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百里杜鹃森林公园杜鹃盛开期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百里杜鹃森林公园杜鹃盛开期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征,选择3月下旬晴朗天,对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普底景区空旷地、林内游憩地、林缘游憩地3类游憩地8个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研究了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不同类型游憩地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与气候因子、游客游览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园内大粒径大气颗粒物(TSP、PM10)浓度日变化规律均为上午和傍晚高中午低,呈"双峰单谷"的"U"字型、"V"字型;小粒径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呈现出早高,午后傍晚低的"L"字形;2)园内8个监测点4种粒径颗粒物日均浓度皆低于Ⅰ级标准,空气质量优;3)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从低到高的游憩地类型依次为空旷地、林内游憩地和林缘游憩地,此现象与游客游览行为密切相关;4)数据显示在大气颗粒物浓度低于Ⅰ级标准时,影响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因子有:最大风速、平均风速、温度、风寒、相对湿度、热力指数、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  相似文献   

2.
游览高峰期千岛湖森林公园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千岛湖森林公园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选择游客游览高峰期5月、10月晴朗天,对3类游憩地12个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研究了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不同类型游憩地变化规律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与气象因子、游客游览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月、10月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粒径颗粒物浓度呈早晚高,中午低的"V"字型,小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PM2.5和PM1.0)呈"L"字形;2)以3类游憩地划分,大气颗粒物浓度从低到高的区域依次为游憩林地、临水休憩地、观景台;3)海拔、温度、气压、湿度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影响较大;4)千岛湖森林公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游客游览活动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大粒径(TSP和PM10)颗粒物的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于2020年夏季以晴天、晴转多云为主的10 d,选择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5处不同植被配置及对照点(CK)进行环境指标监测,分析5处监测点及对照点(CK)的人体舒适度、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及噪音状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析比较不同监测点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敕勒川公园7:00-10:00人体舒适度为较舒适;总悬浮颗粒物(ta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PM10质量浓度呈现由早到晚波动状态,PM2.5、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负离子质量浓度呈“V”形变化,风速与温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噪音极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P=0.91);噪音日变化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乔草型(S1)处噪音分贝相对较小。敕勒川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配置间人体舒适度、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及噪音等表现存在差别,乔草型(S1)的夏季环境效应最高,乔木型(S3)最低,夏季影响城市公园不同植被配置环境效应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湿度以及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为主。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评价城郊游憩地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提高规划合理性,对5类16个游憩监测点进行大气颗粒物浓度、气象因子4季监测,分析同一环境不同类型游憩地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物浓度整体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春、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介于夏季与冬季之间;(2)不同类型游憩地立地条件对各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且随季节变化各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3)影响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因子有风速、气压、湿度、温度等;(4)不同立地条件对大气颗粒物、温度、湿度、风速等有显著影响,改善立地条件,对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提高环境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森林植被盖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信阳市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分别设立监测点开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同步定位观测,比较分析了3个监测点TSP、PM10、PM2.5和PM1等4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4种颗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峰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基本同步。上午颗粒物污染比下午严重。3个监测点的颗粒物污染均表现为夏季最轻,秋季次之,冬季污染最严重。森林植被具有强大的削减PM2.5等颗粒物污染的功能,监测点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森林植被盖度呈负相关。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中,森林植被盖度最高的生态站监测点4种颗粒物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其他2个监测点;同样,森林植被盖度较高的浉河景观带监测点4种颗粒物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缺林少绿的体彩广场监测点。影响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和气压。