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树木边材液流传输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进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树边材木水分传输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树木水分传输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及内聚力学说对树木边材水分传输连续体合理解释,探讨了稳态流模型和非稳态模型在描述树木水分传输方面的效果,介绍了树木组织水容的概念及其在调控树木水分传输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导管空穴化和木质部栓塞研究概况、树木边材导管空穴化的发生机制及检测方法、树木输导组织栓塞对水分传输的影响及栓塞脆弱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水分关系、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机制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水分关系、抗旱机制、水分利用效率等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综述近10多年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对果树在水分胁迫下叶片、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光合作用、糖代谢、脂氧合酶代谢、内肽酶、内源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作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果树研究的重点是结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深化果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旱适应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揭示水分胁迫对果树的光合作用、激素响应与信息传递等有关重要生理过程的影响,为果树抗旱基因型的鉴定、选择及抗旱品种选育和抗旱砧木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严重阻碍树木的生长发育,随着全球干旱化区域的扩大与强度的增强,对水分胁迫如何影响树木的机理研究日趋重要。总结了国内外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树木水分生态相关指标的主要研究方法,从树木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两方面阐述了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描述了水分胁迫下树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及活性氧酶促保护系统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应变化,简单总结介绍了几种抗旱造林技术及研究现状,提出了水分胁迫研究的方向和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水分胁迫对果树叶、根的形态指标及显微结构,叶片气孔行为、光合作用、叶绿素、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变化等生理生化方面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就,为全面研究果树抗旱机理及进一步的抗旱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小麦抗旱育种及水分高效利用育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抗旱高水分利用类型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植物新种和小麦新品种引种、驯化及研究方向;用改良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抗旱性遗传生理研究和品种抗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树木对水分胁迫响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水分亏缺是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严重影响着植物的分布与生长发育。文章从树木生长性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等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以及树木综合抗旱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研究和探索旱生植物的抗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控水法,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夏播玉米抗旱型品种和不抗旱型品种苗期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时间对抗旱型和不抗旱型玉米品种苗期的生理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在水分胁迫下,抗旱型玉米品种幼苗期的株高、地下干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均高于不抗旱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树木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要研究水分胁迫对树木生长、气孔运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蛋白质合成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提高树木生长潜力,摆脱干旱,提高树木成活率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植物干旱的种类、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抗旱机理、植物水分胁迫的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植物抗旱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树干液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干液流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并决定着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因此成为分析树木耗水特性、研究树木水分传输机理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1)常见的测定树干液流的5种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以及优点和缺点,热比率法是目前研究树干液流最可靠的方法。2)分析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方位变化和高度变化,发现大多树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季节变化总体上呈现夏季液流速率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小的变化趋势。3)分析不同树种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滞后效应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树木液流与太阳辐射、水汽压亏缺等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树木耗水及生态需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侧柏等4树种在不同水分亏缺下恢复吸水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侧柏、杜松、沙棘、新疆杨为对象,研究其小枝在不同水分亏缺状态下恢复吸水能力,结果表明:(1)小枝重饱和初始水分亏缺(WSD)程度越大,重饱和相对饱和含水量(RSRWC)越小,失水后水分恢复能力也越低,树木组织受到的伤害越严重。(2)当树木失水达到初始失膨点饱和亏缺(SWDP^π)时,重饱和相对饱和含水量(RSRWC)接近于1,说明树木能恢复其所亏缺的水分,树木未受到脱水的伤害,能保持其原有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固体水释放规律及其对植物水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4种南方园林绿化树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固体水的释放规律及其对树木水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水的释放速率主要取决于其截面积的大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植物需水状况的调节.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固体水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水分状况,提高叶含水量,维持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是一种与植物吸水过程同步供水的方式和用极少量的水使植物长期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可以认为施用固体水是干旱环境中植树的最佳供水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主要城市绿化树种苗木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18种盆栽城市绿化苗木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树种耗水速率低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中日最大耗水速率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最大(35.83g/h),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最小(17.15g/h);阔叶树种中,火炬树(Ehus typhina)、刺槐(Robina pseudoacacia)、元宝枫(Acer mono)、紫穗槐(Amorpha fruticcosa)耗水速率的最大值分别达5  相似文献   

15.
经对10种乔木的含水率、水分逸出率测定分析和对6种乔木、4种灌木预引燃所需热能的估计认为,在防火树种选择中二个水分因子具有不可代替性,且水分逸出率用于树种燃烧性的评判比含水率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类型下桃树水分运转动态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的刻画不同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对桃树蒸腾作用的影响,根据不同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气孔导度模型、冠层蒸腾模型和水分传输模型模拟出不同土壤类型下桃树的水分运转动态。数值模拟表明,在逐步干旱过程中,各类土壤维持桃树蒸腾的时间依次为壤土砂土改良粘土砂壤土粘土;桃树散失的水分总量依次为砂土壤土改良粘土砂壤土粘土。在整个干旱周期过程中,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势均呈波动式减小,其总体趋势与土壤水势相一致。计算表明,砂土的保水能力最差,粘土的可利用水最少,壤土维持蒸腾的时间最长,粘土用有机物改良后可利用水和维持蒸腾的时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Ⅰ)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ψw ̄(tlP)(膨压为零时的渗透势)、ψs ̄(sat)(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及ψw(叶水势)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在自然条件下,树木叶水势的季节变化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因而它是反映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及树木受旱程度的良好指标,②供试树种的水分参数ψw ̄(tlP)和ψs ̄(sat)都有其季节性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主要与树木的物候特点有关,而与土壤水分状况没有明显的关系,②在一个生长期内,树木展叶和嫩枝生长的春季和夏初,是树木耐旱能力最弱的时期,重点研究这一时期树木的耐旱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④在维持膨压的能力方面树种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其中针叶树种明显强于阔叶树种。依据ψw ̄(tlP)的年均值来比较树种耐旱能力的大小,其顺序由强至弱为侧柏、白皮松、油松、栓皮栎、元宝枫、火炬树、刺槐,这一结果与野外的实际观察相吻合,也与苗木耐旱性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项研究根据环境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了土壤水分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以及刺槐人工林地的优势木平均树高与林地某些因子(地形、黄土母质类型和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土壤水分因子是影响当地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当地地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土壤水分等级表,和刺槐人工林标准林龄优势木平均树高的预测方程式。并编制了适合该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绘制了1355.0公顷面积范围内的立地图。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造林技术于冻结滞水理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树木根系发育分布与冻结滞水的相关性,为防治荒漠,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理论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苗木和高秆造林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20 cm~75 cm深度内,即冻结滞水富水带内,含水量达40%~50%,春季冻融水满足苗木生根成活的要求.80 cm~160 cm深度分贫水带,含水量〉5%,高杆造林树木根系极少.到160 cm~200 cm含水量增加,发育,第二层根系。冻结滞水资源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生存繁的重要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