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随胁迫加剧,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下降,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增加,供试无性系光合特性在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生态型差异,其中115号和286号2个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同系正常油菜为对照,用LI-6400光合仪、LI-3000A叶面积仪、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等研究3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CIMS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在2010-03-24-04-22期间分别比对照低4.74%、3.88%,在2010-04-27-05-16则比对照高53.64%、4.53%;CIMS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于2010-03-26-04-09分别比对照低6.58%、7.96%、4.75%、7.17%;CIMS的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在2010-03-27-05-07分别比对照低1.17%、1.91%。在整个生长期内,3个CIMS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气体交换参数、群体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与其对照基本相似。化学杂交剂对油菜CIMS的光合特性有暂时的影响,但没有改变其基本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使生根剂能更好地调控谷子根系生长、促进谷子增产,以金苗K1为试验材料,研究2种生根剂[吲哚丁酸钾(IBA)∶α-萘乙酸钠(NAA)=1∶4混合液和强效生根粉]在不同施用浓度处理下对谷子根系、叶面积、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遴选出谷子施用2种生根剂的最佳施用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BA与NAA混合液和强效生根粉均可促进谷子的根系发育,增加植株的叶面积,增强光合能力,提高谷子产量;随着浓度的增加,2种生根剂对谷子根系、叶面积、光合特性、产量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其中,采用浓度为40 mg/L IBA与NAA混合液及0.90 g/L强效生根粉处理的谷子根表面积、根体积、叶面积、光合速率、产量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42.21%、51.49%、54.24%、38.70%、23.06%及38.05%、44.03%、47.29%、34.86%、21.97%,对促进谷子根系生长、提高光合性能、增加产量的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资源光能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植物光合性状中,光-光合曲线是重要的生理特性之一。这条曲线可以反映出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光补偿点的高低,可表示植物对弱光的利用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光补偿点越低,表示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越高。在低光强、半饱和光强、饱和光强下,光合速率高低,可反映出光化学反应速度快慢,曲线的倾斜度(斜率)增大,表明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高。因此,光-光合曲线的变化特点,低光补偿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不同品种谷子抗性淀粉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淀粉是谷子中的重要功能成分。对来自中国4个生态区10个省份216个谷子品种抗性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谷子地方品种抗性淀粉平均值为2.43%,含量变幅为0.00%~6.74%,变异系数为50.26%,呈偏正态分布;不同生态区谷子抗性淀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且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省份抗性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黑龙江谷子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内蒙古和甘肃(P0.05),其他省份间差异不大;不同省份谷子(黑龙江除外)和不同生态区品种谷子抗性淀粉含量以2.00%~4.00%为主。  相似文献   

6.
毛白杨杂种无性系BL107光合和蒸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光强和CO_2浓度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BL107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比较了毛白杨BL107与易县雌株及大官杨不同叶子光合特性和光合耗水量.结果表明BL107光合光补偿点为18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50μmol·m~(-2)·s~(-1).光饱和时光合速率为16.1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33.蒸腾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大.增加CO_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增加,在光强为1000μmol·m~(-2)·s~(-1),温度为25℃时,CO_2饱和点为650ppm,大于1000ppm产生抑制作用.CO_2饱和时光合速率为22.26μmol·m~(-2)·s~(-1).增加CO_2浓度会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100ppm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大.BL107最大光合速率在第20片叶,易县雌株和大官杨在第10片叶,BL107光合速率随叶衰老在第20片叶前不降低,由于叶面积较大表现较高的总光合速率.光合耗水量与光合速率有关,BL107最低光合耗水量84、易县雌株113、大官杨139.大官杨、易县雌株表现随叶衰老光合耗水量增加,BL107则略有下降,老叶增加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应用#+(10)B研究硼素在油菜叶片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0)B固体径迹蚀刻技术,测定油菜叶片硼的分布表明,硼在叶片中移动很慢,喂饲#+(10)B20天后的叶片与邻位叶的硼含量比:土培试验(缺硼土壤)为1.7-9.3,水培试验(供硼充足)为1.8-2.2;同一株油菜的叶片含硼量从基部向近顶部依次递减,土培试验为0.62-0.96ppm,水培试验为1.72-2.01ppm;同一张叶片的硼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叶正面比叶反面硼含量高0.8ppm(薹期)和1.8ppm(花期)[t=5.22#+和7.10#+],叶边缘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4-1.9ppm[t=20.00#+和16.24#+],叶尖端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8和1.9ppm[t=7.57#+和8.25#+]。