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要辩证看待粮食生产中的若干问题陈光远一、就认识问题来说,各级领导既要看到“单纯种粮富不了”,更要看到“不种少种粮食不得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莆田市粮食生产取得很大成绩,到1989年粮豆总产达11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尔后近四年总产仅增1...  相似文献   

2.
北大荒股份八五三分公司紧紧围绕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总局)党委确定的“三大一航母”发展目标,立足打造“转型发展排头兵、产业融合新格局、党的建设模范场”三大定位,全力推进农场(分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农场(分公司)战胜了建场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实现粮豆总产54.06万吨,完成产业增加值9.17亿元。存续农场与分公司经营总收入达到6.9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  相似文献   

3.
尖山农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高寒旱作农业区,耕地总面积2.3万hm2。几年来,农场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断坚持和完善轮作、耕作、施肥、种子、植保、灌溉“六项”基本制度,实现了“提质、增产、增效”目标。2010年五大作物全面丰收,粮豆总产13万t,种植业总产值3.2亿元,公顷效益4851元,人均纯收入1.44万元。  相似文献   

4.
2003年垦区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大灾之年实现了良好发展态势。 2003年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先重旱、后重涝,面积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是垦区历史上罕见的,全局累计成灾面积达127.3万hm^2,占实际播种面积的65%。全局粮豆作物种植面积169.4万hm^2 ,比上年减少9.3万hm^2,同比降低5.5%;粮豆总产达75.55亿kg,与上年同比下降6.8%。大灾之年,尽管粮食总产减少了55.3万t,但整体效益仍稳中有增,种植业实现利润36.8亿元,比上年新增效益11.76亿元。2003年垦区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九五"期间,粮豆年均单产4576kg/hm2,比"八五"增加1977kg/hm2,增长 76.1%;粮豆总产年均859万t,增长60.9%.特别是2001年在遭受严重干旱等灾害的情况下,粮豆总产858.9万t,平均单产4710kg/hm2, 实现单产第一、总产第三的历史性大丰收.取得这样的丰硕成果,是与垦区多年来坚持实施农业标准化分不开的.只有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才能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质量效益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八五”计划时期是我省历史上农村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农村改革迈出了大的步伐,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九五”农村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墓础。 “八五”期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确保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1994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09亿公斤,比1990年增加52亿公斤,  相似文献   

7.
<正>播种面积39.85万亩,粮豆总产13.67万吨;玉米最高单产1935斤,大豆最高单产546斤……一项项数字创造了建场以来农业最高纪录,向职工群众递交这份农业高质量发展“答卷”。2022年,北大荒集团长水河农场有限公司以大力发展“四个农业”为契机,全体党员干部以北大荒精神、北大荒速度、北大荒科技,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一件件新农事,让中国饭碗在“藏粮于技”中端得更稳。  相似文献   

8.
1 2001年垦区农机化工作的回顾 2001年是垦区实施农机化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是新世纪的开局和起步之年.2001年与2000年相比,旱田田间五大作业综合机械化率仍保持95%;水田田间六大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66%,提高6个百分点;旱田和水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4.5%,提高了2百分点.粮豆总产达 85.9亿kg,获单产历史最高、总产历史第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投入促发展,以科技增效益,以调结构增活力,以开发增潜力,到2013年实现粮豆总产65万t,实现农业产值16亿元。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大幅度增长。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高达7700多亿斤,由于粮食大幅度的增长,随之带来了农民“卖粮难”,国家“贮粮难”、“调粮难”等一系列新问题。为此,国家在1984年提出了“民代国贮”。目前农村贮粮已占全部贮粮的60%左右,高达1400亿斤上下。因农村仓房简陋,贮粮又比较分散,再加上管理和贮藏技术运用不当,贮粮损失为2~10%,按平均5%计算,农村每年贮粮损失高达70亿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临沧市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60万亩,占全市夏收粮豆作物播种面积的42.3%,总产占夏收粮豆作物总产的40.5%。通过回顾小麦生产历史,结合生态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认识、稳定面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加快良种选育和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加强栽培模式创新、提高耕作管理水平,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培育龙头企业提质增效,确保粮食安全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后,进一步增产的形势更加严峻。现有依靠资源消耗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节水增粮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以全(半)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稻覆膜保墒等为主的节水增粮技术在三北和西南地区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年应用面积达到587.3万hm^2,年增粮119.6亿kg。根据降水、灌溉、气温、作物等条件分析,以上技术在粮食作物上还有0.28亿hm2的发展空间,节水增粮还有3122亿kg的巨大潜力。为“八连增”的基础上实现继续增产,推进节水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3项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大局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粮食生产情况的好坏,对整个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据“六五”期间皖西六安地区粮食产量最高的1984年统计,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856.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3.8%,平均单产265公斤,较全省平均单产高28公斤,总产22.69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10.3%,比1978年18.295亿公斤增长80.6%,人均占有粮食402.5公斤,较全省人均低27公斤。在全省9个地区中,总产占第三位,单产占第五位。粮食生产虽然逐年稳步增长,但长期处于稳而不高的徘徊局面。为使皖西地区粮食生产快上新台阶,实现“七五”期间粮食年递增5.1%,  相似文献   

