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稻田少耕分厢撒播水稻试验研究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3.
厢宽对水气平衡栽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水稻Y两优一号为材料,研究了厢宽对水气平衡栽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厢宽的增加,其产量成明显的递减关系,厢宽越窄,产量表现越好,与对照相比,厢宽3m、4m、5m、6m,每667m^2分别增产58.6kg、43.9kg、33.4kg、24.7kg,株高、每穗实粒数以及结实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低成本、优质、高效的水稻栽培方式,简化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免耕抛秧、免耕直播是较好的栽培方式,与其他栽培方式相比,产量及效益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免耕技术、机械化和直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选用3个水稻品种Y两优一号、黄华占和汕优63,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梯式窄垄、梯式宽垄、厢式宽垄)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式窄垄和梯式宽垄栽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有利于保护性酶CAT、POD活性的提高;常规栽培(水种)和厢式宽垄栽培 (相当于旱种),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低,衰老快,保护性酶活性变化较大,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4%~44%、28%~46%;梯式窄垄栽培产量最高,梯式宽垄产量次之,分别比常规栽培高27.17%和12.12%,厢式宽垄栽培产量稍高于常规栽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免耕撒播、翻耕移栽对油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撒播比翻耕移栽增产225 kg/hm2,节约成本3 629.25元/hm2,节本增收4 844.25元/hm2,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稻研制不同育秧方式与母本不同基本苗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本采用旱育稀植育秧和旱育水寄两段育秧对制种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父本不同育秧方式与母本不同基本苗的交互作用亦不显著;而母本不同基本苗极显著影响制种产量。适宜的母本基本苗是21.42 ̄24.10万苗/667m^2,超过24.10万苗,制种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施用和移栽密度作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适宜的栽插密度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得到统一,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春季杂交稻母本撒播制种,由于群体结构和田间小气候得到改善,与常规制种比较,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总颖花量增加10% ̄15%,异交结实率提高约4.2%,一般增产15%左右。母本撤播还可避免移载植伤、减轻回青期低温引起的僵苗不发,促进个体早生快发,较快地形成以低位分蘖为主体的高产群体。  相似文献   

12.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其中,孕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52.14%,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46.13%、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其中,早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以及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5~1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和厢作,垄作...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全部、氮肥和钾肥各65%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各35%作穗肥的施肥方式,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 660 kg/hm2、15 647.4元/hm2。晚稻种植中,磷肥全部、氮肥和钾肥各60%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各25%作分蘖肥,15%作穗肥的施肥方式,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 780 kg/hm2、15 887.4元/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永进  汤小兰 《农技服务》2010,27(3):317-317,326
在如东县栟茶镇水稻上进行了配方肥料施用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实行配方施肥技术省工,而且水稻产量高、效益高。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配方施肥的覆盖率,按照"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应到点,指导到户"和"免费测土,提供配方,按方购肥,指导施肥"的模式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1083~1987年进行。结果表明:少耕法避免了常耕法过多犁耙对土壤的破坏,使耕层土壤形成“上糊下松”的结构,改善了通气性能,为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微生物数量特别是好气性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氧化代谢加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也明显提高,证明少耕土壤的肥力水平比常耕土壤要高。  相似文献   

16.
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2年设在黑龙江省宁安农场七队水田 1林带 ,老稻田。土壤为草甸棕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 2 .5 0 % ,p H 值 7.1 6,全氮 0 .1 5 0 % ,全磷0 .1 34% ,全钾 2 .0 1 % ,速效氮 80 .1 2 mg/kg,速效钾1 0 .2 5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上育 397,大中棚钵盘  相似文献   

17.
水稻直播栽培的效益评价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不经过育秧、移栽栽培过程。将稻种直接撒播在本田中,然后收获水稻的栽培法。我市推广早稻直播栽培已有十多年历史,随着旱育秧、除草剂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不断完善提高,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之一。实践证明,水稻直播栽培法省工省力、操作简单、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深受田多劳少地区种粮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机插、钵苗摆栽、人工手栽、直播等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得出,钵苗摆栽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成为农场今后水稻生产重点推广应用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Y两优3218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Y两优3218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人工手插最高,免耕栽秧最低,人工手插比免耕栽秧增产6.04%;人工手插稻总成本最高,最低为免耕栽秧。不同栽培方式的成本投入依次为:人工手插>翻犁抛秧>厢式丢秧>免耕栽秧。从净利润上看,免耕抛秧最高,其次为厢式丢秧,翻犁抛秧居第三,最低为人工手插。免耕栽秧产投比最高达1.78,人工手插最低,为1.67。虽然人工手插稻产出最高,但因劳动力、畜力成本较高,净利润则最低。因此,在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前茬物为蔬菜、油菜等收获较迟,劳动力充裕的地区均可选用人工手插栽种;在有水源灌溉保障的区域,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免耕栽秧、抛秧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套作高粱不同厢宽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套作高粱以1.67 m开厢(0.67 m栽2行高粱,1.00 m种2行马铃薯)生产效益最好,净产值达61 324.6元/hm2;其次是2.33 m开厢(0.83 m栽2行高粱,1.50 m种3行马铃薯),净产值为57 699.1元/hm2,在马铃薯套作高粱生产上可推广以1.67 m开厢,其中0.67 m栽2行高粱,1.00 m种2行马铃薯的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