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的使用浓度为50~200×104/mL。在自然海水及消毒海水中,适宜浓度的藻类对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净化稳定水质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好,能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生,提高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微绿球藻不失为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一种良好饵料,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河蟹育苗过程中,清水布苗法和肥水布苗法的概念、特点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影响清水布苗法早期状幼体变态率的因素和对策;比较了微绿球藻和海链藻影响Z1变态率的原因,并分析了Z2死亡的原因和预防对策。通过对河蟹育苗过程中的Z1、Z2幼体的死亡原因分析,认为维持海链藻浓度在每毫升10万个左右可大大提高Z1、Z2幼体的变态成活率,节约育苗成本。同时,对同一水域不同时期育苗效果,有害藻类快速繁生现象作了分析。从幼体变态率、生产成本、稳定性等方面对两种布苗法作了全面比较,为河蟹育苗生产的科学安排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河蟹育苗过程中,清水布苗法和肥水布苗法的概念、特点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影响清水布苗法早期状幼体变态率的因素和对策;比较了微绿球藻和海链藻影响Z1变态率的原因,并分析了Z2死亡的原因和预防对策。通过对河蟹育苗过程中的Z1、Z2幼体的死亡原因分析,认为维持海链藻浓度在每毫升10万个左右可大大提高Z1、Z2幼体的变态成活率,节约育苗成本。同时,对同一水域不同时期育苗效果,有害藻类快速繁生现象作了分析。从幼体变态率、生产成本、稳定性等方面对两种布苗法作了全面比较,为河蟹育苗生产的科学安排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对照、A、B、C、D组的微绿球藻质量浓度分别为0、2.5×105、7.5×105、12.5×105和25.0×105cell/m L。试验结果显示:C组和D组的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分别为54.7%和59.3%,显著高于其他组的(P<0.05);C组和D组的幼体变态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对照组的,以D组的变态时间最短,仅为29.3 d;C组和D组的变态仔虾干重显著大于A组与对照组的;不同浓度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变态仔虾的全长影响不显著。说明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添加12.5×10525.0×105cell/m L的微绿球藻,有利于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对照、A、B、C、D组的微绿球藻质量浓度分别为0、2.5×105、7.5×105、12.5×105和25.0×105cell/m L。试验结果显示:C组和D组的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分别为54.7%和59.3%,显著高于其他组的(P0.05);C组和D组的幼体变态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对照组的,以D组的变态时间最短,仅为29.3 d;C组和D组的变态仔虾干重显著大于A组与对照组的;不同浓度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变态仔虾的全长影响不显著。说明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添加12.5×105~25.0×105cell/m L的微绿球藻,有利于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海洋酵母培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洋酵母(Rhodotorula sp.)作为单细胞藻类的替代饵料培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从生长速度(G)、浮游期成活率(SRP)、变态成活率(SRM)、特定生长率(SGR)和40%樽形幼体出现时间(T)等5个指标比较了海洋酵母组(Z9)与不同种类和比例单胞藻混合饵料组(8个组合,Z1~Z8)的投喂效果;并确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海洋酵母的最佳投喂组合。结果表明:海洋酵母能够促进刺参幼体的正常发育和变态。ANOVA分析表明,不同饵料组间的生长和变态率等指标差异显著,Z2和Z9两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其他单胞藻混合组。投喂不同数量的海洋酵母对浮游幼体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低温、降盐度及pH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低温、pH及盐度变化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前期幼体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条件下,Z3期幼体对低温(8、9℃)的耐受力最强,3日龄Z1期幼体次之,初孵Z1期幼体最差。低温能推迟幼体的变态时间。孵幼期,水温低于10℃的时间不能超过1d。(2)初孵Z1期幼体的适应pH为6.0-9.1,适宜的pH为7.5-8.7。孵幼和育苗初期,pH不应超过9.3。(3)2.0的盐度降幅有益于将要蜕壳的Z1期幼体变态。(4)降温(21→15℃)、降盐(18→15)、降pH(8.3→6.5)的协同作用会严重影响Z1期幼体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8.
采取室内小型试验和温棚培育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密度对育成V期幼蟹存活率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Ⅴ期幼蟹存活率随大眼幼体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幼蟹存活率与大眼幼体密度呈负相关。室内小型试验条件下大眼幼体的适宜密度为8~12只/L,Ⅴ期幼蟹存活率达43%以上,温棚培育池中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应低于3818只/m2。  相似文献   

9.
河蟹仔蟹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盐度不适,全淡水环境不利于蟹幼体对渗透压的调节。本试验用08%盐度人工海水培育幼体,其期仔蟹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4倍。人工海水配方中的Mg2 浓度宜选4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氮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研究了氮源及其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为虾、蟹、贝类幼体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 ,微绿球藻在以尿素或硝酸钠作氮源 ,氮质量浓度在 2 4.6 4× 10 - 6 时 ,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