PM2.5等4种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日均气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均气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以杭州国家半山森林公园和采荷社区为研究地点,揭示城市森林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了周期为1年的定点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半山监测点的TSP、PM_(10)、PM_(2.5)以及PM_1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早上9:00到达最大值,然后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减少,在下午14:00到达最小值,分别为:182.2、124.2、68.2、20.6μg·m~(-3);在采荷社区,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由早上9:00开始降低但到下午17:00时又基本上升到早上9:00的水平;在半山监测点相比采荷,PM_(2.5)和PM_1浓度年变化的峰值均延迟了1个月的时间,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结论】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均为半山森林公园高于采荷社区;在半山和采荷2个监测点的PM_(2.5)和PM_1浓度的差异分别显示为有高度统计意义和有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州地区冬季大气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变化特点以及影响因子,对湖州西门水闸大气环境监测点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及大气中硫氧化物(S02)、氮氧化物(NO2)、碳氧化物(CO)、臭氧(O3)含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湖州市大气污染的日变化和周变化的特点,以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得出了湖州霾的判别方法,为湖州市对霾的监测和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长春市南湖公园5种针叶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和叶表面微观形态特征与叶片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叶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大气颗粒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沙冷杉(Abies holo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黑皮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var.mukdensis)。植物叶表面的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与植物种类及其微观形态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凸起、沟槽、气孔及各种纹理等微细结构增加了叶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了植物的滞留颗粒物能力。叶片表面的气孔数量、气孔直径、沟壑宽度、沟壑数量皆与其滞留大气颗粒物量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马鞍山市2017年5个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马鞍山市PM2.5、PM10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5.0和91.3μg/m~3;月变化上,PM2.5、PM10颗粒物浓度,全年变化大体相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季较高;1—8月逐月下降,8—12月浓度逐渐升高;日变化上,两种颗粒物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特征,9时达到最高,16时达到最低,夜间颗粒物浓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气象因子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显著,风和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气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道路美观效果与道路绿地滞尘能力、气候舒适感以及污染物在人行道内扩散的规律,选择不同道路样地,运用ESD方法进行美景度评价,利用仪器对道路污染物、舒适度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人行道上,美景度低时,PM 2.5含量最低,美景度高时,PM 10含量最低;绿地能降低人行道温度,美景度最高时,降温幅度最大;绿地能降低人行道风速,美景度最低时,降低风速幅度最大。由此可见,道路美景度与道路污染物的扩散及舒适度之间存在关系,这为今后道路绿地的建设在满足人行道环境质量方面提供了设计思路,也为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据。  相似文献   

11.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林地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为双峰式,在07:00—09:00出现第1次峰值,在13:00—15:00出现第2次峰值;次生林在13:00—15:00达到1 d中的最高值;茶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整体呈现从07:00—17:00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态水的峰值出现在09:00—11:00,15:00—17:00 2个时段内;(3)园内日均负离子浓度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旁、茶园、次生林、空旷地、天然林;(4)气象因子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林分参数提取及与大气颗粒物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紧邻五环道路的人工林作为实验样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林分的点云数据,分别通过体元模拟法和鱼眼图像的方法精确提取样地内树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采集获取样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因子等数据,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角度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粒径颗粒物(2.5~100μm),不同季节时期的林分对其浓度影响为:夏季春季冬季.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季节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在林分中扩散的浓度变化量存在很大相关性.当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率大时,林分对大气颗粒物的吸滞量相应增大,反之亦成立.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森林公园不同树种吸附大气颗粒物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了解北京城市森林公园内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能力,筛选出对大气颗粒物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绿化造林树种。