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胺、臭氧等4种典型消毒剂及与紫外联合消毒处理沉淀池出水,以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胚胎为研究模型,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暴露试验,以心率、成活率、孵化率、畸形率来表征生物毒性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分析各典型消毒剂及与紫外联合消毒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消毒剂消毒后的水样均对斑马鱼胚胎有减缓心跳和致畸作用,无明显的致死性;紫外联合方式优于单一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致畸性最弱,次氯酸钠和氯胺消毒对胚胎有一定影响,臭氧消毒生态安全性存在很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斑马鱼胚胎技术和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乙炔雌二醇(EE2)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的联合胚胎毒性,主要观察并比较了斑马鱼96 h内胚胎发育情况、死亡率和孵化率,并分别采用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分析法和毒性单位图解法分析比较了EE2和DBP组合在不同时间和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效应类型。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对EE2和DBP的毒性作用较为敏感,均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的累加效应,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尾畸、水肿、脊柱弯曲、孵化延迟等)甚至死亡;DBP的毒性作用高于EE2,DBP和EE2的96 h-LC50分别为2.219 mg·L-1和3.975 mg·L-1;EE2和DBP组合在不同时间和浓度有不同的效应类型,在80 h时二者之间表现出拮抗作用,96 h时则表现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莠去津和芴的联合毒性效应,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进行胚胎发育暴露实验、联合毒性模型预测和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联合暴露120 h后的斑马鱼仔鱼中均观察到异常发育情况,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异常和脊柱弯曲,其毒性作用方式分别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且无论低高剂量下,二元联合暴露比单一暴露时毒性风险更高。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污染物主要通过干扰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代谢等途径影响斑马鱼仔鱼的氨基酸代谢。研究表明,莠去津和芴的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发育、氧化应激、抗炎机制、能量代谢、免疫和细胞凋亡机制等生理功能可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且卵黄囊异常是较为敏感的毒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不同浓度下甲基炔诺酮(norgestrel,NGT)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0~50 ng/L的NGT下,对不同浓度NGT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不同浓度NGT影响下产生表达差异的基因,并通过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找到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和它们影响的代谢过程.结果表明:较低浓度NGT(5 ng/L)暴露下的斑马鱼胚胎,相比较高浓度NGT(50 ng/L)暴露下的斑马鱼胚胎,在基因表达层面表现出更强的差异性;低浓度NGT处理主要影响斑马鱼昼夜节律调控各类受体和转录因子的活性以及细胞的发育和成熟,高浓度NGT处理主要影响斑马鱼的视网膜代谢、细胞醛代谢、烯化合物代谢以及视黄酸类代谢等新陈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6.
探究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两两等毒性和等浓度配比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同时,通过6 d胚胎发育试验,研究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研究显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和成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在等毒性和等浓度配比下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阶段为协同作用,其余组合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阶段为拮抗作用。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示,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更强,可诱导斑马鱼胚胎、仔鱼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包括孵化率下降、心率异常、生长抑制等。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溶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20-9020
[目的]探讨适当浓度葡萄糖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斑马鱼早期胚胎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观察环境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葡萄糖能明显加快斑马鱼胚胎的发育速度、缩短孵化时间,特别是1.5%葡萄糖能使孵化时间明显缩短,且孵化后的仔鱼发育状态良好。[结论]适当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能够明显促进斑马鱼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转基因斑马鱼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以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Lyz fish为模型,利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和定量实时RT-PCR技术,探讨了Cd对斑马鱼仔鱼的免疫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0.01μmol·L~(-1)CdCl_2即可显著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P=0.013),当暴露浓度增大到0.1μmol·L~(-1)时,斑马鱼胚胎24 h血流障碍和52 h孵化抑制这两个毒性效应都大幅增强,且剂量-效应关系显著。0.1μmol·L~(-1)CdCl2使得溶菌酶(lysozyme C,lyz)标记的斑马鱼仔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且趋向肝脏部位聚集。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与斑马鱼仔鱼体内金属硫蛋白相关基因(dMT)和炎症相关基因(serp、tnf)表达的诱导,以及癌症抑制相关基因(ccgn1、chk2、p53)表达的抑制有相关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在重金属污染物免疫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miR-202在鱼类胚胎发育中的功能,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技术和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miR-202在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结果发现miR-202是母源性分子并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持续表达,尤其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表达水平较高。在此基础上,采用基因沉默技术在斑马鱼受精卵中显微注射miR-202的反义锁核苷酸,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技术和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结果显示miR-202反义锁核苷酸可以显著下调斑马鱼胚胎中miR-202表达水平,同时发现反义抑制miR-202后胚胎发育停滞在4 hpf时左右。共同注射miR-202前体可以部分挽救反义抑制miR-202后导致的胚胎发育停滞。本研究证明miR-202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功能是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所必需的。为进一步探索miR-202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实验检测赶山鞭化学成分胚胎发育毒副作用。方法 以孵育6 h的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设DMSO对照组和quercetin,rutin,hyperin,quercer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quercertin-3-O-α-L-glucoside五种赶山鞭单体化合物样品组,观察记录72 hpf(受精后72小时)时的致死率、致畸率、孵化率。结果 72 hpf,在各浓度梯度范围内,5种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致死致畸抑制孵化效应明显(P<0.05),高浓度时愈加明显(P<0.01),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畸形类型主要为心房囊水肿、体节弯曲。结论 上述5种化合物可能对胚胎发育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氯代苯与冬小麦、油菜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氯代苯可抑制它们的发芽和生长 ,其毒性大小与浓度呈明显正相关。在浓度相同时 ,除六氯代苯外毒性随苯环上氢原子被氯取代个数的增加而加大。在苯环上氢原子被取代的个数和浓度相同时毒性与氢原子被取代的位置有关 ,邻位最大 ,间位次之 ,对位最小。在分子式、结构式和浓度都完全相同时 ,小麦较油菜更容易受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研究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根据斑马鱼在各时间段的死亡率求出半致死浓度(LC_(50)),根据LC_(50)判断庆大霉素废水的毒性等级。[结果]预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庆大霉素体积百分比为30%的废水中24 h 100%死亡(24 h LC100)和体积百分比为10%的废水96 h零死亡(96 h LC_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2±1)℃下,庆大霉素废水4、8、12、24、48、72、96 h的LC_(50)分别为23.975%、21.210%、19.050%、18.395%、16.779%、16.779%、16.779%。庆大霉素废水不同时段的LC_(50)为10%~50%,Tua值为2~10,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庆大霉素废水对水生生物的亚急性毒性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3.
