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寻棕榈藤材解剖构造特征的科学取样方法,以黄藤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整根藤茎每节的导管比量、密度、直径、长度,纤维比量、长度、直径、双壁厚,以及纤维素结晶度、晶体宽度和长度等基本结构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中部5个藤节的各项指标平均值最接近整株藤茎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因此,建议取藤茎长度的中部5个藤节对棕榈藤解剖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对棕榈藤材进行开发和加工利用,以粉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导管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粉藤薄壁组织、导管、纤维筛管比量值分别为34.7%、32.3%、26.9%和6.1%;纤维长度、直径、双壁厚、腔径和长宽比分别为1 425.0μm、16.4μm、11.0μm、5μm和87.9;维管束的径向、弦向尺寸和密度分别为556.1μm、519.4μm和3.6个·mm~(-2);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分子长度、直径和密度分别为2 089.7μm、296.2μm和3.8个·mm~(-2)。粉藤材质与玛瑙省藤相当,是一种优良的藤种。  相似文献   

3.
越南红藤、小白藤和玛瑙省藤的主要解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选择了越南红藤、小白藤和玛瑙省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后生木质部大导管等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玛瑙省藤的纤维和导管的比量最多,分别为24.9%、33.3%。玛瑙省藤的维管束尺寸最大,径向尺寸和弦向尺寸分别为754.378、739.835μm;小白藤的最小,其值分别为348.027、319.348μm,各藤材维管束弦向尺寸均小于径向尺寸。玛瑙省藤的导管尺寸同样最大,为380.505μm。红藤的纤维最长,为1 246.802μm;小白藤最短,为734.856μm;小白藤和红藤的纤维长宽比均大于54,腔径比小于0.75,壁腔比小于1,适合作为造纸原料。F检验结果表明,玛瑙省藤两样本之间的维管束、导管尺寸,以及纤维腔径、腔径比、壁腔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取国产单叶省藤材和黄藤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分对棕榈藤材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比例极限应力、破坏应力(极值应力)、比例极限应变、破坏应变和韧性系数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藤材弯曲性能与其水分含量密切相关;藤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在纤维饱和点以下,随水分增多明显降低,及至纤维饱和点后趋于稳定;藤材比例极限应力受水分影响较小,藤材极值应力在纤维饱和点前随含水率提高显著降低,至纤维饱和点后趋于稳定;藤材的比例极限应变随其水分含量不同无明显差异,藤材破坏应变随其水分含量增多显著增大;黄藤材比单叶省藤材材质更脆,其饱湿含水率和饱水含水率更大,韧性受水分影响也更显著;通过增大或封存藤材水分,能提高藤材弯曲性能,改善藤材脆性。  相似文献   

5.
将零距拉伸技术和单根纤维拉伸技术应用到藤材研究领域中,初步测试了黄藤材纤维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通过零距拉伸技术测得的黄藤材纤维的抗拉强度为76.97~ 200.42 MPa,平均值为157.8 MPa;而通过单根纤维拉伸技术测得的黄藤材纤维的拉伸强度为166.12~880.24 MPa,平均值为540.72 MPa;弹性模量为1.91~11.58 GPa,平均值为4.62 GPa,伸长率为1.22% ~ 17.24%,平均值为8.09%.这两种试验结果产生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制取的试样不同造成的,但是从微尺度角度来评价藤材的微力学性能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和汽蒸加热的方式对云南省藤、版纳省藤、高地钩叶藤等3种棕榈藤材的进行软化处理,探讨不同软化方式对藤材弹性模量的影响以及软化后藤材的材色变异。结果表明:3种藤材在微波、汽蒸2种加热软化方式处理后均可达到较好的软化效果,其中以微波加热软化效率较高,软化效果较好;加热介质温度越高,加热时间相对较短,如温度较低,则需延长加热时间,才能达到软化目的;软化后的藤材色度学参数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明度ΔL*、饱和度ΔC*和色调角ΔAg*均有所降低,总体色差ΔE*为16~27,但2种软化处理方式对材色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云南3种棕榈藤材材性分析及开发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省藤、版纳省藤、钩叶藤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组成和藤材纤维形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藤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最大,干缩率小,顺纹抗压强度较大,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远大于其他2种藤材;版纳省藤干缩率较大;钩叶藤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为最差且藤芯脆弱,但抗压强度与版纳省藤相当。钩叶藤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版纳省藤最低;云南省藤木质素和聚戊糖含量最高,苯醇抽提物、冷水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均为最低。纤维长、宽度均以钩叶藤较大,且外部近藤皮纤维长度明显大于藤芯部纤维;径向纤维长宽比和纤维壁腔比变异以版纳省藤和云南省藤较小,以钩叶藤较大。在加工利用中,云南省藤材性最好,材质均匀,版纳省藤次之;钩叶藤属于劣质藤,藤茎内外材性差异较大,但纤维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做到适材适用、全面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以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在径向与轴向对两种藤材纤维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的长度、直径、腔径、双壁厚分别为2007.51μm与2016.02μm、18.11μm与20.46μm、10.62μm与8.84μm、7.49μm与11.61μm。径向自外向内,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度和宽度先增后降;大钩叶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降后增;大钩叶藤纤维长度、长宽比和两藤纤维壁腔比逐渐下降;高地钩叶藤纤维双壁厚和两藤腔径、腔径比逐渐上升;两种藤纤维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轴向自下向上,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的纤维长度分别呈降-增-降和增-降-增变化趋势;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增后降;两藤纤维腔径、腔径比和大钩叶藤纤维长宽比逐渐上升;两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下降;两种藤纤维长度和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宝库中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可再生非木材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藤材的解剖研究,对指导其加工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者分析研究黄藤和单叶省藤的纤维形态,发现在纵向向上两者的纤维比量、直径、双壁厚、壁腔比和黄藤纤维长度有减小趋势,腔径和柔性系数有增大趋势;而长宽比及单叶青藤纤维长度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3种商品藤材为试材,比较其横截面上的密度差异,研究一种新的藤材横截面密度测试方法。结果表明:糯藤的密度比较均匀,且密度较高,是优质家具用材;大白藤次之;空心藤横截面密度变化极大,只有藤皮可以利用,藤心部分不具利用价值。用剖面密度分析仪测试藤材横截面密度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应用价值,可为藤材的加工利用提供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改性处理对黄藤及单叶省藤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棕榈藤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材料,其利用对部分替代木材和保护森林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黄藤和单叶省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改性处理前后主要物理力学的性质变化进行研究,提高我国棕榈藤资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藤材通过改性处理后,除部分吸湿率升高之外,其他物理力学性质均有所改善,如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密度、体积干缩率、吸水体积膨胀率以及材质均匀度等。  相似文献   