【方法】选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10个树种,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算单位叶面积对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0)的吸附量,并用扫描电镜获取各树种的叶片表面形态特征。【结果】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高于阔叶树种。其中对TSP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油松和白杄,较小的是紫丁香和毛白杨;对PM10吸附能力较强的是白杄、油松,较小的是紫丁香和毛白杨;对PM2.5吸附能力较强的是白杄、油松,较小的是毛白杨和榆叶梅;对PM1.0吸附能力较强的是白杄、油松,较小的是毛白杨和榆叶梅。【结论】针叶树种中,叶表面存在深浅差异明显的细密沟壑以及密集的气孔、绒毛等更有利于叶片对颗粒物的吸附;反之叶表面较为平滑,无明显起伏,不利于吸附颗粒物。总体而言,叶表面具有大量沟槽、气孔的针叶树种较阔叶树种具有更高的吸附量和吸附能力。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的绿化造林可以优先考虑针叶树种如白杄、油松等。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树种吸附大气颗粒物的机理及合理选择公园绿化树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夏季奥森公园内3种游憩林分环境的保健因子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来分析不同林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体的研究方法为:采用温湿度仪、粉尘监测仪、空气负离子测定器分别收集、分析夏季不同林分环境的空气温湿度、空气颗粒物、空气负离子等保健因子,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动物旷场试验模拟森林环境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结果表明,从人体舒适度指数日均值来看,对照组最高,其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最低,对照组分别比其他3种林分日均值高11.14%、7.00%和13.15%.从PM2.5颗粒物浓度日均值分析来看,对照组最高,阔叶林次之、针叶林最低,对照组分别比其他3种林分日均值高22.46%、8.70%和6.16%.从各林分负离子日均值大小来看,针阔混交林最高,阔叶林次之,对照组最低,对照组分别比其他3种林分日均值低52.53%、43.03%和35.82%.从动物旷场试验模拟分析结果来看,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其他3种林分处理的小白鼠运动总路程、中央格运动路程、中央格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均明显提高.说明夏季3种游憩林内生态环境整体较好,尤其是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颗粒物日均浓度较低、负离子浓度日均值较高、温湿度适宜.经过阔叶林环境处理的小白鼠较其他3种林分相比,探索、认知能力显著提高,适合森林浴场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10月常德市太阳山大气中PM10气溶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德市太阳山大气成分站GRIMM-180颗粒物监测仪2006年9~10月PM10质量浓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得出非降水天气下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主要影响因子为人类生产活动直接产生和排放的气溶胶以及影响气溶胶扩散的气象条件大气湍流,非降水有雾天气质量浓度明显比无雾天气偏高;降水天气过程对大气中气溶胶有明显湿清除作用;对比常德市环境监测站PM10观测采样资料,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常德市环境监测站的PM10浓度要略高于太阳山大气成分站,说明太阳山受到人为影响更弱一些,具有更加充分的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公园绿地春季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郑州市森林公园、人民公园与河南农业大学校园的空气离子日进程,评价郑州市代表性公园绿地的空气质量,分析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数量在1天中的高峰值出现在8:00-9:00,17:00—18:00,低峰值出现在14:00—15:00;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空气温度、PM10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样地及绥芬河市区典型对照样地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噪音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中各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森林公园内典型样地间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及噪音在监测时段的发生量。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的温度、湿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森林公园和市区的空气负离子密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环境噪音具有各自的日变化规律。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和生态效益整体上高于市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代县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应用GIS技术,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期指导森林公园规划与开发。通过对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景观原生度、敏感度、适宜度、健康度作为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因子叠加法、层次分析法,结合GIS 技术,科学分析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并对赵杲观森林公园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指标权重分别为适宜度0.3971、视觉敏感度0.2726、原生度0.1232、健康度0.2071。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数据最高值为3.0655,最低值为1.2071,整体景观生态状况良好。综合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考虑公园实际状况划分对应保护区域,对各区域内人为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对公园后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以评价分区为依据,提出公园规划优化策略,以期实现规划设计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科学生态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逸家公园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较为便利,通达性较强。该项目总面积约33 043 m2,整个方案以"家里的公园,公园里的家"为设计主旨,运用现代自然的设计风格,并结合湛江当地的海洋文化和景观特色,努力寻求人性化的景观,从而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性化空间和温暖舒适的"家的港湾"。在设计中,自然的圆滑曲线与现代直线相结合,同时迎合"家"的主题,并以"人性化、娱乐性、休闲性和舒适性"为设计思想,打造一个犹如"家"般舒适的景观环境,使生活在现代水泥森林中的人们在繁华的闹市中寻找到一个可以感受温暖舒适感,又能亲近自然的地方,从而让人们身在其中感受到家一般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