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甜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超甜玉米作为一种新颖的蔬菜和保健食品,近年来在国内栽培日渐广泛,对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育优质、高产、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生产要求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啤酒大麦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选育高产、适应性强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P1~P6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了15个杂交组合,并对花期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及方差(Wr)与协方差(Vr)相关性分析与估算。[结果]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雄花期性状的GCA效应大小顺序为P2P6>P4>P2>P3>P5。[结论]亲本P2和P3是早熟亲本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采用ADM混合线性模型,对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配制的双列杂交资料的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环境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效应分析发现72-Regent,Andor的加性效应,88-14的母体效应,{[(tower×81008)×81008]×非野}×955选系组合的显性效应较符合品质育种要求。  相似文献   

5.
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主效应、显性主效应均起一定的作用,株高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株高的狭义遗传力为50.8%,通过早代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其选择效果不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6.3%和64.2%,宜在较低世代进行选择;异黄酮含量主要受显性主效应的控制,应该在较高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个普通甜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Ⅳ组配3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糖分、氨基酸的基因效应,并估算了配合力。结果表明:(1)天冬氨酸在遗传上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蔗糖、蛋氨酸、脯氨酸在遗传上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总可溶糖、总可溶糖-蔗糖、干物质、甘氨酸、丝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在遗传上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2)自交系遗甜-1、白甜-2、HCg、加甜糖分的一般配合力较有利用价值;自交系蛟甜、加甜、HCg、遗甜-1氨基酸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甜玉米糖分配合力育种中,以总可溶糖为育种目标即可达到糖分含量和食味品质两方面的改良;几种必需氨基酸一般配合力为非制约关系。(3)su3×HCg是糖分特殊配合力较有利用价值的组合;白甜-2×HCg、su3×遗甜-1、蛟甜×泰甜三个组合的必需氨基酸特殊配合力较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糙米性状进行了遗传力,遗传进度和遗传相关系数分析,提出了适宜的选择方法,结果表明,垩白指数受多基因控制,遗传力学较高(82.03%)稳定早,应在早代加以严格选择,粒长与百粒重存在微弱的负相关,粒长与粒宽,粒厚负相关显著,粒重与粒宽,粒厚有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啤酒大麦若干品质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超甜玉米果穗形态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杂种优势和Hayman分析方法,研究了超甜玉米商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秃顶长和行粒数易受双亲影响,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含糖量和果皮厚度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对数都在3对以上,它们的狭义遗传力分别是53.0%和29.6%;其中控制含糖量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重要,而控制果皮厚度的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同时有超显性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从近期选育的品种中筛选出4个高产、优质超甜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生育期等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超甜2018、蜜脆678高产、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优良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在本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超甜玉米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4个不同超甜玉米品种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授粉天数的果皮厚度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籽粒内不同部位间的果皮厚度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灌浆前期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胚背面的果皮较胚面薄,之后这种差异逐渐缩小。灌浆期间,籽粒体积和鲜质量变化呈Logistic曲线,相应的拐点分别是授粉后12.1和12.7d;籽粒含水量直线下降,干物质则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为具有果蔬和谷物特征的新型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甜玉米含淀粉合成缺陷基因,糖类在胚乳中大量积累,是鲜食玉米主要类型之一。根据缺陷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等类型,不同类型间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差异较大。甜度、爽脆度、果皮厚度、风味等是甜玉米的主要食用品质特性,这些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其遗传研究及育种改良应用均面临很大挑战。目前,甜玉米品质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甜玉米食味品质(含糖量、果皮厚度等)和营养品质(维生素、矿物元素、蛋白含量等)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鉴定和分析,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表型变异、遗传力、QTL 位点、候选基因等层面。这些研究的开展为甜玉米营养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分子基础。