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NSC)和全氮含量与海拔的响应关系。[方法]选择川西折多山分布广泛的川滇高山栎灌丛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生长季节植株各组织NSC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含量在休眠期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在萌动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整体上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地上部分各组织NSC含量在不同季节对海拔的响应表现出非线性,无明显变化规律。休眠期川滇高山栎各组织全氮含量整体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其他时期变化不一致。另外,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结论]为探索林下植物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加强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庐山不同海拔土壤下养分含量分布特征。[方法]对不同海拔土壤采样,测定不同海拔不同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硼、速效铜含量。[结果]庐山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表现为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海拔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硼表现相同趋势,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而速效铜含量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再升高,且都以1 000 m左右为分界线,说明在高海拔(1 200 m),小气候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土壤养分随土层加深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庐山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态解剖学方法,分析滇西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2 750、2 900、3 050、3 200、3 350、3 500 m)梯度内川滇高山栎叶片细胞解剖结构特征,探讨其对高山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总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P/S值)等均呈增大趋势;而栅栏细胞的长径、短径等的变化呈降低趋势;叶片解剖结构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这种差异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上复杂的环境条件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川滇高山栎通过叶片细胞结构组织发生的变化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2 750~3 500 m)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多态位点比率为100%,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反映出川滇高山栎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处于较高水平;由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值比Nei指数估算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但两者都一致表明6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海拔3 050~3 350 m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海拔2 750~2 900m及3 500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有降低的趋势。本研究中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89,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的遗传变异的8.90%,而91.1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AMOVA分析表明11.00%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89.00%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两者都说明川滇高山栎居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分化,总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居群内部。基因流Nm为5.12,表明较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川滇高山栎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国沙棘灌丛是川西高原岷江上游重要的植被类型,本文旨在了解岷江上游不同气候植被区域海拔对中国沙棘灌丛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区域,分别测定了2450~3050 m和2870~3550 m海拔下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结果】①2个区域C、N、P含量随海拔的变化有所差异,在米亚罗2900 m以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以上呈波动变化,而在川主寺随海拔升高呈波动下降;②2个区域土壤C∶N和C∶P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与C、N、P变化一致,而N∶P仅在川主寺与N相关,其随海拔变化与C、P无关;③2个区域土壤C、N、P化学计量中,碳含量均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C∶N比值,磷元素相对偏多,具有较低N∶P;【结论】中国沙棘灌丛土壤养分随海拔变化的差异与不同区域降水量、温度以及植被差异有关,土壤养分中氮元素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中国沙棘林下土壤氮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以川西高原不同分布区域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沿米亚罗2 450~3 080 m和川主寺2 870~3 550 m海拔范围,测定不同海拔下叶和小枝氮(N)、磷(P)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结果表明:(1)在两个区域随着海拔升高,中国沙棘叶和小枝N、P、可溶性总糖(TSS)、淀粉、NSC等养分物质含量均呈非线性变化;(2)米亚罗区域叶N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与叶NSC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川主寺区域二者无显著相关性;(3)川主寺区域叶和小枝NSC含量整体上高于米亚罗区域,特别是小枝TSS含量较高,有利于其应对低温和干旱的环境,也可能是不利环境下碳投资受限导致;(4)在川主寺3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叶N和光合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但光合产物的转运及转化为结构性物质可能受到了低温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有利于中国沙棘生长和分布扩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射光谱探测植物的生理生态活动是定量遥感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盆栽川滇高山栎幼树,控制其植物水分胁迫程度,分别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滇高山栎的光谱响应曲线和叶片水分指标的各自变化,并从光谱曲线中提取对水分敏感的光谱指数,分析高山栎水分胁迫下的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特点以及与光谱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川滇高山栎的光谱曲线可见光区(VIS)和近红外区(NIR)均呈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不同水分处理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与相对含水量(RWC)、等效水厚度(EWT)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分反射指数(WI)与含水量指标RWC、EWT分别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NDVI与WI光谱指数能够很好地预测川滇高山栎叶片水分的变化,而光化学反射指数PRI在预测水分含量方面的有效性受胁迫强度的影响,与水分指标的关系并不稳定。通过水分胁迫后以及随后进行的复水试验,川滇高山栎光谱指数的时间序列清晰显示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并且当叶片水分胁迫达到第42天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达到最低值0.31,此时NDVI、WI、PRI分别达到最低临界值0.71、0.98、-0.15,需要立即复水,否则川滇高山栎幼树光合等生理特征无法恢复。通过比较研究在不同水分胁迫下,与川滇高山栎水分变化状况敏感的光谱指数,可为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植被水分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拔和坡向对伊犁河谷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伊犁昭苏和察布查尔县海拔1 400~2 800 m不同剖面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海拔和坡向对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南坡不同海拔全氮(0.33~3.24 g/kg)在1 400~2 0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后在2 2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1.43~76.33 mg/kg)、铵态氮(22.84~110.17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北坡不同海拔全氮(0.08~1.13 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铵态氮(27.96~132.73 mg/kg)在1 400~1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其后在2 0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0.73~13.8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除北坡相同海拔相同土层铵态氮大于南坡外,全氮、硝态氮及其他理化性质均呈南坡大于北坡。南坡海拔与含水量、全氮呈正相关,北坡海拔与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对伊犁草原生态保护、土壤氮循环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坡向土壤氮分异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岷江上游山地深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对不同坡向土壤氮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阳坡坡面土壤全氮、水解性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随海拔降低和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逐渐减少,彼此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阴坡坡面全氮、水解性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含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升高,剖面上的变化趋势与阳坡相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氮素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与阳坡一致。[结论]不同坡向、不同海拔对氮分布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朋  王杰  王合领  李广兵  胡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49-20450,20552
