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株链霉菌对小麦幼苗生长及诱导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株链霉菌D74和Act12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及诱导抗性的影响,为链霉菌剂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皿内发芽试验、砂培和土培盆栽试验,测定2种链霉菌的混合制剂(1∶1质量比)在不同用量及处理方式下的小麦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幼苗生物学性状、叶片诱导抗性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供试链霉菌具有显著的促生功能。菌粉包衣量为每粒10mg时,小麦发芽率较对照提高41.9%(P0.05),发芽指数提高40.0%(P0.05);叶面积增加149.2%(P0.05),植株总鲜质量增加100.0%(P0.05),根系鲜质量增加220.0%(P0.05)。10倍菌粉浸提稀释液浸种,种子活力较对照提高31.8%(P0.05);包衣量每粒5mg处理根系活力提高62.7%(P0.05);10倍发酵稀释液浸种,小麦株高、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29.2%、27.6%(P0.05),稀释10~2~10~4倍发酵液浸种,小麦出苗率较对照提高44.0%~103.8%(P0.05)。(2)供试链霉菌可提高小麦诱导抗性。适量菌粉种子包衣及发酵滤液浸种可使小麦叶片POD酶活性较对照提高46.7%~70.0%(P0.05);菌粉包衣量每粒5mg处理小麦叶片PPO酶活性较对照提高52.5%(P0.05),10~2~10~4倍发酵滤液浸种,小麦叶片MDA质量摩尔浓度降低34.0%~40.2%(P0.05)。可见,供试链霉菌对小麦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并能提高小麦的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619对加工番茄幼苗促生和苗期病害防控的综合作用,为培育壮苗,提供绿色的管理技术。【方法】采用室内穴盘育苗试验,分别用基质拌药和苗期喷雾法,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加工番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苗期病害的预防作用,研究其促生和防病的效果。【结果】各处理的出苗率达到稳定状态,呈现出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生长态势。1∶150出苗率最好、1∶100次之,1∶200出苗率较差,拌土法比喷雾法对番茄株高的促生作用更强。以1∶150拌土对番茄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强。不同拌土量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7.68%~10.20%,拌土法对幼苗猝倒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1∶150和1∶200拌土发病率只有0.00~0.08%。【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能够改善加工番茄育苗穴盘的土壤生态环境,施用后土壤蓬松,对番茄根系和幼苗的生物量比对照有显著性增加;叶片颜色较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能够提高番茄免疫力,增强抗病性,对加工番茄幼苗猝倒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3株放线菌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对PP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琼脂块法、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生物试验及PPO活性测定法研究供试放线菌对病原菌的皿内拮抗作用、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对5种草莓土传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11对5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ct12对尖孢镰刀菌外的4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Act1对尖孢镰刀菌和草莓疫霉有拮抗作用.②生防菌剂接种促生作用明显,对根系生长的刺激效应尤为显著.在拌土接种育苗处理中,草莓根系及茎叶重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2.4%~265.6%和53.6%~64.4%.③生防菌接种后可提高草莓新叶和根系PPO活性,产生诱导抗性;根系PPO活性增幅大于叶片.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处理中,草莓新叶PPO活性较对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5.9%和16.9%;草莓粗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21.4%和35.0%,细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31.3%和26.3%.由此得出结论:供试生防菌在皿内能抑制草莓常见土传病病原菌生长;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条件下均能显著促进草莓根系发育及茎叶生长,并使草莓产生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4.
3株放线菌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对PP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琼脂块法、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生物试验及PPO活性测定法研究供试放线菌对病原菌的皿内拮抗作用、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对5种草莓土传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11对5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ct12对尖孢镰刀菌外的4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Act1对尖孢镰刀菌和草莓疫霉有拮抗作用。②生防菌剂接种促生作用明显,对根系生长的刺激效应尤为显著。在拌土接种育苗处理中,草莓根系及茎叶重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2.4%~265.6%和53.6%~64.4%。③生防菌接种后可提高草莓新叶和根系PPO活性,产生诱导抗性;根系PPO活性增幅大于叶片。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处理中,草莓新叶PPO活性较对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5.9%和16.9%;草莓粗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21.4%和35.0%,细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31.3%和26.3%。由此得出结论:供试生防菌在皿内能抑制草莓常见土传病病原菌生长;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条件下均能显著促进草莓根系发育及茎叶生长,并使草莓产生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5.