这些特征与叶片缺硼症状相符合,它为油菜合理施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谷子高产栽培,以嫩选20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条播、双条播、穴播3种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嫩选20生育期、茎秆特征、抗倒伏性、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条播相比,双条播和穴播可使谷子提前成熟2~3 d;双条播可明显改善谷子茎秆特征,增强抗倒伏性,除茎节数外,其余各茎秆指标、抗倒伏指标均显著高于单条播,各指标较单条播增加幅度为4.11%~15.78%,而穴播无显著影响;双条播、穴播均可显著改善谷子光合特性,其中双条播处理下各项光合指标最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比单条播增加21.04%、26.89%和22.22%。与单条播平均产量4 952.15 kg·hm-2相比,双条播和穴播分别增产12.03%和6.14%。综合来看双条播播种方式有利于谷子促早熟、提高抗倒伏性、改善光合特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处理的旱地谷子进行农艺及光合特性研究,测定谷子生物性状、经济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N素含量、光合生理参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提高旱作谷子生物经济性状和光合生理参数;覆盖白色地膜可明显促进谷子生长发育;覆盖黑色地膜可以更大程度提升谷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该研究可以为谷子不同覆盖方式效果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耕作管理对土壤表层(0-15cm)氮矿化势(N#-0)平均值无明显影响,但对N#-0在0-15cm表层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表层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比纯施化肥显著提高了0-15cm的N#-0值。0-15cm土层N#-0与稻麦产量呈显著相关。免耕土壤NH#+(+)#-(4) -N前期强度大,水稻易早发。两种耕作管理下土壤平均固氮强度(Ⅰ)无明显差异,且多数处理Ⅰ值至水稻拔节期达到高峰。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无肥区Ⅰ值约为其它施肥的2-10倍。土壤NH#+(+)#-(4) -N对土壤固氮活性起抑制作用的初始浓度为20ppm,Ⅰ与N#-0在水稻生长期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过去15年西北春谷早熟区区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明晰了该区15年来谷子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该区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1—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西北春谷早熟区的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对通过鉴定的18个品种进行了抗逆性分析。【结果】2001—2015年西北春播早熟区共有85个新品系参加国家区试,12个常规品种和6个杂交种达到新品种鉴定标准通过鉴定,新育成品种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3个,其中,常规品种1个为大同32,杂交种2个分别为张杂谷1号和张杂谷15号。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平均数在年度间表现了较大差异,但总体趋势表现为产量潜力水平的提高。参试品种穗长和千粒重年度间差异不显著,穗长基本稳定在23—27 cm,千粒重稳定在3—3.4 g,但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年度间差异大,株高、单穗重、单穗粒重随年份有增加的趋势。通过鉴定的18个品种有13个生育期长于对照,5个短于对照,同时伴随着株高的增加,单穗重和穗粒重的提升,说明新育成品种生育期的延长和单株产量性状的提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决定了产量81.43%的变异,产量与穗粒重和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株高、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对通过鉴定品种的抗逆性分析表明,这15年该区主要病害有红叶病和白发病,不同年份间不同品种都有一定发生,通过鉴定品种的抗倒性、抗旱性呈现下降趋势。【结论】2001—2015年春谷早熟区选育的品种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单穗重和穗粒重,其次为株高、生育期,育种中应注意提高品种的综合性和各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抗倒性降低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早熟区品种产量的突破,同时也不利于谷子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早熟区品种选育应以中矮秆、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品质优、适合机械化收获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谷子苗期氮高效品种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基因型谷子苗期氮素吸收利用差异性,筛选谷子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材料,为谷子氮高效利用品种选育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沙培盆栽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生态类型的79个谷子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在低氮(0.2 mmol·L~(-1))和高氮(6 mmol·L~(-1))处理下茎叶干物重、含氮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划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氮效率类型。【结果】供试谷子品种在2个氮素水平条件下的茎叶干物重(CV_(N0.2) 35.39%和CV_(N6) 50.83%)、氮素含量(CV_(N0.2) 11.52%和CV_(N6) 11.22%)、氮素吸收量(CV_(N0.2) 32.82%和CV_(N6) 48.46%)、氮素吸收效率(CV_(N0.2) 32.82%和CV_(N6) 48.45%)、氮素利用效率(CV_(N0.2) 11.53%和CV_(N6) 11.27%)和氮效率(CV_(N0.2) 35.35%和CV_(N6) 50.61%)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生态类型谷子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显著,西北春谷类型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化(CV_(N0.2) 39.99%和CV_(N6) 54.38%)显著高于华北夏谷类型(CV_(N0.2)29.31%和CV_(N6) 45.68%)和东北春谷类型(CV_(N0.2) 29.49%和CV_(N6) 40.30%),而氮素利用效率以华北夏谷类型品种间差异最大(CV_(N0.212.03%和CV_(N6) 12.70%)。