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131.25 kg · hm -2,比对照‘黄麻179’(CK1)增产7.45%,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8.0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2964.75 kg · hm -2,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7.36%,且纤维品质优良,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菜用黄麻新品种福农系列的选育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综合利用研究室自2002年以来开展菜用黄麻新品种选育,已选育出菜用黄麻优良新品种福农1号、2号、3号、4号、5号等.福建莆田、福清、闽侯的示范试验,以及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引种试种表明,福农系列品种均表现为嫩茎叶产量高,采摘期耐热耐旱、生长速度快、栽培容易、污染少(一般不施用...  相似文献   

3.
‘青酥五号'是以‘AVR-1'为母本、‘VS-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连续8代自交系统筛选,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约84 d,株型直立,有限结荚;鲜荚淡绿色,标准荚长×荚宽为5.33 cm×1.33 cm,每500g标准荚数196个,鲜荚产量9 t/hm~2以上,比对照‘青酥二号'增产27.8%;鲜豆百粒重达77.65 g,白花,灰毛,鲜籽粒易烧煮。  相似文献   

4.
‘兴化豆1号’系以‘浙98002’为母本、‘浙88005-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2016-2017年福建省春大豆(含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采青期中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173.65kg·hm~(-2)、标准荚产量8 654.78kg·hm~(-2)。‘兴化豆1号’于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3),适合福建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黄麻对重度污染土壤中镉(Cd)和铅(Pb)的吸收与富集规律,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菜用黄麻种植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麻菜1号、桂麻菜2号、福农1号和福农4号4个黄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于Cd和Pb重度污染的土壤上,采用微波辅助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于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其根系、麻皮、麻骨、叶片(种子)的Cd和Pb含量,同时测定各部位的生物量,并分析其对Cd和P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及累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福农4号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总生物量分别为21.53和26.18 t/hm~2,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4个黄麻品种各生育期各部位的Cd和Pb含量排序均为根系叶片(种子)麻皮麻骨。桂麻菜2号、福农1号和福农4号的根系、麻皮、麻骨及桂麻菜1号麻皮和麻骨的Cd含量在各生育期的排序均为苗期成熟期开花期,各部位的Pb含量在各生育期排序均为成熟期开花期苗期;各生育期各部位Cd和P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小于1.000;各生育期Cd和Pb的积累量排序为成熟期开花期苗期;Cd和Pb累积量最高的分别为成熟期时的桂麻菜1号(50.160 g/hm~2)和福农1号(64.025 g/hm~2)。【结论】4个黄麻品种作为蔬菜种植时需调查清楚种植土壤的重金属背景值,以保障其食用安全;桂麻菜1号可作为土壤Cd污染修复植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的高产生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薯11号'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经济系数也高于对照品种‘苏渝303',薯块干物质积累在栽后90—120d明显高于对照品种,这是‘苏薯11号'获得高产的主要生理基础。‘苏薯11号'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 5.5 kg/hm~2、75 kg/hm~2和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紫米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较长,达146 d,生物产量达10 t/hm~2以上,但经济产量仅3 t/hm~2左右;种植密度对紫米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中株行距20.0 cm×20.0 cm处理产量最高,可达3.63 t/hm~2。粮田紫1号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摘期的不同追肥处理、不同采摘次数、不同采摘时期对菜用黄麻的嫩茎叶产量以及种子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肥+尿素"或单独施用"复合肥"追肥处理,采摘期设置不同的采摘次数和不同的采摘时期。【结果】采摘期追施"复合肥+尿素"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均以"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7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 444.65、9873.85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683.56、504.06 kg/hm~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单独施用复合肥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以"复合肥22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 642.69、9062.46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811.40、526.91 kg/hm~2,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同时,不同的采摘次数对种子的繁育试验显示,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均为主茎打顶后采摘1次后收获的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759.29、410.27 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在主茎打顶后采摘5次后收获的种子产量仍然较高,分别达到624.21、403.98 kg/hm~2。【结论】综合考虑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降低农业成本,建议追肥采用单施复合肥75 kg/hm~2;为获得菜用黄麻最高种子繁殖系数、嫩茎叶产值及最高经济效益,建议追肥采用"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采摘5次后再留种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17份菜用大豆品种资源(其中10份为崇明岛地方品种)为试材,利用150 mmol∕L及200 mmol∕LNa Cl溶液进行发芽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然后用150 mmol∕L Na Cl溶液对其中10份品种资源进行结荚期耐盐性鉴定。筛选出3个耐盐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和‘骨粒青’,3个盐敏感品种‘乌大青’‘苏鲜四号’和‘绿皮豆’。对耐盐级别不同的4个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苏鲜四号’和‘乌大青’苗期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鲜豆五号’和‘VS13-2’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盐胁迫前期高于对照,与‘乌大青’和‘苏鲜四号’相比,‘浙鲜豆五号’和‘VS13-2’在盐胁迫的大多数时间点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为菜用大豆耐盐种质筛选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苏油6号'是通过品种(系)间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24%,硫苷含量23.61μmol/g饼粉,种子含油量42.59%。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965.95 kg/hm~2,产油量1 252.01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5.75%、8.47%;在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389.65 kg/hm~2,产油量1 032.09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4.32%、3.20%。  相似文献   

