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筛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的生防细菌,挖掘高效的新型微生物代谢物种衣剂。[方法]从诱导抗性角度,以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根腐病菌为靶标,通过对2 400株细菌发酵液包衣大豆种子处理、大田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的生防细菌。[结果]获得Sneb152、Sneb572、Sneb877、Sneb1076、Sneb1401和Sneb1499共6株对病原物具有诱抗活性的生防细菌,6株生防细菌均可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抑制率超过74.98%,且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增产效果明显;菌株Sneb572和Sneb1076对大豆根腐病也有一定防效。[结论]优良诱抗生防菌株Sneb572和Sneb1076用于处理大豆种子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不同抑制性土壤真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抑制性土壤中分离获得真菌菌株,研究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获得的100株真菌中有5个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J2)具有抑制活性,分别是Dq012、Dq059、Dq003、Dq030和Dq101。经Dq012发酵液处理后,大豆胞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84%,经其他4株真菌处理后校正死亡率均在70%左右。Dq012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7.69%,Dq003和Dq030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也在80%以上。用5个菌株的发酵液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能够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的繁殖,其中菌株Dq059的抑制作用最强,Dq012次之,Dq030的抑制作用最弱,抑制率分别为83.05%、80.58%和41.52%。综上所述,菌株Dq012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活性最高,其他4株效果接近,但Dq030对胞囊形成的抑制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3.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利用真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获得有效抑制胞囊病的真菌,本研究利用平板涂布的方法分离不同轮作制度下大豆胞囊线虫外胞囊际真菌,研究真菌浸出液对大豆线虫胞囊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土豆轮作的大豆胞囊线虫外胞囊际真菌最多菌数达41.67株/皿;大豆—土豆—玉米为29.67株/皿;大豆重茬的胞囊际没有分离到真菌,玉米—大豆—玉米为1.67株/皿,玉米—玉米—大豆为0.33株/皿。在大豆—土豆—玉米胞囊分离的菌株中选取9株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孵化抑制试验,获得抑制率达到50%的真菌6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用作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从大豆根围土中分离芽孢杆菌Bal-7,并测定其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芽孢杆菌Ba1-7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3.3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大豆菌核病菌的有效拮抗菌株,利用组织表面消毒法从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根、茎、叶和种子中分离内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13株细菌和49株真菌。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42株(细菌25株、真菌17株)对大豆菌核病菌有拮抗效果的内生菌株,其中18株对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发酵液对不同种类线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稀释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获得白僵菌105株,初步筛选出20株有效菌株.测定其发酵液对4种靶标线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0株被测菌株中有9株对不同种类线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菌株B703147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24h校正死亡率均为92%以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次菌株B23对南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致死率也均为85%以上;供试菌株中B703148对水稻十尖线虫活性最高,处理48h致死率为66.15%,而大部分菌株对小杆线虫致死率均达到80%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白僵菌菌株的发酵液对同一种类线虫生物活性存在差异,对不同种类线虫存在选择性毒力差异.  相似文献   

7.
3株真菌发酵液对不同线虫的毒力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3株真菌D53、D54、D84,测定了这3株真菌的发酵液对4种线虫: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南方根结线虫J2(Meloidogyne incognita)、大豆胞囊线虫J2(Hreterodera glycines)、小杆线虫(Caenarhabditissp.)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D53菌株原液对水稻干尖线虫、南方根结线虫毒力作用比较高,校正杀线虫效果分别达到96.62%、96.61%;D54菌株原液对水稻干尖线虫的作用达到96.61%;D84菌株原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作用比较高,达到92.81%。这3株菌株发酵液不同浓度对这4种线虫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且毒力作用有明显的差异;而且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同种线虫的毒力有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豆疫霉病病菌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大豆疫霉病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资源,从健康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2株对大豆疫病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放线菌菌株JAX-13和JAX-14.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JAX-13和JAX-14分别为放线菌属细菌(Actinomycetales bacterium)和链霉菌(Streptomyces).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6.26%和50.06%;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疫霉病病菌菌丝排列杂乱无章,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且菌丝内部出现原生质聚集成块现象.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防效分别达56.56%和72.22%,且菌株发酵液对大豆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总体来看,菌株JAX-13和JAX-14生防效果优良,是2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9.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的,是我国东北、华北等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根系染病后,线虫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土传病害加重,还可造成根腐.  相似文献   