[目的]探讨丘陵海拔变化和采矿活动对沿江丘陵区荻港镇土壤碱解氮含量的的影响。[方法]在对样区样点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比较随海拔高度变化和采矿活动的进行所带来的在不同样带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并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沿江丘陵区原生土壤碱解氮呈Ⅱ级水平,被开采和废弃的矿区却为Ⅴ级水平。[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率与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揭晓  邓祥  赵阿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68-1969,2023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栽培土壤及海拔条件下的烤烟化学特性。[方法]分析不同品种(K326、云烟87和G80)、栽培土壤(水稻田和旱地)和海拔(0~300、300~800和>800 m)对烤烟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含量以及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的影响,并对烟叶化学特性与海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的3个品种烤烟化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且K326和云烟87化学品质比G80好;水稻田和旱地2种植烟土壤种植的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水稻田烟叶总氮、钾和氯含量显著高于旱地;不同海拔种植的烤烟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钾和氯含量有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氮碱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烟碱和氯含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湖南烟草种植区划、调整栽培技术以及卷烟工业选择原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宁夏灵武水田和旱田浅层地下水水位及氮磷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世荣  王长军  罗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46-22548
[目的]研究宁夏灵武水田和旱田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及氮磷的变化特征。[方法]于2009~2010年对灵武示范区地下水水位、总氯、总磷等指标进行连续2年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区的旱田和水田的地下水位走势是一致的,地下水位的最高值为每年的6、7月份,为30cm左右,水位最低在每年的2、3月份,为180em左右;灌溉季节,水田地下水总氮含量高于旱田,非灌溉季节,水田地下水总氮含量低于旱田;水田和旱田地下水总磷含量年变化趋势是相同的,灌溉期间总磷含量相对较低,非灌溉期间相对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灌溉与氯磷水平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薛丽佳  卢茜  高人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2):265-267,278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年均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4.91~112.34g/kg;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与全氮呈正相关关系和土壤有机碳与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呈显著指数关系。[结论]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土壤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及年均气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海拔土壤的综合肥力,并揭示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方法]对湖北宣恩烟叶产区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该产区的土壤养分总体适宜优质烟叶生产,其中,高海拔地区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丰富,但磷素普遍缺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在高海拔与中、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其他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标值大小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且在高海拔与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高海拔与中海拔、中、低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对该地区烟叶的生产及区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该区烤烟种植区划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政  王崇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71-15173
[目的]对不同海拔高度云烟97(Nicotiana tabacum L.)初烤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进行分析。[方法]供试品种为巧家主栽品种云烟97,设置6个海拔处理,分别为处理A:海拔1 450 m,处理B:海拔1 540 m,处理C:海拔1 600 m,处理D:海拔1 700 m,处理E:海拔1 830 m,处理F:海拔1 910 m,处理G:海拔2 020 m。[结果]海拔在1 450~2 020 m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烟叶的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总体评分表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海拔1 600~1 830 m表现较好;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逐渐增加;在海拔1 830 m以下,烟叶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烟叶评吸质量随海拔高度上升先提升后降低,海拔1 700m感官评吸质量最好。[结论]综合来看,海拔1 600~1 830 m内云烟97各项指标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靛玉红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洪生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8-232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Isatis tinctoria L.)中靛玉红含量差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大青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差异很大。前期靛玉红快速积累,7月开始,靛玉红含量上升,到8月中旬达到最高值。随着叶部的生长发育,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在6~7月递增率为24.5%,而6~8月的递增率为113.2%。[结论]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的靛玉红含量变化较大,生长后期积累十分迅速。这可为大青叶采收期的制定及品质评价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凤眼莲植株碳·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凤眼莲的利用与控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在有凤眼莲生长的自然水体中,通过调查与原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跟踪监测研究凤眼莲植株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在生长期初期,植株有机碳的含量迅速升高,到2004年9月底达到最大值,此后呈现下降趋势;全磷、全氮均呈"升-降-升"的趋势,分别于2005年1月初和4月初达到峰值,其中1月初分别为1.08%、4.57%,4月初分别为1.04%、4.55%,3月出现低谷。[结论]在氮磷元素的积累过程中,凤眼莲植株氮元素的含量上升缓慢,而磷元素的含量上升快。  相似文献   

18.
海拔高度对大马士革Ⅲ玫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大马士革Ⅲ玫瑰的产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马士革Ⅲ玫瑰叶绿素含量,分析其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其机制。[结果]叶绿素a、b、a+b的含量在海拔1562 m处比较高,在海拔1737 m处有所下降,在海拔1835m处达到最高,在海拔2 537 m处最低。当地大马士革Ⅲ玫瑰在海拔1500~1900 m处生长最好,在海拔2500 m附近叶绿素a、b、a+b的含量较低。叶绿素a/b值在海拔2463 m处最大,在海拔2537 m处最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植物生长情况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叶绿素a能直接被光能激发的分子较多,叶绿素b有利于吸收利用光强较弱的光。[结论]海拔高度对玫瑰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