种为9月27日至10月3日、270万苗/hm2;适期适量播种与冬前单株分蘖、冬前主茎叶龄、株高、冬前茎数、春季最高茎数存在线性正相关;适期适量播种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在400℃~850℃范围内,冬前0℃以上积温与冬小麦产量呈密切线性正相关.可将以上结论作为冬小麦适期适量播种的科学依据,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1.
石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68-69,76
根据试验可知贵池区早稻直播667m2产500kg合理群体结构主要参数:常规品种,667m2播量为4~5.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5~50)万,成穗率在55%以上,667m2有效穗在3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在70~80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杂交组合:667m2播量在2~2.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0~45)万左右,成穗率在50%以上,667m2有效穗在23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在110~120,结实率在80%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临优7287’为材料,采用连续挂牌标记法,研究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播期越晚,分蘖数越少。10月13日和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无分蘖的株数达50%以上;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的产量性状影响均表现为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分蘖。10月13日播种的小麦主茎穗粒数最多达37.2粒,10月3日播种分蘖为1的小麦主茎千粒重最高为45.56 g;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麦谷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麦谷蛋白含量最高达4.40%,10月8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总蛋白含量最高为12.33%;分蘖加工品质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和10月13日、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Ⅰ蘖评价值最高均为50;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淀粉糊化特性优于主茎。因此小麦生产上,应选用多穗型品种,通过必要栽培管理措施,保证低位蘖成穗,不仅高产而且优质。  相似文献   

14.
<正>1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单产达到800kg以上的优良品种如天民(兰考)198或周麦27等,其亩成穗数可达50万穗,穗粒数可达41粒,千粒重40g左右,理论单产在800kg以上。据资料介绍,2014年河南省焦作市100亩周麦27小麦单产实现821.6kg。2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依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播种。如天民198在南阳盆地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8~25日,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于苗情观察点连续3 a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市主栽水稻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及特点。结果表明:吉首市主栽水稻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中下旬,基本苗7.0万苗/667m~2左右;分蘖始期为5月10日左右,分蘖终止期为6月15~22日,孕穗期阶段为30 d左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开始抽穗,9月上旬成熟收获。有效穗可达14.5万穗667 m~2,每穗实粒数170.9粒,水稻单产达575.2 kg/667m~2。最后针对该研究条件提出了水稻高产的生产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苗4~5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密度为1.3万~1.5万蔸/667m2,确保基本苗9.0万蔸/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陇亚10号为试验材料,对不保灌区穴播栽培胡麻进行不同行距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分茎数、工艺长度、主茎分枝等性状随播种行距的降低逐渐递减;株果数、株粒数、果粒数、株粒重等经济性状随播种行距的降低呈先增后减趋势,以行距14 cm最高。目前,胡麻种植行距13.5~14.0 cm,即每幅9~10行,穴数50.25万~55.80万穴/hm~2,茎数600万个/hm~2左右时,就可保证高产群体所需。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0,(7)
正庄河市水田由于近几年干旱缺水,很多盐碱地不能正常供水,致使现在庄河市水田由原来的30多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0万亩。为使水稻高产稳产应采取如下技术要点。1选用优质品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田粳396,其次选用港优1号、港优3号杂交稻品种。2培育壮秧用浸种灵进行种子消毒,应用壮秧剂育苗。4月15~20日播种,盘育苗秧龄期控制在35天以下,并要搞好通风炼苗。用无纺布代替塑料平铺育苗,防止塑料  相似文献   

18.
正1主要技术指标产量目标:500-550公斤/亩。群体结构为:冬小麦早熟品种,有效穗数38-43万/亩,穗粒数30-33粒,千粒重43-48克,基本苗25-30万/亩,冬前最高总茎数75-80万/亩。冬小麦中晚熟品种,有效穗数37-41万/亩,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1-46克,基本苗22-25万/亩,冬前最高总茎数70-75万/亩。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 ̄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 ̄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9月24日和9月29日播种的4个播种量冬前群体均分别不足1200万/hm2和超过了1200万/hm2。本试验达到壮苗和合理群体指标的组合为播期10月4日、播种量225万/hm2。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信息》2001,(4):42-43
一、水稻品种 一杂交稻品种 1. 优66。该品种为中国水稻所选育的早籼中熟三系杂交组合。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生育期118天。株高80~85cm,穗粒数9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株叶型好,紧散适中,剑叶窄直挺举,分蘖力中等偏上。千粒重26.6g,精米率70.5%,整精米率27.0%,长宽比2.6,米质中上等,外观品质和口感较好。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不抗细条病和稻飞虱。一般产量6 750~7 500kg/hm2。适宜在浙江南部、江西、广西、福建等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栽培要点: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120~135万株/hm2;重施基肥,追肥为辅,后期一般不宜追肥;注意防稻纵卷叶螟、钻心虫和稻飞虱。 2. 香两优68。香两优6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早籼组合,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90cm左右,株叶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每hm2有效穗375万株。每穗总粒数105粒,结实率83%,千粒重26g左右。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6.0%,垩白粒率6%,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0.9%,米质优良,米饭清香柔软。一般产量7 500kg/hm2左右。中抗叶瘟,感穗瘟,中感白叶枯。适宜在湖南、江西、以及浙江、安徽、湖北等省的早稻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湿润育秧,每hm2播种300kg,移栽秧苗龄不能超过5叶,短龄早插高产;每hm2抛(插)30万蔸以上,每蔸3~4苗,每hm2基本苗120万株左右;重施基肥并以有机肥为主;以湿润间歇灌溉为主,当总茎数在330万株/ hm2时,开始晒田,后期不宜脱水过早;以农业防治为主,适时适量施用对口高效低毒农药,重点防治纹枯病,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飞虱,孕穗后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