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棉17号是一个高产、优质、早熟、兼抗、适应性广的麦棉套种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93~1994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995~1996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  相似文献   

2.
宛棉9号(原名宛20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棉花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审棉2006008)。该品种适合河南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种。  相似文献   

3.
<正> 豫棉4号(原郑410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89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命名。199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为国审豫棉4号(简写为GS豫棉4号),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重点扩繁品种。1991年省内外推广面积已达250多万亩,成为河南省棉花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4.
冀丰197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最新培育的大铃、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2002-2003年分别参加河北省和河南省春棉新品种区域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3年和2004年分别参加河北省和河南省区试生产试验。2004.年2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得国家棉花新品种后收购。  相似文献   

5.
超高产杂交棉花新品种豫杂35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选育过程豫杂 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2 产量表现2 0 0 0年河南省区试 7点平均 ,豫杂 35籽棉产量 382 6.5kg/hm2 ,皮棉产量 1 5 2 8.5kg/hm2 ,霜前皮棉产量为 1 0 60 .5kg/hm2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9号 (常规棉 )增产 5 7.1 % ,60 .6%和44.7…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棉花新品种,2021年选择中棉5024、中棉所EM1702、ZH8142R、豫棉111、鲁棉247、鲁棉246、中棉所1602、中棉早181、BM22几个新品种在邓州市开展适应性、丰产性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品种先棉66籽棉产量增加的品种有ZH8142R、中棉所1602、豫棉111、鲁棉246、中棉5024,在邓州市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丰产性,为当地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棉花种植品种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中棉12(原名中棉38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近几年新育成的棉花优良品种。1986年5月9日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发出通告,中棉12号系兼抗枯、黄萎病、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棉花新品种。 1982年以来,连续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抗病品种区域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其抗病性:据全国34个点鉴定,平均枯萎病指数3.8,  相似文献   

8.
豫宗杂4号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化多抗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棉花杂交种。2000年,以抗病性能优良的9957(109选系)做母本,长势强,结铃性好的9989(豫棉668选系)做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进行产比试验,2002年参加多点比较试验,2003~2005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豫审棉2006011)。  相似文献   

9.
豫宝杂4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的适于黄河流域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杂交种。该品种通过2003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预备试验和2004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同步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1号)。该品种适合黄淮流域中高肥水条件下春播和麦棉套种。  相似文献   

10.
‘豫棉5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为了充分了解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棉花新品种的品种特性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要点,加快其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豫棉50’的选育过程,对2012~2014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26点次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结果表明‘豫棉50’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转基因杂交棉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豫棉5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为了充分了解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棉花新品种的品种特性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要点,加快其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豫棉50’的选育过程,对2012—2014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26点次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结果表明‘豫棉50’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转基因杂交棉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 1990—1991年为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的第二轮,承担试验的协作单位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南阳地区农科所、洛阳市农科所、商丘地区农科所、黄泛区农场农科所、泌阳县农科所,延津县、兰考县、新野县棉办及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等。统一参加试验的品种(系)5个,有豫早1109、中268、中H6074、新84—2、百农84—1,对照品种均为中14。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纤维分析室进  相似文献   

13.
从棉花品种农艺性状、早熟性和丰产性等方面分析研究了8个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在安徽省望江县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数据,结果表明,中棉所65、中棉B78、中棉所66、中棉所87四个品种综合性状优异,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同舟棉2号是由河南省新乡七里营新植原种场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病圃系谱连续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3~2004年连续参加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其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及农艺性均优于对照.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系泗阳棉花原种场采用品种间杂交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试验鉴定表现1.高产稳产.泗棉3号于1990~1991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9.74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超过对照品种泗棉2号.1992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流域各试点平均,泗棉3号亩产皮棉90.61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品种泗棉2号增产9.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是1984年以来长江流域棉花  相似文献   

16.
基于AMMI模型分析棉花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MM I模型,对2008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9个试验点共13个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间的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棉21和济隆棉6号2个品种的稳定性比较较好;西华试验点具有较强的棉花品种判别力,是鉴定棉花品种稳定性比较理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 豫棉一号是目前适宜我省广泛种植的一个比较好的中熟棉品种.现将豫棉一号从1979-1981年参加省区试以来三年试验资料作如下综合分析.以供参考.一、资料选择和分析方法豫棉一号1979年开始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81年通过.三年全省共布点次52个,为便于分析计算,从中选用了有代表性、试验资料比较完整、数据较为可靠的十个试点作为分析计算的依据.十个试点分别是"郑州、偃师、南阳、唐河、新乡、孟县、商邱、西华、灵宝、汝阳.  相似文献   

18.
郑农棉4号(原名郑118)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采用遗传基因差异大、优势互补的亲本杂交和回交,,后代经衍生系统法定向选择而成的高产、多抗、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6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9.
汴棉584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枯萎、耐黄萎、抗棉铃虫、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霜前花率高、吐絮畅且集中、易采摘等优点。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全面了解棉花新品种汴棉584的生产推广利用价值,本文以2012-201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汴棉58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汴棉584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邻近省份同类型棉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郑农棉4号(原名郑118)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采用遗传基因差异大、优势互补的亲本杂交和回交,后代经衍生系统法定向选择而成的高产、多抗、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区试和生产试验,200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