12.
樟树5个品系精油组分含量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樟树5个品系精油组分含量及木材纤维、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材性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樟树5个品系间精油含量及精油中主要成份含量差异显著。品系间木材纤维形态(纤维长度、宽度、直径、壁腔比、腔径比、长度比、壁厚)、导管形态特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多数性状差异不显著,品系间热水浸提物含量差异显著。浸提前木材基本密度与浸提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5个品系中仅芳樟型类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成显著的负相关;根中精油含量与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黄藤发育过程中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维管束、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及纤维形态特征等主要解剖特征及其与生长发育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高度增加,维管束比量先升后降,导管分子长度和长宽比先降后升;维管束长短径、纤维双壁厚、壁腔比、管直径和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密度、纤维腔径和导管分子密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径向由藤芯到藤皮维管束比量和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导管密度逐渐增大;维管束长径和短径、纤维腔径、导管分子直径、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比量、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40.2%、468.933μm、333.838μm、0.722和5.76个.mm-2,纤维长度、直径(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为990.476μm、12.041μm、6.350μm、5.691μm、86.23和1.05。导管分子长度、直径、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1 621.796μm、187.172μm、9.207、0.877和5.65个.mm-2。  相似文献   

14.
海南是我国棕榈藤的原产地,具有发展棕榈藤人工种植棕榈藤独特的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调查研究表明:海南棕榈藤人工种植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海南发展棕榈藤的人工种植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社会就业率、发展地方经济、出口创汇和加快海南省生态的建设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藤材发育过程中维管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我国棕榈藤资源培育和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以我国特有的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黄藤茎中维管束比量及形态特征与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轴向上维管束比量在36.2%~42.4%,由藤茎基部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先上升,至中部后又下降;径向由内向外基本呈增大的变化趋势,维管束比量平均值为40.2%。轴向上维管束长径和短径分别在0.341~0.526 mm和0.255~0.400 mm范围内,由藤茎基部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径向由内到外基本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维管束长径、短径平均值分别为468.933μm、333.838μm;形状因子平均为0.722。维管束密度在轴向由藤茎基部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径向由内到外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值为5.63个.mm-2。  相似文献   

16.
选用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对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和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藤材染色,研究4类染料对藤皮、藤材的上染性,及其影响藤材染色上染率的因素和工艺。结果表明:4类染料可对藤片上染;藤皮经打磨和酸、碱处理后,也不能使它们上染。各染料染色藤材最佳条件:①活性染料质量分数为5.0 g·kg-1,染色时间2 h,染色温度40 ℃。② 直接染料:直接耐酸大红4BS质量分数为9.0 g·kg-1,直接湖蓝5B为7.0 ~ 9.0 g·kg-1;染色时间2 h,染色温度40 ℃。③碱性染料:碱性品红质量分数为9.0 g·kg-1,碱性嫩黄O为5.0 g·kg-1;染色时间2 h;染色温度70 ℃;④酸性染料:酸性大红GR质量分数为7.0 g·kg-1,酸性嫩黄2G为9.0 g·kg-1,染色时间2 h,染色温度70 ℃。同类不同种染料间藤材上染率进行比较,酸性嫩黄2G>酸性大红GR;活性嫩黄X-6G>活性艳红X-3B;碱性品红>碱性嫩黄O;直接耐酸大红4B>直接湖蓝5B。图3参21  相似文献   

17.
以单叶省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藤茎形态、微观构造和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结果表明,单叶省藤节间长平均为17~18 cm,直径平均为11~12 mm,节间长度和直径的轴向变异均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纤维维管束属于双韧型,在横切面,靠近藤皮的维管束小而密集,内部的则大而稀疏。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为逐渐增加。纤维宽度和腔径的径向变异为由内向外先增加后减小,纤维宽度的轴向变异为先增加后减小,腔径的轴向变异为从基部向上逐渐增加,在藤茎梢部达到最大值。纤维壁厚和壁腔比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为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