斑马鱼转录因子hoxb4a在心脏中的功能未见研究报道,为了阐明hoxb4a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本文利用基因沉默技术和mRNA基因过表达方法,分别在斑马鱼中敲降和过表达hoxb4a基因,发现抑制或过表达hoxb4a的胚胎在第3天出现心包腔肿大、心脏环化异常的表型。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野生型及hoxb4a敲降胚胎进行心肌特异基因的原位杂交染色比较,测量结果显示hoxb4a敲降胚胎的心脏环化角度增大(P<0.01)。接着利用转基因鱼系,发现敲降hoxb4a后的胚胎存在鳃弓异常、心内膜畸形的表型。进一步使用qPCR检测hoxb4a沉默后心脏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结果显示 hoxb4a敲降后,多数心脏发育关键基因出现显著性下调,而调控心脏腔室分化的关键基因nppa明显上调(P<0.05)。本研究表明斑马鱼hoxb4a沉默会导致心脏结构畸形、环化异常,并且调控了早期心脏发育基因的变化。本研究发现了hoxb4a在斑马鱼早期心脏发育中发挥作用,并通过原位杂交及qPCR结果初步探索了hoxb4a调控心脏腔室的分化及心脏环化过程,深化了人们对心脏发育调控网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这一新型含溴阻燃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及潜在的致毒机制,将受精后2h内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0.2、1、5、25μg/mL的TBC和0.1、0.5、2.5、12.5μg/mL的17β-雌二醇(E2)以及各浓度TBC+2.5μg/mL E2中,分别在24、48、72、120hpf对胚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统计。发现TBC对斑马鱼胚胎72hpf孵化率的抑制作用及120hpf致畸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对120hpf胚胎的致死作用较小;E2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亦有抑制作用;在120hpf,TBC和E2对斑马鱼胚胎均有致畸效应但致畸形态有差异;TBC的EC50为1.248μg/mL,E2的EC50为0.968μg/mL及LC50为2.834μg/mL。结果表明,TBC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呈现潜在的抗雌激素效应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斑马鱼早期胚胎神经形成过程中SOD表达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瑛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0):1117-1120
为了解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为代表的抗氧化酶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建立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SOD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神经系统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在体节分化的不同时期,SOD在脊索、神经管、眼等部位呈不同程度的表达;咽弓形成时期,SOD在咽弓中表达微弱,在脑组织中表达较强;至孵化期,SOD在终末器官中的表达程度不尽相同,其在大脑区域的表达略强于间脑区域。说明在斑马鱼早期胚胎神经形成过程中,以SOD为代表的抗氧化酶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形成,维持胚胎组织细胞中活性氧(ROS)的正常浓度,确保胚胎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cilp基因在斑马鱼椎骨和肌间骨发育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建立了斑马鱼cilp基因敲除纯合突变系(cilp-/-),对其进行了骨骼表型的观察,并进一步采用qRT-PCR分析了14个骨骼发育相关基因在突变体胚胎发育阶段和成鱼骨骼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90 dph(days post hatched)cilp-/-斑马鱼的肌间骨数量显著减少了10.27%(P<0.05),而肌间骨的长度无明显变化;同时突变体斑马鱼中椎骨发生异常融合及髓棘缺失。q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ol1a1a、sp7、smad4a和smad5基因在胚胎发育的整个时期都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突变体成鱼尾部骨骼组织中bmp2a、bmp2b、smad5、sp7、runx2a、runx2b和bglap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表明cilp基因敲除导致了BMPs和SMADs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并下调了下游的成骨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推测cilp功能缺失可能通过抑制BMPs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从而导致了肌间骨数量的减少和脊椎骨异常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