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的分布及DNA解旋酶基因(gyrA、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parC、parE)等编码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特征,以及这些基因突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采用PCR方法对23株喹诺酮类耐药菌株进行gyrA、gyrB、parC、parE、aac(6')-Ib-cr、qep A、qnrA、qnrB、qnrC、qnrD、qnrS等11个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并分析其耐药谱。结果表明,23株喹诺酮类耐药菌株耐药谱广,均对萘啶酸耐药;PMQR基因的阳性率为86.96%(20/23),其中5株携带3种PMQR基因,9株携带2种PMQR基因,6株携带1种PMQR基因,aac(6')-Ib-cr的阳性率最高,qep A、qnrB、qnrC和qnrS阳性率次之,qnrA、qnrD基因未被检测到;在对15株耐药菌株gyr基因和par基因编码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的突变分析中发现,K447E的突变率最高,其次为D87N、D426N、S80I和A56T。由此可见,在辽宁地区PMQR基因及靶位突变成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宠物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流行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州分离得到的宠物源(主要是宠物猫、狗)大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基因的流行性检测。【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对164株临床分离的宠物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PCR检测qnr、qepA和aac(6′)-Ib-cr基因。建立大肠杆菌基因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6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对1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表现为多重耐药(5-14耐)。在16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中检测到3个菌株同时携带qnrA、qnrB和qnrS基因,其中2株也携带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均能扩增出指纹图谱,具有两个以上PMQR基因的菌株多分布于B型和C型。【结论】广州市宠物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检测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本市宠物医学临床上传播广泛,PMQR基因的产生能力与其基因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哺乳母猪肠杆菌PMQR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集约化猪场哺乳母猪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与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相关性。【方法】通过PCR测序对分离自哺乳母猪的74株大肠杆菌和20株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qnrB,qnrS,aac(6')-Ib-cr,qepA)基因检测。对PMQR基因阳性株进行Ⅰ类整合酶intⅠ基因PCR检测。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PMQR阳性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在94株被测菌中,共检出PMQR阳性菌14(14.9%)株,其中qnrB阳性菌2株,qnrS阳性菌11株,aac(6')-Ib-cr阳性菌4株,有1株沙门氏菌Salmonella14同时携带qnrB,qnrS,aac(6')-Ib-cr3种PMQR基因,1株大肠杆菌E.coli2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qnrA和qepA未有检测出。14株PMQR阳性菌均携带Ⅰ类整合子且耐药性普遍较为严重。【结论】哺乳母猪源的肠杆菌存在PMQR基因的流行,且以qnrS的检出率为最高。Ⅰ类整合子与PMQR基因同时存在,是导致哺乳母猪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江苏泰州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喹诺酮相关耐药因子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法对81株临床分离的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检测,通过PCR方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和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基因(QRDR)并进行分析.【结果】菌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为69.1%和51.9%,且多呈现多药耐药现象.PMQR检测结果表明aac(6′)-Ib-cr基因检出率最高,为76.5%,其次为qnrS,qnrA,qnrD,qnrB,检出率依次为45.7%,34.6%,23.6%,2.5%,未检出qepA基因.QRDR突变分析中,常见的gyrA中Ser83突变为Ile, Asp87突变为Asn或Gly和parC中Ser80突变为Ile均被检测到,突变率分别为84.0%,61.7%和60.5%.而gyrB中Asp426突变为Gly还是首次报道,突变率为35.8%.此外,parC还检测到1株Phe64突变为Pro,2株Gln91突变为His.