11.
试验于2017—2018年的春、秋季共4个播期比较了11个菜薹品种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山西北方地区生产的菜薹品种。结果表明,春播菜薹表现较好的有金秋红二号、九月鲜红菜薹和四九菜心等;其中,金秋红二号表现最好,叶长、叶宽和株高最大,分别为18.72、7.20、43.60 cm,单株质量为603.96 g,产量为11 777.25 kg/hm~2,但其生育期最长,高达57 d;四九菜心和九月鲜红菜薹等产量次之。秋播菜薹表现较好的有金秋红二号、正源LN菜场2号菜心和油青粗条菜心等;其中,金秋红二号的叶宽、株高最大,分别为16.24、56.02 cm,单株质量为735.33 g,产量最高,为14 338.95 kg/hm~2,生育期依然最长;正源LN菜场2号菜心和油青粗条菜心的产量次之,分别为11 613.00、11 483.70 kg/hm~2。大部分品种秋播的生育期、叶宽、叶柄长、叶柄宽、薹粗均要优于春播,其中,金秋红二号在春播和秋播中综合表现均优于其他品种,春播四九菜心和九月鲜红菜薹、秋季正源LN菜场2号菜心和油青粗条菜心表现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糯玉米鲜产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鲜食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材料,基于"3414"肥效试验,增设2种种植方式(直播、移栽)、3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处理。【结果】(1)与秸秆钵育苗移栽相比,直播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较秸秆钵育苗移栽分别平均增产6.12%和1.61%,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5.28%、3.70%、20.31%;(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增加趋势,穗长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3)直播低密度(45 000株/hm~2)、中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随着不同施肥模式中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较大的行粒数、穗长、千粒重是鲜食糯玉米直播种植方式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泸玉糯9号在密度60 000株/hm~2和施肥N_2P_2K_2处理下获得最大的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高淀粉甘薯[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选取肥料种类、甘薯品种、种植密度、覆膜类型4个因素,采用随机区组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因素对茎叶产量、鲜薯产量、干物质率、T/R(蔓、薯鲜重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A_3B_1C_3D_2,即施用复合肥、甘薯品种选用商薯19、覆盖黑膜、种植密度为59 895株/hm~2时的鲜薯产量最高。肥料种类以复合肥的茎叶产量、干物率及鲜薯产量最高;甘薯品种对茎叶产量及T/R影响效应最显著;覆膜能提高茎叶产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种植密度对干物率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油菜机械化品种的特性,在不同密度和播期条件下对陕西省第一个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品种—陕油28和黄淮区主栽品种秦优7号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设置4个密度:22.5万株/hm~2(D1)、 37.5万株/hm~2(D2)、 52.5万株/hm~2(D3)、 67.5万株/hm~2(D4), 2个播期:2016年9月22日(M1)和10月1日(M2).结果表明:(1)陕油28相比于秦优7号,抽薹期晚4 d,初花期晚2 d,盛花期、终花期提前2~3 d,生育期缩短2 d,生育进程表现前慢后快的特点;(2)相同处理下,陕油28的株高、分枝部位高度和主花序长度小于秦优7号,根茎粗、分枝数、结角密度大于秦优7号;(3)相同处理下,陕油28经济系数大于秦优7号,密度增加,陕油28和秦优7号经济系数降低不显著,播期延后,经济系数都增大;(4)随着密度增加,陕油28产量先增加再降低,在D3密度达到最大, M1和M2播期下分别为3689.24 kg/hm~2和3065.85 kg/hm~2,而秦优7号产量一直降低,在D1密度下最大, M1和M2播期下分别为3642.25 kg/hm~2和2956.32 kg/hm~2;(5)相同处理条件下,陕油28根冠比大于秦优7号,陕油28的干物质累计量在D1,D2密度下低于秦优七号,在D3,D4密度下大于秦优七号;(6)随着密度增大,陕油28的倒伏指数略微增加,而秦优7号倒伏指数随着密度增加显著增大.播期延迟后,两个品种的倒伏指数都减小,相同播期和密度,陕油28的倒伏指数显著小于秦优7号,陕油28倒伏指数的负调控因素多于秦优7号.相比于秦优7号,陕油28具有花期短且集中、结角层薄但角果密度大等特性,高密度条件下产量高、根系干物质分配多、不同密度下抗倒伏能力差异小等特点,更适合机械化模式下栽培.  相似文献   

