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30m 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相似文献   

2.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鱯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鱯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鱯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鱯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 30m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相似文献   

3.
2008年4-6月,对在自然水域捕捞的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选取每尾体重20~30的亲鱼。用DOM LRH-A2(马来酸地欧酮)催产剂进行催产,在21±1℃的水温下,经过效应时间为16h,产出卵约5000粒,并且在流水中进行了人工孵化,受精率为86.42%,85h出膜,121h仔鱼平游,孵化率为49.10%。  相似文献   

4.
2014年3月底从广州采购4组锦鲤亲鱼运至昆明,在未对亲鱼进行暂养调整的情况下,立即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选用LRH-A2与DOM的组合,采用二次注射法,成功催产3组亲鱼。采用干法人工授精方式,并用滑石粉脱粘,获得受精卵73万粒。亲鱼产后进行人工护理,状态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6.
沙塘鳢室内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沙塘鳢繁育技术,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了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方法对沙塘鳢天然捕捞成熟个体进行室内繁殖研究。人工繁殖分别用催产剂HCG、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自然繁殖选择性腺成熟雌雄鱼按1.0∶1.2比例放入塑料箱中交配产卵,定期收集卵粒、统计产卵雌鱼数。[结果]注射HCG人工催产沙塘鳢雌鱼易发生流产现象,获得的受精卵在卵巢中分散粘附,孵化第2天卵粒开始发白、脱落,未孵化出鱼苗;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未获得受精卵。自然繁殖组中沙塘鳢自然产卵率70%,受精卵在鱼巢上粘附规则,经孵化获得鱼苗,孵化率50%。[结论]沙塘鳢宜采取自然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7.
云南光唇鱼人工催产与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RH-A_2)、注射用绒促性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3种催产药物,采取不同剂量、多次注射的组合方式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仔一代云南光唇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6.2~17.5℃时,第1针剂量2μg/kg LRHA2+1.5 mg/kg DOM+175 IU/kg HCG,间隔20~21 h后注射175 IU/kg HCG,能够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云南光唇鱼催产率达90%以上,雌鱼受精卵排空率80%以上。受精卵采用孵化框孵化,受精率和出膜率均超过70%。  相似文献   

8.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鱼巴(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鱼巴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9.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和2006年共进行了12尾野生斑鳠人工繁殖试验,采用2次注射催产素的方法,4次催产成功,成功率67%,效应时间18~23 h,平均受精率51.25%,平均孵化率32.5%。试验发现,斑鳠卵粘性较好,孵化率受水温影响较大,25℃左右影响较为明显,保持在26℃以上较好。  相似文献   

11.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驯化的黑尾近红鲌Ano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并连续观察其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用激素PG+HCG+LRH-A2、HCG+LRH-A2+DOM、PG+LRH-A2+DOM、HCG+LRH-A2组合催产,催产率均为100%,受精率为72.4%~97.9%,孵化率为63.8%~80.4%。黑尾近红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与斑马鱼Danio rerio相似,可分为7个时期。受精卵为黏性,呈淡黄色,圆形,直径为(0.94±0.05)mm。在水温为23.4~25.3℃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5 min开始胚胎发育,45 min进入2细胞期,5 h 15 min进入囊胚期,7 h 25 min进入原肠期,10 h 15 min进入神经胚期,50 h 50%以上的仔鱼孵出。刚出膜的仔鱼体长为(4.10±0.02)mm。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繁殖所得受精卵为材料,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长江鳡Elopichthys bambusa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拍照记录。实验结果显示:长江鳡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卵径为3.5~4.0mm,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2.5~14.5mm,为非黏性漂流性卵;胚胎发育可分为胚盘、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出膜7个阶段;仔鱼的发育分为卵黄囊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以长江水为培养用水,水体温度为22—25℃条件下,长江鳡的受精卵历时27h45min孵出仔鱼,其总积温为663℃·h;水体温度为26~29℃条件下,长江鳡仔鱼发育历时30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试验采用2次胸鳍基部注射法,开展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第1针注射剂量为LRH-A24μg/kg、PG 2 mg/kg,间隔48 h注射第2针,剂量为LRH-A210μg/kg、PG 6 mg/kg,催产率可达86.7%;利用人工干法授精方式,2批次共获得受精卵149 288粒,平均受精率为80.1%;在水温12~13℃条件下,经过微流水孵化,共获得初孵仔鱼120 327尾;在水泥池经过30 d培育,获得平均体长为(1.95±0.24)cm以上鱼苗80 138尾,鱼苗成活率可达66.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6.
张玉明  田秀娥  王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34-12436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泥鳅的胚胎发育全过程。[方法]用DOM和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所获的胚胎置于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培养,进行泥鳅的胚胎发育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期的27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泥鳅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泥鳅胚胎从受精到孵化出膜历时30h45min。[结论]为泥鳅的人工繁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000组,获卵5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 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