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北地区古树主要形态特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古树形态特征变异分析研究,了解古树表型性状的生态地理变异,以期为华北地区古树名木的资源保护和健康维护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区域5种不同类型的古树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不同的形态特征指标,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LSD最小显著差异法,对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5种古树7个性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树洞在不同树种中的变异程度最大,而树高、胸径和树叶稀疏情况的变异程度最小,性状最为稳定;古树的形态差异与生境异质性关系密切,具有相似生境的古树通常具有相似的表型特征;树高、树叶稀疏状况和枯枝比等表型性状特征值与土壤营养元素多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华北地区古树的形态特征具有多型性,且受生境异质性影响较大,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古树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意义,通过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状况与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两区古树生长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与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庆王坟、戒台寺、潭柘寺、妙峰山古树群的古树进行健康状况及病虫害调查。【结果】调查的422棵古树中,81%的古树处于健康状态,腐朽率3.79%,流胶发生率为4.5%,新鲜蛀孔发生率为1.18%。其中国槐、银杏、七叶树、玉兰和元宝枫古树的健康率均为100%。在发生病虫害的古树中,油松古树腐朽率最低,为1.72%、病情指数1.72;白皮松古树流胶率发生最低,为2.86%;油松古树蛀干害虫危害率最低,为0.47%。【结论】北京昌平区、门头沟区古树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古树病虫害发生程度与健康等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确评估乡村绿化乔木危险度,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其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运用AHP法、VTA法等,对闽南地区20种常用的乡村绿化乔木进行潜在危险度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权重值较高的3个指标分别是:根系不稳定、树干不自然倾斜、树干中空,权重值较低的指标为:徒长枝、树干物理损伤、顶梢枯死;(2)闽南地区乡村绿化乔木占47科90属98种,频率排名前20的绿化乔木中以果树等经济树种为主,常绿及乡土树种占比高;(3)危险度指数较高的为:巨尾桉、番石榴、枇杷、凤凰木,危险度指数较低的为:樟树、绿竹、柚树;(4)赋分均值高于0.6的检测项目分别为:V字夹角主干、危险枯枝、树干倾斜、树干内部腐朽征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常见古树叶片营养状况及其与古树健康程度的关系,为北京市古树的保护与维持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北京市不同类型古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树叶片营养元素的测定,分析不同树种、不同区域古树体内营养元素特征,并依据古树健康评价V1.0系统研究了古树健康状况与叶片营养元素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全氮和全钾是调查古树叶片含量最高的2个营养指标;Ca与Zn和全磷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Ca与Mg之间为显著负相关,Zn与全磷和M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同一地点不同树种间叶片营养元素仅有Zn、Mg以及全钾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地点除了少量指标有差异外,大部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古树健康状况与Ca、Mg、Zn、Fe和TK的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古树经过长年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营养指标在不同树种和区域差异不显著,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营养元素差异性显著。同时,环境胁迫对古树健康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古树的维护时要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陕西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陕西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评价,旨在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地形坡度、植被指数、年降水量、土层厚度、土壤可蚀性、岩性、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和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等8个因子,作为评价陕西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主要因素,首先对各个因子进行分级、量化处理,然后利用特尔斐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确定8个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侵蚀因子权重评分法的数学模型计算陕西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结果】影响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8个因子的权重依次为:地形坡度0.20,植被指数0.18,土层厚度0.16,年降水量0.12,土壤可蚀性0.12,岩性0.09,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0.08,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0.05。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为33,属于危险型。【结论】利用侵蚀因子权重评分法得到了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评价等级;8个侵蚀因子中,地形坡度、植被指数、土层厚度对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AHP法及咨询专家方式对闽东闽侯县和闽西长汀县古树名木的生长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的危险度权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权重从高到低依次是生长因素0.432、环境因素0.347、人为因素0.221,生长因素的权重最高;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分别为古树名木主干、周围环境、人工管护;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分别为古树名木主干病虫害、枝干病虫害、树根病虫害、树叶病虫害、生长空间、台风、人为倾倒污染物质、缺乏专业人员管护,说明病虫害对古树名木造成的伤害十分严重。此外,针对闽东闽侯县和闽西长汀县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泰山油松古树树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树名木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科学准确地评价古树健康状况是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的基础。选择有代表性的15株泰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古树,运用层次分析法(APH)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泰山油松古树树势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所调查的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枯死状态等4个方面共14个指标。研究表明:15株油松古树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老表征,轻度衰老古树E0051和I0001与健壮油松相比,各项指标没有明显下降;中度衰老古树D0110,E0043,G0002等树冠残缺、枝条枯死、光合能力下降;J0008,E1108,E1097和E0002树势衰老情况严重,针叶稀疏、主枝及大枝大量枯死、细胞膜透性受到损伤。根据树势的不同,对油松古树进行复壮养护处理。图1表13参30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5个杨树无性系木材的抗腐朽菌能力,并以腐朽后各阶段木材材色的变化为依据,定量预判木材腐朽程度,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木材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欧美杨107杨(以下简称107)、中汉22杨(以下简称H22)、皖林1号杨(以下简称Z3)、B3和Z9 5个无性系杨树木材为研究对象,就其接种白腐菌后的质量损失率、不同时段木材基本密度及材色的变化为评判指标,比较各无性系杨树木材抗腐朽菌的能力,并通过材色变化来预判木材腐朽程度。【结果】在白腐菌侵染60d后,各无性系杨树木材的质量损失率均大于45%,腐朽等级均属于第Ⅳ级,是不耐腐树种,并且杨树木材极易受心腐。腐朽后杨树木材的基本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腐朽40d时,107杨、H22、Z3、B3和Z9分别较正常材下降4.81%,9.88%,2.24%,14.21%和1.60%。腐朽后,材色变化曲线与木材腐朽过程相对应,可以用来定性判断木材腐朽程度;杨树心材由正常到腐朽,材色变化的临界值是:明度63~66,色调5~15,色饱和度17~29;杨树边材相应的临界值是:明度62~69,色调6~14,色饱和度17~30。【结论】受白腐菌侵染120d后,5个杨树无性系的质量损失率依次为H22B3Z9107Z3,说明H22在这5个无性系中最不耐腐,Z3相对而言耐腐性较强。木材腐朽后,可以参考明度、色调和色饱和度3个材色指标预测杨树无性系的腐朽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目前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述了古树名木保护与病虫害防治及复壮技术。指出应做好古树名木种类、数量的普查,并对主要树种定点观测,建立档案。并在调查分析古树名木病虫害和树体各个生长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现状和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古树资源保护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古树资源保护与民族文化结合进行研究,可以为古树资源保护和林业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些新的启示,研究采用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古树资源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沿河县共有古树2 411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40株,占古树总量的1.66%;国家二级古树123株,占古树总量的5.1%;国家三级古树2 248株,占古树总量的93.2%。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分别为1种和17种;柏科中的古树最多,有928株,其次是山茶科477株、胡桃科254株、壳斗科183株、金缕梅科160株,这5科的古树占全县古树的83%,多数以风水树或风水林的形式存在于土家族村寨中。该县如此多的古树资源能够保存至今,一定程度上与该县土家族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