【结论】江苏泰州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中PMQR基因普遍存在,且QRDR基因突变严重,提示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对喹诺酮相关耐药基因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PMQR基因、QRDR突变与气单胞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性,以116株水产源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法检测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6′)-Ib-cr)并分析QRDR靶基因gyrA、parC突变情况,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萘啶酸(NAL)、环丙沙星(CIP)、恩诺沙星(ENR)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116株气单胞菌中,有18株(15.52%)菌株携带PMQR基因,其中8株(6.90%)携带qnrS2基因,9株(7.76%)携带aac(6′)-Ib-cr基因,1株同时携带qnrS2、aac(6′)-Ib-cr基因,未检测到qnrA,qnrB和qepA基因;56株(48.28%)菌株发生QRDR靶位点突变,主要突变方式为GyrA:Ser~(83)Ile和GyrA:Ser~(83)Ile+ParC:Ser~(87)Ile;对NAL、CIP及ENR耐药率分别为47.41%、12.07%及11.21%;7株仅携带qnrS2基因菌株未发生QRDR突变,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略下降,NAL、CIP及ENR的MIC值分别小于4.00、0.50和1.00mg/L;10株携带aac(6′)-Ib-cr基因的菌株均发生QRDR突变并对NAL表现耐药,MIC值均128.00mg/L,其中8株对CIP和ENR表现耐药,MIC值均≥4.00mg/L;发生gyrA单突变或gyrA和parC双突变菌株均对NAL表现耐药,MIC值均≥64.00mg/L,CIP和ENR的MIC值有的4.00mg/L,有的≥4.00mg/L。综上,QRDR靶基因突变可影响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对萘啶酸的药物敏感性,而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可能与PMQR和QRDR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动物源大肠杆菌PMQR基因流行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分离自广东省散养型养殖场的动物源大肠杆菌中oqxAB基因及其它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oqxA、oqxB、qnr、qepA和aac(6′)-Ib-cr基因;琼脂平板稀释法对PMQR阳性菌株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qnrB 、qnrS、aac(6′)-Ib-cr、oqxA、oqxB的检出率依次为10.49%、18.88%、31.47%、44.8%和48.9%,但未检测到qnrA、qnrC、qnrD和qepA。oqxA与oqxB的检出率较高,且oqxA与oqxB常常同时存在。多数菌株同时携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MQR基因。PMQR阳性菌对18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PMQR基因在广东省兽医临床传播广泛,广东省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药敏谱呈多样化,多重耐药株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猪源大肠杆菌中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南地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在健康猪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与分布,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2009年在河南地区2个规模化猪场猪群的肛门拭子中分离保存的109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检测结果显示,仅检测到qnrB、qnrS和aac(6′)-Ib-cr,检出率分别为2.8%、10.1%和24.8%。提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河南地区健康猪源大肠杆菌中有一定的发生率,且以qnrS和aac(6′)-Ib-cr为主。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出现,可导致耐药基因的水平扩散,势必造成兽医临床用药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013年新疆昌吉地区猪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PCR方法对355株喹诺酮耐药猪源大肠杆菌进行PMQR因子(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检测,对目的条带进行DNA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源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PMQR因子的携带率高达86.8%(308/355),其中42.9%(152/355)的菌株携带2种PMQR因子,11.3%(40/355)的菌株携带3种PMQR因子,6.5%(23/355)的菌株携带4种PMQR因子;检出率较高的PMQR因子有qnrS(62.5%,222/355)、aac(6′)-Ib-cr(55.8%,198/355)、oqxA(26.2%,93/355)和oqxB(29.0%,103/355),未检出qnrA,qnrB,qnrC,qnrD,qepA等基因。与本实验室2010年的调查结果比较,该地区猪源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携带的PMQR因子已从oqxA,oqxB为主发展成以qnrS,aac(6′)-Ib-cr,oqxA,oqxB为主,提示应加强PMQR因子监控。  相似文献   

9.
