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雷州半岛甜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妃华  周立赖 《广东农业科学》2007,(10):51,67-51,67
采取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办法,对雷州半岛甜玉米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综防实践结果表明,甜玉米病虫害防治率达90%以上,玉米果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要求,商品果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011 kg.  相似文献   

2.
德兴市鲜食甜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甜糯无公害玉米的市场迅猛发展,德兴市鲜食甜玉米的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从2009开始,德兴市对甜玉米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就进行了系统的监测,以指导农户进行无公害防治。结合笔者多年经验,从甜玉米的种植情况、主要病虫害发生与为害情况、甜玉米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对鲜食甜玉米病虫害和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包括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玉米蚜、地老虎等,以为甜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甜玉米自身特点,阐述了种植甜玉米从选用品种、选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措施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先正达先甜5号甜玉米在中国地区试种成功,该玉米高产,耐贮运,商品性状好,一直在国内鲜食甜玉米市场供不应求。由于该品种高抗或耐大小斑病、锈病、茎腐病、病毒病等多种病害,所以非常适合做无公害栽培。栽培过程中,要正确运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的甜玉米产品。先甜5号甜玉米无公害生产的病虫害防治上,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甜玉米产生阴阳面的原因,并从品种选择、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品种选择、栽培要求、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无公害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为广大甜玉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揭西县甜玉米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总结了适合揭西县甜玉米产业化发展"公司 良种 基地 科技 农户 市场"模式的成效,并介绍了无公害甜玉米栽培技术措施,包括产地和品种选择、播期安排、种苗处理、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种植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提出新型种植模式"甜玉米—毛豆",甜玉米良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及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兴安县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间作蔬菜对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在云南通海县设置甜玉米与甘蓝和辣椒间作试验小区,研究了甜玉米与蔬菜间作种植对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甘蓝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甘蓝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均低于其它种植模式、小菜蛾虫口密度也明显低于其1∶4带型及其它种植模式。玉米与辣椒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间作辣椒霜霉病、蚜虫及棉铃虫虫口密度均低于辣椒单作田。由此,玉米与甘蓝、辣椒以2∶4带型种植对玉米、甘蓝和辣椒主要病虫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卫福200FF种衣剂对甜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田间试验设卫福200FF种衣剂 200、250、300ml∕100kg种子,对照药剂50%福美双WP 500g/100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结果用该制剂200ml~300ml/100kg拌种,防治效果达76.94%~82.12%,增产11.91%~14.93%,且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试验表明卫福200FF种衣剂对甜玉米苗期病害有较好的防病增产作用和安全性,可作为防治甜玉米苗期病害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菌肥在玉米栽培上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娜  刘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54-11356
[目的]分析生物菌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普通玉米和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生长状态下ZH-BBM生物菌肥对玉米的影响。[结果]生物菌肥使得普通玉米、甜玉米的穗长、穗粗、单穗重分别提高了29.1%、14.7%、52.3%、10.6%、8.5%、11.5%。而玉米籽粒含水量和秃尖长明显降低,使得普通玉米和甜玉米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8.2%和11.6%。[结论]生物菌肥可明显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养分的累积量,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该研究可为ZH—BBM生物菌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市售玉米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种子含水量、净度、发芽率、病虫感染率、品种纯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的68个玉米品种,有13个品种种子为不合格种子,合格率为80.9%;其中糯玉米种子合格率为84.2%,甜玉米种子合格率为61.1%,普通玉米种子合格率为100%。此外,从包装标注分析,共有12个品种种子包装标注不规范,种子标签合格率为82.4%;其中糯、甜、普通玉米种子包装标注合格率分别为81.6%,72.2%和100%。最后,对提高种子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大豆与小麦/玉米/甘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小麦表现为套作优势,两种体系下不分隔的生物产量与吸氮量均高于完全分隔。玉米在"麦/玉/薯"中表现出竞争劣势(Awc>0,NCRwc>0),不分隔的生物产量与吸氮量显著低于完全分隔;在"麦/玉/豆"中表现出竞争优势(Awc<0,NCRwc<0),不分隔的籽粒产量、籽粒吸氮量和总生物产量、总吸氮量均高于完全分隔,且比"麦/玉/薯"高5.62%、59.09%、5.97%、41.18%。大豆虽表现出竞争劣势,但生物产量与吸氮量降低不明显;甘薯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但生物产量与吸氮量显著降低,总吸氮量比大豆低53.11%。不分隔时,"麦/玉/薯"中的玉米与甘薯土壤总氮含量比"麦/玉/豆"中的玉米与大豆低3.95%和8.57%。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单位耕地面积产值最高的种植模式,以单作玉米和单作甘薯为对照,研究玉米与甘薯间套作不同的种植模式。分四大类型进行,分别为单作玉米、单作甘薯、间作和套作,其中间作又分三个模式,玉米与甘薯种植行比为2∶1,2∶2,2∶3,套作分4个模式,甘薯以不同方式和密度套种在玉米行间,共计9个模式。结果表明,各类型产值高低顺序为单...  相似文献   

19.
前茬作物营养对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大田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前茬作物玉米和甘薯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比甘薯吸收较多的氮和磷元素,但吸收氯的能力比甘薯低;土壤施用玉米面和甘薯面能显著促进烟草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烟草品质,以施用量为50 g/盆的烟草综合表现最好;甘薯茬更适合种烟草。  相似文献   

20.
选体重37公斤的杂交猪50头,分为10组,试验两个月。采用正交设计,外加一个玉米对照组。红苕干三水平为30、50、70%,蛋氨酸三水平为0、0.05、0.10%,赖氨酸三水平为0、0.15、0.25%(第一个月),0、0.10、0.20%(第二个月),探讨红苕干使用的适宜比例、赖、蛋氨酸添加的必要性和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在不等蛋白水平下,只要添加氨基酸,红苕干可完全替代玉米,用量可达70%;猪红苕饲粮中,添加赖氨酸是必要的,蛋氨酸可以不加;赖氨酸适宜添加量为0.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