14.
1 2007年垦区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垦区农业战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战胜了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局农作物总播面积240.8万hm^2,同比增长2.3%,粮豆总产达124.65亿kg,商品量达到112.5亿kg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192.3亿元,同比增长10.8%。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成效与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仅占有粮食约400千克,专家呼吁“要以更多粮食做饲料发展养殖业是不可能的,要破除饲料问题就是粮食问题的传统观念,多用代粮资源做饲料,养殖业才有出路”。秸秆资源年年再生,每年世界约产100亿吨,我国5亿吨,全省也有4000万吨。在改革开放以前,“六五”、“七五”期间,农村烧柴不足,拾柴毁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较低,生活贫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煤、油、电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的农民不再以烧秸秆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1978年,农业部确立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为国家北方旱粮产区综合实验基地,开启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遭受特大灾害下,友谊农场分别实现粮食增产1亿斤和9000万斤,2014年农场粮食总产超22亿斤,增产2亿斤以上。友谊农场稳步推进粮食增产——“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2014年粮食总产、单产和效益创下三个历史新高,总产超22亿斤,增产超2亿斤,玉米亩产最高2400斤,水稻亩产最高1600斤,大豆亩产最高561斤,亩效益平均超千元。  相似文献   

17.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绥滨农场依托资源优势,激活"绿色动能",打破粮食增产瓶颈,向绿色生态要效益;发展农业体验游,向休闲农业要效益;塑造宜居生态环境,向美丽乡村要效益,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兴场致富路。2017年,农场粮豆总产33万吨,连续7年实现高产稳产;实现生产总值18.1亿元,职工本地银行储蓄总额7.91亿元。绿色种植,让水稻"披绿"生金转方式,如何转?调结构,如何调?绥滨农场  相似文献   

18.
陆良县素有“滇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全县粮播面积稳定在4.67万公顷(7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2.15~2.30亿千克。2003年粮食总产2.241亿千克,总产值为2.598亿元,占全县GDP的10.8%,农民人均有粮433千克,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000多万千克,加工转化粮食5000多万千克,为陆良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员献。  相似文献   

1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这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足食强兵之道。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放眼大局,破除“有钱就有粮”、“富民就得减粮”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越是经济发展,越要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意识,做到增粮、增效、富民三同步。基于这种认识,近年采我们坚持“增粮、增效、富民”并举,做活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 增粮是增效、富民的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必须实施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加速农业由单一粮食型生产逐步向粮经并重,由数量型农业逐步向数质并举,以质取胜为目的的效益型农业转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促使安康农业在新世纪保持旺盛活力,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安康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难点 (一)安康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九五”期间,全市粮食年均总产98.36万t,较“八五”年均94万t增长4.6%;油料“九五”年均总产3.53万t,较“八五”增长4.6%;“九五”末全市肉类总产达到8.79万t,较“八五”末的8.2万t增长7.2%;禽蛋产量达到0.79万t;蔬菜生产“九五”末总产达到25.6万t。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使粮、油、牧、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告别了长期短缺的历史,呈现出丰年有余和相对过剩的状况,全市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