15.
‘青酥六号'是以‘AVR-3'为母本、‘VS96-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连续自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约86 d,株高约42 cm,花冠浅紫色,卵圆叶,主茎8—9节,分枝2—3个,单株结荚22—27个,标准荚长5.37 cm,标准荚宽1.35 cm,鲜荚绿色,荚毛灰白,平均鲜荚产量9 689.51 kg/hm~2,鲜籽百粒重82.3 g,易烧煮,吃口糯性,微甜。干籽粒圆形,种皮浅绿,种脐蓝黑色。  相似文献   

16.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 d,生育期缩短11 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 g、20~50 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50~100 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 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 g和100 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 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 938.89 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 g块茎比率27.15%,50~100 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 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7.
宁紫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紫薯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凌紫×川薯6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型甘薯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采用多点鉴定法对宁紫薯2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宁紫薯2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2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2968.0 kg/hm2,薯干产量为659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22%和32.22%,平均干物率28.75%,薯块花青素含量28.16 mg/100 g鲜薯,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蔓割病。生理研究表明:宁紫薯2号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81,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0.2%。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其中钾占主导作用,本试验中施钾量为1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2.4处理3的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确定冀中南地区3个主栽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笔者设置3个种植密度(45000株/hm~2、75000株/hm~2、105000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茎粗、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蕾铃脱落数、烂铃数降低;单位面积总成铃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冀棉958’的籽棉产量在密度75000株/hm~2时最大‘,石抗126’与‘冀863’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与105000株/hm~2时产量大于45000株/hm~2密度下的产量,2个较高密度下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冀棉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石抗126’与‘冀863’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1050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10年的精心研究,选育出优良长果黄麻新品系‘Y007—10’。该品系在2009-2010年品系比较中纤维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纤维产量平均为3667.1kg/hm^2,比对照湘黄麻3号增产14.53%.品系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011-2012年8地16个点次区域试验中有11点次纤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纤维产量为3463.66kg/hm^2,比长果对照宽叶长果(纤维产量2897.19kg/hm^2)增产19.55%;比第l对照圆对照果品种179增产18.86%,相比其它所有参试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纤维支数398公支.纤维强力280N,均优于对照品种;中抗小黑点炭疽病.在大田种植一般不发病或少见病斑。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育出适应红塔区仍至云南省的品质优良、高产、抗性强的优良油菜品种满足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选用从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中双9号’品种和红塔区的当家品种‘A35’作亲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再经过多代的提纯选择培养,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2013—2014年度8个试点平均产量2924.25 kg/hm~2,产量排名1,与对照‘花油5号’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增产12.65%,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与其他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9.75μmol/g,粗脂肪含量45.26%,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2009年3月25日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主持进行田间鉴定,定名为‘玉红油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