沼液浸种对陆地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沼液在陆地棉上的试验,确定沼液浸种的最佳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不同的沼液浸种时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各处理的出苗率都比对照高,平均高出0.5%~3.5%,其中以沼液浸种8 h的出苗率最高为85.5%。沼液浸种的处理衣分、单铃重、籽指都比对照要高,其中以沼液浸种8 h表现得比较好,比对照衣分高1.1%,单铃重高0.3 g,籽指高0.11。各处理单株增铃数为0.1~0.5个,各处理间差异不大。虽然经过沼液浸种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但是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黄花乌头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浸种时间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不显著,而HKL-4浓度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极显著,30×母液浸种4 h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3.62%和65.34%,比对照处理(清水浸种)高32.39%和25.94%;用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和种子存苗率,30×母液处理的出苗率最高,为59.56%,比对照高34.66%,存苗率为50.20%,比对照高58.86%。[结论]HKL-4对黄花乌头种子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母液。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同期配种的长×大二元杂种健康母猪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酵母菌制剂0.1%(活菌数1.7×106cfu/g)、乳酸菌制剂0.1%(活菌数2.0×106cfu/g)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0.1%(活菌数1.1×106cfu/g),进行1个繁殖周期(怀孕到仔猪断奶)135d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窝均产仔数11.10头,窝均产活仔数10.50头,分别比对照提高12.61%(P>0.05)和10.48%(P<0.05);仔猪初生窝重15.523kg,平均个体重1.511kg,分别比对照提高17.48%(P>0.05)和5.76%(P<0.05);仔猪平均断奶窝重49.169kg,平均断奶个体重5.096kg,分别比对照提高32.89%(P>0.05)和16.90%(P>0.05)。试验组仔猪死胎率2.8571%、弱仔率6.306 3%、断奶死亡率4.610%,分别比对照降低0.334 4%(P>0.05)、0.910 2%(P>0.05)和3.35%(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与仔猪的生长力,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剂处理,以提高油菜发芽率和出苗率,从而确保一播全苗,达到节本增效目的。油菜种子播种前经双氧水、6-BA和水等试剂浸种后,产量均比对照(不浸种)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加7.28%、1.90%和0.84%。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木霉菌剂对蔬菜种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番茄、黄瓜、辣椒、茄子为试验材料,设置木霉菌孢子粉拌土、浸种、喷雾3种使用方式,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木霉菌菌剂不同使用方式对4种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拌土、浸种、喷雾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辣椒、茄子株高、干鲜重、茎粗以及根系的生长,并提高根系活力,且存在方法以及蔬菜种类之间的差异,浸种处理适用于番茄种苗生产,而浸种和喷雾对辣椒和茄子的促生效果较好;而这3种木霉菌的处理并没明显促进对于黄瓜幼苗生长。总之而言,木霉菌对蔬菜种苗的促生作用存在着蔬菜种类和使用方法之间的差异;因此,需根据蔬菜生产的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木霉菌剂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当年采收且筛选过的辽东楤木种子为试材,分别用100(B1)、200(B2)、300(B3)mg/kg的6-BA和10(K1)、15(K2)、20(K3)g/kg KNO_3浸种,浸种6、12、24、36 h,于当年进行秋季播种,翌年春天调查不同处理出苗率、株高、叶片数、根长及根系活力情况。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6-BA和KNO_3处理能够促进辽东楤木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出苗率、株高、叶片数、根长及根系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00 mg/kg 6-BA溶液浸种12 h和15 g/kg KNO_3溶液浸种24 h后的辽东楤木出苗率分别达到67.89%和62.08%,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4倍和1.23倍。综合来看,200 mg/kg 6-BA溶液浸种12 h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1.
pH值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pH值溶液及其不同浸泡时间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在南方地区通过科学育苗减少土壤酸胁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pH值6.0~8.0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6、12 h,观察绿豆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当溶液pH值为7.5时, 绿豆种子萌发速度最快、数量最多,2 d后浸种6、12 h的发芽率分别为87.5%和92.5%;浸种6、12 h,播种4 d后分别以pH值7.5和7.0处理的幼苗株高最高。浸种6、12 h时,分别以pH值6.5、7.0处理的绿豆幼苗鲜重最高,而均以pH 8.0处理的幼苗干重最高。【结论】在广西贺州地区,适宜绿豆发芽及苗期生长的浸种溶液pH值为7.0~7.5,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绿豆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2.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5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  67.84%和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26.88%和25.80%,产量分别增加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花青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荚的苏豇1419、紫荚的苏紫41、青荚的苏青29和绿白荚的苏豇3号为材料,测定分析其不同发育时期嫩荚及商品荚的花青素、矿物质(钙、镁和铁)及常规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纤维素、维生素C、淀粉、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苏紫41商品荚的花青素含量为330.48 nmol/gFW,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不同荚色品种(P0.01);苏豇1419的钙含量最高(1295.75 mg/kgDW),显著高于苏豇3号和苏紫41(P0.05);4个不同荚色豇豆品种均有各自突出的常规营养成分。在豆荚发育过程中,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花青素含量(3.92~30.98nmol/gFW)均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苏紫41(花青素含量为174.33~644.52 nmol/gFW);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紫4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苏青29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青29和苏豇3号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苏紫41呈上升—下降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前期荚(长30 cm)、后期荚(长40 cm)和前期荚(长30 cm),苏紫4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后期荚(长50 cm);4个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豆荚的纤维素含量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不同荚色品种豇豆的花青素含量与营养成分含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或拮抗关系。