茎叶干物重与氮素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2_(N0.2)=0.1827**和R~2_(N6)=0.1027**及R~2_(N0.2)=0.8985**和R~2_(N6)=0.9442**;氮效率与氮素吸收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_(N0.2)=0.8985**和R~2_(N6)=0.9442**及R~2_(N0.2)=0.1962**和R~2_(N6)=0.0998**;氮素利用效率与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_(N0.2)=0.9924**和R~2_(N6)=0.9910**。氮素吸收效率与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间无显著相关性。以两氮素水平条件下茎叶干物重和氮效率的平均值为标准,将3种生态类型的谷子品种划分为4种氮效率类型,双高效型、双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低氮高效型。其中,东北春谷双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品种所占比重最高(P_(东北)52.9%P_(西北)36.0%P_(华北)29.7%和P_(东北)23.5%P_(华北)18.9%P_(西北)4.0%),双低效型比重最低(P_(东北)17.6%P_(华北)32.4%P_(西北)36.0%),而低氮高效型在西北春谷类型中所占比重最高(P_(西北)24.0%P_(华北)18.9%P_(东北)5.9%)。【结论】不同谷子品种苗期氮效率差异显著,且西北春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差异最大,华北夏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应作为2个独立的氮效率指标进行评价和改良。  相似文献   

13.
5个西梅品种光响应和CO_2响应及叶片部分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5个西梅品种光合速率的光响应(Pn-PFD)和CO_2响应(Pn-CO_2)曲线特征值和叶片部分特性,为西梅的引种和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cI-203手持式激光叶面积仪和电子游标卡尺,对5个西梅品种的叶片进行测定,探讨5个西梅品种光合特性和叶片特征的共性和个性。【结果】比较5个西梅品种,兰密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光合速率(Pn)和表观量子效率(4QY)均最高,而其光补偿点(LCP)最低,值分别为1 124、19.503和0.0519、21μmol/(m~2·s);大玫瑰的LSP、最大Pn和表观量子效率均最低。Pn-C02响应曲线特征值相比,5个品种中大玫瑰的C02饱和点(CSP)和补偿点(CCP)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但其RuBP羧化效率(CE)最低;法兰西品种的CSt值和最大Pn均最低,而其CCP值最高。5个西梅品种中来客和大玫瑰的叶片较大,而其叶片总叶绿素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优萨的叶比重最大,法兰西和来客的比叶重最小。【结论】5个西梅品种中兰密和优萨的光能利用率较高,其中兰密在光强度较强的环境中能够表现出最佳光合生产力,而优萨适合于适当的密植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东北春谷区近年来谷子育成品种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11年来东北春谷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为东北春谷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资源利用和育种方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产量等农艺性状数据,结合东北春谷区生态区域类型特点,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用DPS软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共有60个,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谷子品种鉴定标准,11年间通过鉴定的品种18个。参加区试的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平均值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大,2010年通过鉴定的品种的产量较2005年增产4.6%,2015年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分别较2005年和2010年的品种增产12.62%和7.66%,总体来看育成品种表现出产量逐步增加的趋势。育成品种的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单就产量而言,11年间九谷23、九谷14和龙谷31增产幅度超过10%,是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通过对18个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株高、单穗重、出谷率、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决定了产量90.98%的变异。过去11年东北春谷区利用夏谷血缘育成的品种九谷23,表现较突出,且株高约115 cm,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代表着东北春谷区育种的整体方向。【结论】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同时农艺性状受品种特性、气候、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育种中应在注重单穗重和穗粒重的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抗性等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特别是应该降低株高和缩短穗颈长,使新培育的品种适应机械化轻简栽培,并继续加大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培育,满足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对轻简栽培和优质品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刁现民  程汝宏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69-4474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阔世玛胁迫下谷子叶片的光合荧光特性及糖代谢的影响,为谷子田磺酰脲类除草剂阔世玛的安全应用及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素内酯缓解除草剂药害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重复3次,以杂交高产谷张杂5号和普通优质谷晋谷21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3—5叶期时,喷施7.5 mg·L~(-1)阔世玛,药后1 d,分别叶面喷施清水(对照)、0.05、0.1、0.2和0.4 mg·L~(-1)的油菜素内酯,7 d后对所有处理的谷子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等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糖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在7.5 mg·L~(-1)阔世玛胁迫下,谷子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还原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升高。