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中菹草着生藻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的种类,共50属68种;常见优势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菹草整个生活史中,着生藻类的平均着生密度以硅藻门最大(29.90×103ind./cm2),其次为绿藻门(16.87×103ind./cm2)和蓝藻门(13.52×103ind./cm2);就平均生物量而言,硅藻门(70.20 μg/L)较其他藻类高得多.着生藻类的着生与菹草生长相互抑制,着生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
菹草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池塘中菹草着生藻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的种类 ,共 5 0属 6 8种 ;常见优势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菹草整个生活史中 ,着生藻类的平均着生密度以硅藻门最大 (2 9.90× 10 3 ind ./cm2 ) ,其次为绿藻门 (16 .87× 10 3 ind ./cm2 )和蓝藻门 (13.5 2× 10 3 ind./cm2 ) ;就平均生物量而言 ,硅藻门 (70 .2 0 μg/L)较其他藻类高得多。着生藻类的着生与菹草生长相互抑制 ,着生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太湖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年5月—2010年6月五里湖人工基质上着生藻类群落的全年连续监测,研究了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五里湖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34属43种,其中硅藻门为全年优势门类,共12属24种,占着生藻类总种数的55.81%,着生藻类密度变化范围为(0.88~2.73)×104ind./cm2,年平均密度为1.95×104ind./cm2。空间上淤泥底质水域年均密度最高为3.90×104ind./cm2,而沙石底质水域最低为1.82×104ind./cm2;结果表明五里湖着生藻类的种类数和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由多到少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以夏季最高,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12~2.94和0.76~0.88,表明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资源丰富,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状态。  相似文献   

4.
赤水河赤水市河段的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赤水河赤水市河段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数据,通过设置不同代表性采样断面(采样点),对赤水河赤水市河段的着生藻类的种类组成等生物学指标进行采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着生藻类5门8纲18目28科44属114种;着生藻类群落主要由硅藻组成,其次是蓝藻和绿藻。复兴镇以上河段主要以硅藻门的系带舟形藻(Navicula.cincta)、嗜盐舟形藻(Navicula.halophila)和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 )为优势种,在复兴镇及其以下河段以绿藻门的泥泞颤藻(Oscillatoria limosa )占绝对优势,赤水中采样点以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为优势种,大同镇采样点以硅藻中的放射舟形藻(Navicula radiosa )及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为优势种。细胞密度为(0.78~3.66)×106 cells/cm2,平均为2.10×106 cells/cm2;多样性指数为1.78~3.12。赤水河赤水市河段水体水质已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钴是浮游藻类代谢、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元素。藻类增长潜力(AGP)试验显示,在钴(Co2+)质量浓度为0.120 0~0.167 8μg/L的液体培养基中,脆杆藻(Fragilaria sp.)的生长增殖较快;Co2+质量浓度达到0.229 1μg/L时,脆杆藻的生长增殖受到明显抑制。Co2+质量浓度在0.120 0~0.229 1μg/L之间时,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iquus)的生长增殖较快;Co2+质量浓度大于0.284 9μg/L后,斜生栅藻的生长增殖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汾河水库水体的Co2+含量平均为0.167 8μg/L,在其他条件适宜时对硅藻和绿藻的细胞分裂与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官地水库年度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变化,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实地和实验室相结合测定了官地水库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并采用野外收集水样、实验室定性定量观察的方式鉴定了藻类种类、计算了群落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和RDA进行了相应分析。【结果】全年水温、DO、pH、透明度、硬度、电导率和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4.9℃、10.8 mg/L、8.51、238 cm、4.0 mmol/L、243.4μs/cm和5.1 mg/L;冬春季总氮较高但总磷极低,夏秋季总氮较低而总磷较高;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仅在冬春季B断面较低,其它季节和断面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官地水库全年鉴定出6门97种(属)藻类,年优势度较高藻类种群达26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属)数在全年和各季度均为最多,而秋季藻类门类数和种(属)数均明显较低;空间上藻类密度自上游而下逐渐升高,全年平均值为139.8×10~4 cell/L。【结论】官地水库水温较低、溶解氧高、呈弱碱性、营养物质含量低,属于寡营养水体,水质处于I~III类之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指示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冬春季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藻类为主,夏秋季以硅藻门和绿藻门藻类为主,总体上为绿-硅藻水相。硬度、水温、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是官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尤其是水温;冬春季总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夏秋季则为总氮。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藻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比较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藻类的种类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有6个藻类门的33科、154种淡水藻类,在种类组成上以绿藻和硅藻为主,为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群。绿藻门藻类共计60种,所占比例最大为38.96%,其次为硅藻58种,所占比例为37.66%。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硅藻、绿藻和蓝藻在物种组成上较为丰富,其中硅藻门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绿藻门。从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藻类数量来看,绿藻和蓝藻的种类数量变化较大,硅藻种类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杜克敬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91-3994,3998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分布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约有气生藻类204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5门7纲23目42科75属;亚气生藻类23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门6纲22目37科68属.气生藻类的H'、d、J平均分别为5.91、12.20、0.92,亚气生藻类平均分别为6.03、13.11、0.94.岩石表面以蓝藻为优势种群;树干表面和建筑物表面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土壤里以硅藻和黄藻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9.