对甜玉米品质相关(包括甜玉米形成的遗传基础、维生素 E、果皮厚度、锌含量、玉米黄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甜玉米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优质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甜玉米单交种"吉甜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超甜玉米新品种“吉甜9号”是吉林农业大学以自选系“吉529”为母本、“吉326”为父本育成的甜玉米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918.9kg/hm2,比对照“吉甜6号”增产7.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648.9kg/hm2,比对照“吉甜6号”增产9.7%。该杂交种于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甜9号”果穗长筒型,穗长20.5cm,穗行数14~16行,单穗鲜子粒质量256g,子粒浅黄色,鲜百粒质量37.4g,可溶性糖含量18.68%,品质好,抗病抗倒伏,出苗至鲜穗采收需80~84d。适于吉林省的通化、吉林、长春、白城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秋季生产条件下,探讨不同的播种期对超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影响:通过不同播种期各品种产量的多重比较,在福建适当迟播,可以提高产量;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播种期的产量情况的多重比较,在试验设计的5个播种期中,早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不断提高;中、晚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后略微减少;(2)品质影响:播种期对果皮厚度和含糖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含量和皮渣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晚播可以提高水分的含量,从而延长采收期,秋植超甜玉米最适采收期平均可以达8d,长于春播的2~4d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强杂种优势且高商品价值的甜玉米杂交种,选用13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号和6号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3个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4×A2,5×A7,6×A6);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和行粒数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早熟水果型超甜玉米新特玉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特玉5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早熟水果型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性好,春播生育期(出苗至籽粒成熟,下同)100~105 d,鲜穗采收期84.5 d,复播生育期85~90 d,鲜穗采收期74.5 d.丰产性好,平均鲜穗产量943.32~1 203.7 kg/667 m2.营养品质好,鲜籽粒粗蛋白含量13.12;,粗脂肪5.7;;甜度高,可溶性总糖含量40.73;,蔗糖35.43;.甜脆可口,可生食,皮薄渣少,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南北疆春播、复播两茬种植,所需≥10℃有效积温2 00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超甜玉米果皮柔嫩度在子粒发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以10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硬度计法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果皮柔嫩度值,分析果皮柔嫩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10份参试材料在果皮柔嫩度上存在梯度差异,其中PE10果皮柔嫩性最好,T105中等,S33205最差;在湖北武汉(2014年春)、海南陵水(2014年冬)两种环境下,在授粉后第12~24天,PE10、T105、S33205的果皮柔嫩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各测定时间点的柔嫩度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随着子粒的发育,相同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果皮柔嫩度差异呈现先增大后缩小最后又趋于一致的规律;2014年湖北武汉春季与海南陵水冬季相比,同一材料最适采收期相差4 d,但最适采收期的果皮柔嫩度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环境改变会影响果皮嫩度变化速率,但果皮柔嫩度的好坏本质上仍决定于材料本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甜玉米果皮厚度性状进行主基因 + 多基因遗传分析及 QTL 定位,研究甜玉米果皮厚度 的遗传机理,选育优质甜玉米品种。【方法】选用果皮厚度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 T15 与 T77 配制杂交组合 T77×T15。以该组合的 F2 群体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方法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合 F2 群 体各单株的果皮厚度及 SSR 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玉米果皮厚度进行 QTL 定位。【结果】甜 玉米果皮厚度的最适模型为 A-1,即受 1 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和部分显性的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 69.10%。 在第 5、8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出 3 个与果皮厚度相关的 QTL,其中第 5 染色体 bin5.04 区域检测到 2 个 QTL, 分别位于标记区间 bnlg150~bnlg653 和 bnlg653~bnlg1208,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39 和 -3.01;位于第 8 染色体 的 QTL 在 bin8.03~bin8.04 区域,标记区间为 umc1741~bnlg2046,加性效应值为 -3.06,表型贡献率为 22.02%。 【结论】甜玉米果皮厚度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在育种实践中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遗传改良选择。试验检测到的 QTL 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19.
加强型甜玉米含糖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选用遗传差异较大的加强型甜玉米自交系6份做杂交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Ⅰ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组合,并对部分发交组合做自交和回交试验,研究甜玉米含量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含糖量性状的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加性效应对甜玉米含糖量性状的表现起主要作用;含糖量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是有效的;在选配高含粮量的杂交组合时,双亲的含糖量必须都高,至少用做杂交组合的双亲之一应是高含糖量的,但应注意随着杂交组合含糖量的增加,单株青穗产量却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