药后1 d喷施适宜浓度的BR能部分缓解阔世玛对谷子的药害,显著提高谷子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光合色素含量、Pn、Tr、Gs、Fv/Fm、ETR、Y(NO)、NI、SS及SPS活性,并显著降低Ci、Y(NPQ)、还原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其中,0.05—0.1 mg·L~(-1) BR对缓解张杂5号阔世玛药害的效果较好,0.1—0.2 mg·L~(-1) BR对缓解晋谷21号阔世玛药害的效果较好。≥0.4 mg·L~(-1) BR不能缓解阔世玛药害。【结论】7.5 mg·L~(-1)的阔世玛对谷子产生显著药害的原因之一是降低了其光合色素含量,抑制了PSⅡ光化学活性,影响了糖代谢的正常运转。0.1 mg·L~(-1)的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气孔导度、提高PSⅡ光化学活性、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卸出、维持蔗糖代谢平衡等来缓解阔世玛对谷子光合作用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不同地区谷子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典范性状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77个谷子品种分为11类,不同类群都各具特色。谷子品种的遗传分歧和地理远缘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选出穗粒重、码数、茎粗、草重、节数等5个性状,作为分类这些谷子品种的重要性状。研究表明,多元遗传分析用于谷子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上,有助于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1年来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抗逆性、品质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和对照相比,生育期、株高有降低趋势,株高变幅为105—165 cm;穗长在17—27 cm,70%的品种分布在19—23 cm;单穗重变幅为15—25 g,80%品种为18—22 g;穗粒重为12—20 g;出谷率分布在74%—84%,80%的品种在75%—80%;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分布在2.5—3.4 g,有9个品种的千粒重超过对照,公顷穗数分布在33万—43万。对通过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和公顷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负相关。鉴定品种总体抗性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抗倒性明显优于对照,红叶病和白发病为主要病害,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蛀茎率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穗松紧度多为中等偏紧类型,熟相中等偏好为主。品质上,通过鉴定品种的米色全为黄色,优质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胶稠度偏低,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鉴定品种中包括了糯质、高蛋白、高脂肪及粮草兼用、抗除草剂、优质米等多种类型,丰富了品种类型。【结论】西北春谷晚熟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育品种在数量、多样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育种方法上比较单一,多采取简单杂交、系选的方法,应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开展材料创新,融合回交、复交、理化诱变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分子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在育种目标上,重点培育品质优良、矮秆抗倒、生育期略短、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培育多种类型的抗除草剂品种,满足谷子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谷子材料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探究谷子种质资源的硒敏感性差异。以31份谷子育成品种及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抽穗期喷施110 g·hm-2的亚硒酸钠,设置清水对照,比较不同谷子品种在硒处理后农艺性状及硒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施硒可以显著(P<0.05)增加谷子穗粗、穗重和穗粒重;极显著(P<0.01)降低株高和茎粗。经聚类分析,31份谷子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为硒敏感型材料三变脸,第二类群为耐硒性材料长穗7,第三类群为瓦屋里、97鉴5、夏2,其余品种为第四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四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6.11%,主要载荷因子分别为穗重、穗粒重,穗长、硒含量,穗码数和千粒重。上述结果为富硒谷子材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富硒谷子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华北夏谷区主要育成品种(系)小米黄色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2份华北夏谷区育成品种(系)2009年种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农场,成熟收获后,脱壳粉碎测定小米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来自河北的4份白米材料黄色素含量较低,变幅2.43~3.57 mg/kg,98份黄米材料黄色素平均含量为12.82 mg/kg。山东、河北、河南黄米黄色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3.03、12.70、12.68 mg/kg,地区之间差异较小;同一地区不同材料间黄色素含量差异较大。小米黄色素含量在12~14 mg/kg的材料最多,43份,占42.2%;黄色素含量大于14 mg/kg的材料25份,占24.5%。黄色素含量高的材料一般米质较优,应把选育高黄色素含量的品种作为谷子品质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