2010年4~5月两次对抚河3个河口处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抚河河口浮游藻类共243种隶属于134属。绿藻、硅藻和蓝藻是抚河河口浮游藻类中的优势群落,其中绿藻90种隶属于51属、硅藻62种隶属于32属、蓝藻62种隶属于30属。3个河口处的浮游藻类种类及生态分布基本不一样,统计得出的种类数为分属属类的2倍,说明抚河河口处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低、优势度高,这与抚河局部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詹寿发  樊有赋  陈晔  罗敏  彭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92-11194
对九江市城区内甘棠湖的浮游藻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藻类48属80种,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为367.498万个/L,其中硅藻占49.12%、绿藻占45.71%、隐藻占2.05%,在对水质进行理化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是甘棠湖为β-中污染。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富营养型湖泊中磷对附着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研究了不同磷供给对人工附着基上附着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磷供给的增加显著促进了附着藻类的丰度和生物量的增加.附着藻类群落优势种类为硅藻和绿藻,硅藻优势种为直链藻Melosira sp.、针杆藻Synedra sp.和脆杆藻Fragilaria sp.,绿藻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um...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中国酱酒核心产区主要流域藻类植物组成,采用样线法对该区域进行藻类植物调查,共采集到240个样品,对样品进行固定、酸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藻类植物进行观察、计数和拍照,分析研究区的藻类植物组成及水质。结果表明:(1)研究区藻类植物共有9门14纲32目62科157属712种(含145变种和12变型),包括贵州省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7个、新记录种110个(包括变种、变型)。区内硅藻门种类最多,有297种,占总物种数的39.24%,其次为绿藻门,有242种,占总物种数的33.28%。研究区以水生藻类为主,其次为亚气生藻类,气生藻类种类最少,水生和亚气生环境藻类中硅藻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气生环境藻类以绿藻为主;(2)研究区流域内上游藻类植物多样性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少;(3)基于绿藻商和复合藻商对水质评价,水体呈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对滦河水库系统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的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共监测到浮游植物8门34科62属,其中本次研究共发现库区新记录藻类11属;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分别有27属和14属,分别占32.4%和23.5%;其中优势种类为8属,常见种类为17 属,次常见或稀有种类为37属.藻密度在春末和夏初较小,在秋季的8、9月生长量达到最大,在冬季又开始降低,以潘家口坝上样点为例,5月藻密度为160.9 万个·L-1,9月藻密度1 721.27 万个·L-1;春季主要的优势类群为硅甲藻,夏季为隐硅藻,秋季为蓝绿藻,夏秋季节的优势属为假鱼腥藻(蓝藻门).藻类分布存在空间性差异,种类最多的样点(下池)共发现43属,种类最少的样点(大黑汀库区)仅发现20属.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47 属为共有浮游植物,相似性系数为64.8%,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型向蓝-绿藻型转变,其中变化最大的样点为潘家口坝上,相似性系数仅为29.4豫,藻类密度增加了近20 倍,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增加1.41倍和3.63倍,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呈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池塘养鱼废水为进水,引入三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藻类总体的去除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月份人工湿地对藻类的总体去除效果最好,可达到89.61%。湿地对蓝藻的去除率为76.92%-93.77%,对绿藻的去除率为77.50%-89.81%,对硅藻的去除率为83.40%-92.33%,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3%、83.32%和87.53%。这表明湿地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为硅藻>蓝藻>绿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水库网箱生态养殖匙吻鲟效果,在规格为5.0 m×5.0 m×3.0m(长×宽×高)的网箱内开展滤食性匙吻鲟、吃食性鲤鱼、刮食性细鳞斜颌鲴生态养殖,利用吃食性鲤鱼摄食残饵料,利用细鳞斜颌鲴刮食附着在网衣上藻类,达到生物调控箱内水质的目的。结果表明:网箱内放养规格为25~30cm/尾的匙吻鲟,放养密度35尾/m2,套养规格为12cm/尾的细鳞斜颌鲴及规格为102g/尾的鲤鱼,放养密度各为20尾/箱,经8个月的养殖,匙吻鲟平均产量为57.5kg/m2、成活率为96.1%,产出比1:1.88,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区藻类种群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冬,三峡水库蓄水至173 m.