10.
朱英波  史凤玉  李建英  龙茹  武云鹏  乔亚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7-21078,21081
[目的]鉴定野生大豆内生芽孢杆菌BHL3501并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鉴定了从野生大豆根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杀线虫活力的内生细菌BHL3501,并研究了BHL3501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力的影响。[结果]BHL3501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原液处理24h后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3%;10倍稀释液处理下相对抑制率为79.5%,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发酵原液处理24 h后,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1%,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结论]BHL3501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其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为5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12株)、茄...  相似文献   

12.
豌豆根腐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豌豆根腐病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豌豆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为害逐渐加重,致使豌豆产量遭受严重损失.1984—1985年在榆中北山地区、定西北部山区种植的豌豆分别在苗期、花期、成熟期采集根腐病病株,采用常规法分离标样178个,共分离病块3,738块。出现镰刀菌(Fusarium Spp.)病块数占50.5%,获得菌株170个.其它菌类有腐霉(Pythium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壳二孢(Ascochyta S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等.经接种、回接试验镰刀菌对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腐霉及其它菌类则有加强腐烂作用,初步认为豌豆根腐病病原以镰刀菌为主,其主要种有豌豆尖孢镰刀菌(Fusartum Oxysporum Schlecht.]和豌豆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  相似文献   

13.
从黄瓜根际土壤和根、茎中分离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7株,这些细菌在平板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高可达46%。经济福平抗生素诱导抗性后,这7株菌株共得到具有抗性的菌株4株:GJ-9、NH-1、P_7、XX_2J_7。检测有利福平标记的菌株在黄瓜苗根系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在黄瓜苗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并且能通过根部运输进入茎中,从而显著提高黄瓜苗的PAL、POD和PPO防御酶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到的7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黄瓜苗进行处理,其中拮抗菌NH-1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6.00,防治效果达到66.03%。根据其生长形态特征及对其进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引起北京昌平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对采集自田间的食用百合腐烂发病的根及鳞茎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真菌分离物进行孢子形态观测,结合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组织上共分离纯化得到18株真菌分离物,经鉴定,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2株,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 spp.)真菌分离物6株,室内与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引起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致病菌。【结论】造成北京昌平地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贵州山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山豆根根腐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保湿培养法和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山豆根植株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收集的病株组织样本中共分离获得200株真菌菌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67株菌株进行ITS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n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7株菌株中包含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35株、茄腐镰刀菌(F.solani)7株、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23株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2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和茄腐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山豆根引起典型的根腐病症状,且茄腐镰刀菌致病性明显强于尖孢镰刀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结论】贵州山豆根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复合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和筛选黄瓜茎基腐病菌的拮抗真菌。[方法]从病田土壤采集21个土壤标本,分离得到5种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并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经鉴定,5种拮抗菌分属于长枝木霉、橘绿木霉、康氏木霉、哈慈木霉和绿色木霉,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人工接种条件下,5种拮抗菌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效在60%以上,对瓜果腐霉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差些。[结论]该研究筛选出的5种拮抗菌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稀释梯度培养法分别分离槟榔根内生细菌及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应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菌液对3种槟榔根部病害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奇异根串珠霉菌 (Thielaviopsis paradox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初步验证拮抗菌株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等筛选拮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wrj-2-5的抑菌率最高,为74.07%;菌株wrj-2-5菌液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刀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70.00%以上。综合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分析结果,将菌株wrj-2-5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rj-2-5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对照组发病率为60.00%,试验组长势正常未发病。拮抗菌wrj-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1.5 g、葡萄糖1.5 g、 MgSO4·7H2O 0.2 g、水1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40 r/min、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36 h、初始培养基pH 6、初始接种量8%。【结论】菌株wrj-2-5为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孢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研制槟榔根腐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9.
黄瓜苗病拮抗菌的筛选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筛选出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3株细菌B2、B3、B9和1株真菌FT3(水霉菌)。它们对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苗病有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B9和FT3对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的苗病防治效果高达70%以上。B9和FT3在病菌接种量不高的条件下混合使用可表现出协同防病作用。化学农药福美双对生防细菌B9的防病功能有促进作用,但却抑制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2队、中沟6队、新城4队、新城8队及长城2队的洋葱干腐病植株病原进行了分离,共获得89株镰刀菌单孢株系.依据Booth和Burgess分类系统,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尖孢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9.66%,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99%和8.35%.室内平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都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依次为60.2、20.4和20.1,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能力最强,是引起洋葱干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作为洋葱干腐病病原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