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茎叶繁茂,特别是中晚熟品种,因生育期长、产量较高,需肥量比较大,只有增施肥料,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从而取得高产。合理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了解玉米不同时期的营养生理特性和各种养分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是玉米合理施肥的基础。正确地掌握玉米所需养分种类和数量,才能取得高产、高效,在实际生产上要做到N、P、K的合理施用,避免片面强调多施某一种肥料,给生产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作物营养诊断平衡施肥系统,是用于指导作物科学施肥的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该系统在建立作物高产植株营养动态模型的基础上,以作物一生各生育期标准养分需求为尺子,对相应生育期的大田作物植株的10种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进行诊断,进而由计算机自动开出针对性很强的,既定性又定量的施肥方案。准确地执行该方案,即可使被诊断田块内的作物:①迅速获得不足的营养元素;②始终使元素之间彼此保持平衡状态。这样经过调节以达到作物  相似文献   

3.
《农村科技》2004,(8):8-8
追肥的主要作用是词节作物的长势长相,满足作物生育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发育,以增强其抗逆性,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追肥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尽量傲到在营养盛期进行科学追肥,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追肥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作物生长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发育,以增强其抗逆性,达到增产的目的。追肥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尽量做到在营养盛期进行科学追肥,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10,(4):27-27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  相似文献   

6.
几种主要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对养分需要量增多。但由于作物生长初期与后期根部吸收能力较弱,单一由根系吸收养分不能完全满足高产的需要。近年叶面施肥作为强化作物营养和防治某些缺素病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性施肥措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且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现据我县生产实践,将叶面施肥特点及其在主要农作物上的应用技术和增产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一种植株高大,叶展较宽的作物,同时也是高产作物,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对于水肥的需求很大,要想夺高产创丰收,必须要满足玉米的养分供应。所以,分析玉米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养分补充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在农业生产中能给予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施肥是一种长期持续的工作,农作物在发育过程会将介质土壤中的养分逐渐吸收使用,因此当土壤中的养分逐渐被耗尽时同,植株就会开始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因此适时且适量施肥便成为延续农作物不断生成的动力之一。科学地对农作物进行施肥,不仅能调节作物的营养,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使作物高产,进而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但是,如果不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就很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样既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水稻养分诊断与平衡施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分平衡调节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把作物-土壤-肥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分析三者之间的养分平衡关系,并将它们定性,定量化。把作物体内各营养元素间的比例平衡做为重点,在水稻生育的各个时期,及时地,快速地进行植株诊断,并全面地,按比例地为水稻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来满足高产优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蔬菜的立体栽培是根据栽培地环境条件和不同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生育期长短的时间差,植株个体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深浅的层次差,对养分吸收不同的营养差和对环境要求不同的温度差和光照差,通过不同作物之间的间套种,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达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05)1.1-1.4千克、钾(K20)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因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根据有关研究,玉米产量有70~80%来自于作物施肥。玉米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多达20多种,主要是氮、磷、钾、硫、钙、镁等6种,其中氮素是玉米最主要的营养元素。研究表明,平均每千克氮素可增产玉米子粒20千克左右。氮素营养好,玉米根旺苗壮,叶色深,茎粗叶茂,穗大粒多产量高。氮素营养不足,则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狭长,茎秆细弱,叶色黄绿,穗小粒少空秆多,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玉米的一生中,需要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因此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很多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科学的施肥不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保证,还可以增加玉米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玉米的需肥特点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施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研究表明,玉米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从土壤中吸取N2.68千克、P2O51.13千克、K2O2.36千克,为了获得高产必须协调  相似文献   

13.
宋桂娇 《吉林农业》2007,(10):19-19
追肥的主要作用是用肥料来调节作物的长势和长相,满足作物生育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发育,以增强其抗逆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但追肥要掌握技巧。追肥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尽量做到在营养盛期进行科学追肥,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肥 《农家致富》2007,(1):32-32
玉米的需肥量有多大?答: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5~4.0千克、五氧化二磷1.1~1.4千克、氧化钾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2013,(5):22
一、玉米的需肥量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7.
《今日农村》2004,(4):37-37
本产品系根据豆类作物生长期内促长膨粒高产早熟的营养需要专门配方,采用多种有益微生物菌株复配组合而成。本品施用在豆类作物上能增强作物体内多种有益酶的活性,并分解出多种糖类、核酸、氨基酸、生物素等营养,具有向豆类作物补充全面营养、刺激生长、促进作物内蛋白质合成等明显效果。 ⒈产品特点 ①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群、加粗根径、提高豆类作物根瘤固氮能力。②使豆类作物叶片增大增厚、促花、保荚,提高结荚率,使籽粒迅速膨大饱满,表面光亮,早熟高产。③提高作物抗病害、抗低温、抗旱涝及干热风的能力。防止早衰,对植株矮小、…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2,(1):23
一、需肥量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二、需肥规律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变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金正大公司协办的"作物高产营养解决方案发布会",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陆续走进陕西大荔、河南扶沟、山东平度、山西万荣、河南中牟等地,发布了冬枣、辣椒、葡萄、苹果、大蒜高产营养解决方案,吸引近万名农户参加。4月18日至23日,在不到一周时间里,金正大作物高产营养解决方  相似文献   

20.
莜麦是我区重要粮食作物,为了获得高产必须满足其对养分的要求,但是,莜麦一生需要什么营养,名生育时期植株体内及各器官中养分又是怎样被吸收,积累与转移等规律尚不清楚,为此,我们于1981~1982两年,在院教学农场及室内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与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