随着蓄水水位的抬升,库区内长江干流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回水区流速进一步减慢,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可能性相应增加.为探究水位抬升对彩溪河水环境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春季(3月)、夏季(7月)对该区域五个采样点展开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跟踪观测,并运用Margalef(d)丰富度指数法、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法、Pielou(J)均匀度指数法,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0种,硅藻门17属33种、绿藻门24属40种、蓝藻门7属10种、甲藻门2属3种、裸藻门4属10种、黄藻门2属2种、隐藻门1属2种;硅藻和绿藻是该区域的优势种;其中春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绿藻型,绝对优势种为硅藻;夏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绝对优势种群为绿藻.高阳采样点春季发生铁锈红"水华",藻类密度高达103.6×105cell/L.各监测断面的d、H、J值分别为:春季0.68~1.70、0.99~1.44、0.228~0.345,夏季1.0~1.91、1.24~2.10、0.30~0.49,综合得出澎溪河回水区春季属于中度-重度富营养化,夏季属于中度富营养化,夏季水质优于春季.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龙滩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反映的水质状况,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在龙滩水库罗甸段进行采样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观察到浮游藻类72种,浮游藻类四季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4.08×104-33.36×104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67~4.16 mg/L.采用指示生物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其水域水环境进行评价,显示龙滩水库罗甸段水质处于贫-中营养类型之间.  相似文献   

18.
龚庆碗  徐兵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22-12626
为研究太湖流域源头溪流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2013年南苕溪主要河流四季水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环境因子与藻类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环境中TN、TP、Chl-a平均含量分别为2.81 mg/L、0.11 mg/L、16.70 mg/L,氮素含量较高.自上游源头林区至下游城镇区,营养盐、Chl-a含量和营养状态都明显上升,说明流域富营养化状况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与上游源头林区相比,其他区域藻类群落对Chl-a贡献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硅藻比例的下降以及蓝藻和绿藻比例的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浊度、电导率、流速以及营养盐中的TP和PO34--P与Chl-a含量显著相关.水温是影响蓝绿藻生长的重要因素,硅藻的数量与浊度和营养盐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水体流动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为22.0~26.0℃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舟形藻Navicula sp.和双肋藻Amphipteura sp.及其等比例组合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长为400~500μm的樽形幼体变态、附着及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硅藻组中,圆筛藻组幼体的附着率最高(13.3%±2.2%),显著高于舟形藻(6.9%±1.8%)和双肋藻组(5.9%±0.7%)(P〈0.05);混合硅藻组的附着率均高于单一硅藻组,其中圆筛藻+舟形藻组幼体的附着率(23.2%±3.2%)显著高于对照组(18.0%±2.16%)(P〈0.05)。混合藻类密度为1~25万个/cm2时,幼体的附着率(27.2%±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46 d的饲养,单一和混合藻类组幼参的最终体长(P〈0.01)和成活率(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稚参变态附着后至体长为700~800μm的10 d内,以3种混合底栖硅藻为食物,之后以营养来源丰富的人工饵料为食,可明显提高仿刺参的生长速度和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1 ℃时,测定暴露于相同密度8种不同藻类条件下,一龄三角帆蚌对藻类的同化率、排氨率和耗氧率,实验周期为24 h。结果显示,在相同密度下,三角帆蚌对硅藻的同化率最高,为 0.660±0.003;明显高于绿藻和蓝藻(0.142±0.003和0.095±0.004);摄食蓝藻的三角帆蚌排氨率和耗氧率最大,分别为(1.346±0.024) μg/(g·h)和(25.78±0.237) μg/(g·h)。摄食绿藻的排氨率最小,为(0.795±0.015) μg/(g·h),摄食硅藻的耗氧率最小,为(13.307±0.127) μg/(g·h)。耗氧率与排氨率比值(O∶N)揭示三角帆蚌摄食硅藻后,其呼吸代谢底物主要以蛋白质为主;当饵料改变为蓝藻和绿藻时,O∶N比值开始明显变高,表明其呼吸代谢底物由以蛋白质为主转变为以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蓝藻和绿藻类浮游植物对三角帆蚌具有一定的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