【结论】紫荚的苏紫41花青素含量最高,青荚的苏青29纤维素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白荚的苏豇1419钙和脂肪含量较高,绿白荚的苏豇3号营养成分含量一般,这些特征可供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小麦品种豫麦10号为材料,研究了0.1ug ml~(-1)BR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土培条件下小麦苗体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蒸馏水中或是在0.2M甘露醇溶液中BR处理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2%和9.0%,胚根条数分别比对照增加0.8条和O.9条。土培条件下,BR处理明显地促进根系发育,根干重比对照增加18.2%(40d)和11.5%(60d),根苗比比对照提高33.0%(40d)和21.8%(60d)。显而易见,BR改变了植株体内干物质的分配,为小麦苗体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长准备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庆庆  丁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62-12864
[目的]研究不同浸种措施对紫萼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浸种(包括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的处理)和间歇浸种2种方式对紫萼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观察各处理浸种后发芽情况,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温度为15℃,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6.58%、42.86%和22.30%;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为18 h,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10.53%、9.52%和2.70%;与间歇浸种相比,连续浸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减少3.90%、33.33%、18.30%,间歇浸种以间歇浸种1h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结论]紫萼种子萌发适宜的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分别为15℃和18 h.间歇浸种较之连续浸种更能提高紫萼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以间歇浸种1h对紫萼种子的萌发最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蒲儿根(Sinosenecio oldhamianus)富集土壤重金属铜(Cu)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分析不同Cu含量土壤中加入PGPR混合菌剂后蒲儿根生长、营养状况、Cu富集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u含量逐渐增加,蒲儿根的长势减弱,表明高浓度Cu对蒲儿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蒲儿根对Cu的富集作用主要集中在根系,仅约18%的Cu转移到地上部分;而施加PGPR混合菌剂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含Cu土壤中蒲儿根的株高、根长、氮、磷、钾及根系Cu的富集量,尤其在土壤Cu含量为600 mg·kg~(-1)时PGPR混合菌剂对蒲儿根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使蒲儿根的株高、根长分别提高了10.03、7.10 cm,蒲儿根地下部分Cu富集量在土壤Cu含量为800 mg·kg~(-1)时提高了14.01%;PGPR混合菌剂还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可达80.28%、217.11%、43.26%和61.89%。研究表明,接种PGPR混合菌剂能提高蒲儿根在Cu污染土壤中的抗逆性和对Cu的富集能力,且能改善土壤性质,可作为蒲儿根修复Cu污染土壤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质粒pMarA转入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生亚种B9601-Y2菌株,获得了卡那霉素抗性标记遗传稳定的菌株Y2-pMarA。采用浇灌法、拌种法和浸根法接种大白菜,并用浇灌法接种烟草,观察菌株在大白菜和烟草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通过10μg/mL卡那霉素的LB平板和PCR方法,证明标记菌株Y2-pMarA均能在植株根际、根表和根内定殖。在播种时浇灌大白菜37d后,在自然土处理中根际土、根表土和根内菌量分别为浇灌7d后菌量的94.31%、95.00%和84.75%,在灭菌土中则分别为75.26%、84.92%和177.74%;在拌种处理大白菜时,自然土处理中根际土、根表土和根内菌量分别为拌种7d后菌量的94.44%、95.27%和61.06%,在灭菌土处理中则分别为75.64%、90.91%和69.06%;在浸根10min后移栽,标记菌株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中扩散和进入根内;至移栽后33d,自然土处理中根际土、根表土和根内菌株定殖密度分别为6.28×105、9.54×105和4.69×103 cfu/g;灭菌土处理中则分别为6.97×105、1.12×106和1.02×104 cfu/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华山松幼苗对高盐胁迫的适应性,利用0~200mmol/L的NaCl溶液对华山松种子浸种处理,研究其在高盐胁迫下(300mmol/L NaCl)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200mmol/L NaCl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增加16.34个百分点,发芽势增加7.67个百分点,幼苗茎长(苗高)增加34.85%,鲜质量增加7.01%,干质量增加20.7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56.31%,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下降了68.84%和40.69%。表明200mmol/L NaCl浸种抗盐锻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接种方式接种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植物促生根际细菌(钾活化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 PDSK-1)和固氮细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PDSN-5))对土壤中固氮细菌和钾活化细菌的生长、土壤脲酶的活性以及土壤钾有效性的影响.7种接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土壤中固氮细菌和钾活化细菌的生长.蚯蚓活动对土壤中固氮细菌生长的影响有限,但明显增加了钾活化细菌的生长.接种蚯蚓、接种固氮细菌、接种蚯蚓和固氮细菌均明显增加了土壤中脲酶的活性.土壤中脲酶活性和速效钾的浓度分别与土壤中固氮细菌与钾活化细菌的数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接种方式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技术,可以用来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为利用内生细菌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从而获得环境友好型生物调控剂,从大豆种子中分离得到优势内生细菌,研究其对大豆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把大豆种子装入无纺布袋内,在土壤中埋藏10 d后取出,种子表面消毒后在灭菌培养皿中培养,在胚根周围分离得到8株内生细菌,通过初步筛选获得2株具有促生作用的优势内生细菌KC-1和MD12-2,经鉴定分别为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产生长素(IAA)和溶解有机磷的能力。使用2.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对种子萌发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盆栽试验表明,10×107、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大豆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