鸭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鸭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喹诺酮类药物对22株鸭源大肠杆菌分离菌及恩诺沙星诱导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并通过PCR和DNA测序检测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gyrA、gyrB、parC、parE)突变情况。结果:22株分离菌及诱导菌均扩增出目的片段,有18株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约为82%。基因测序及分析表明:在9个测序菌株中,分别有5、2、6和7株出现gyrA、gyrB、parC和parE碱基突变;其中,gyrA基因突变,gyrB与parC或parE基因同时突变与耐药表型一致,3株仅有parC或parE基因突变的菌株并不明显耐药。gyrA基因突变均为双突变(Ser104→Leu和Asp108→Asn)。结论:鸭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严重,其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特别是多个位点同时突变导致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新疆某养殖场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携带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现状及β-内酰胺酶、16SrRNA甲基化酶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共存情况。使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进行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blaSHV等β-内酰胺酶和armA、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及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等PMQR基因检测,分析阳性菌株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疆该羊养殖场分离的沙门氏菌对被检的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的有6种。47株菌携带blaTEM基因,34株菌携带blaOXA基因;未检出armA和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33株菌携带qnrS,46株菌携带oqxA,46株菌携带oqxB,47株菌携带acc(6′)-Ib-cr基因。新疆该养殖羊场分离株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和oqxB为主,耐药基因型复杂多变、呈多样化发展,应该加强对β-内酰胺酶及PMQR因子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类整合子在qnr基因阳性的动物源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探讨qnr基因与I类整合子之间的流行相关性。【方法】PCR测序检测从526株动物源肠杆菌中筛选到的14株qnr基因阳性株的I类整合酶,并对I类整合酶阳性菌的基因盒进行长片段PCR测序。【结果】14株qnr基因阳性动物源肠杆菌均携带I类整合子,且每个基因盒至少携带两个耐药基因。在所发现的基因盒中二氢叶酸还原酶(dfrA)和氨基糖苷腺苷酰转移酶(aadA)的检出率最高。本研究还检测到了1个携带林可胺核苷酸转移酶(linF)和2个携带利福平核糖基转移酶(arr-3)的基因盒子。2株aac(6'')-Ib-cr基因阳性菌的aac(6'')-Ib-cr基因也位于基因盒中,且均位于一空基因盒的下游。在本研究检测到的基因盒中,dfrA27-aadA2、dfrA12-orfF-aadA2和dfrA17-aadA5为检出率最高的基因盒排列。【结论】qnr 基因与I类整合子具有明显的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多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动物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因子(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现状,及其与主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 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的共存情况。【方法】通过 PCR 方法对猪源(79 株)、牛源(8株)和羊源(96株)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大肠杆菌进行 PMQR(qnrA, qnrB, qnrC, qnrD, qnrS, qepA, oqxA, oqxB, aac(6’)-Ib-cr)、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 blaCTX-M, blaSHV, blaKPC, blaCMY-2, blaLAP-1)及16S rRNA(armA, rmtB)等基因检测,对目的条带进行DNA测序,确定阳性菌株,对检出携带 β-内酰胺酶基因和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药敏试验,分析其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猪源大肠杆菌中检出的PMQR因子为qnrS(5/79,6.33%),oqxA(35/79,44.30%),oqxB(40/79,50.60%)和aac(6’)-Ib-cr(4/79,5.06%),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79/79,100%),检出的16S rRNA 基因为rmtB(3/79,3.80%);牛源大肠杆菌中检出的PMQR因子为qnrS(1/8,12.50%),oqxA(1/8,12.50%),oqxB(1/8,12.50%)和aac(6’)-Ib-cr(1/8,12.50%)和qepA(1/8,12.50%),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8/8,100%)和blaSHV(1/8,12.50%);羊源大肠杆菌中检出的PMQR因子为qnrS(6/96,6.25%),oqxA(32/96,33.3%),oqxB(37/96,38.5%)和aac(6’)-Ib-cr(22/96,22.91%),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96/96,100%)和blaCTX-M(2/96,2.08%),检出的16S rRNA 基因为rmtB(2/96,2.08%);未检出qnrA,qnrB,qnrC,qnrD,blaKPC,blaCMY-2和blaLAP-1被检基因。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中存在基因共存现象,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的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不同动物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中存在PMQR因子,可与主要的 β-内酰胺酶和/或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共存。此外,首次在羊源大肠杆菌中检出PMQR 因子、β-内酰胺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相似文献   

13.
养殖场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养殖场动物、环境和饲养员分离的大肠杆菌的gyrA 和parC 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扩增gyrA 和parC 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扩增的片段长度分别为525 bp和487 bp,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在63株突变株中,在GyrA 亚基发生的氨基酸替代有Ser83→Leu(62株)和Asp87→Asn(52株)、Asp87→Tyr(2株)、Asp87→His(2株);ParC 亚基的氨基酸替代有Ser80→Ile(47株)、Ser80→Arg(2株)和Glu84→Val(3株)、Glu84→Lys(4株)、Glu84→Gly(5株)、Glu84→Ala(1株)。环丙沙星对菌株的MIC小于0.125μg·ml-1时,GyrA和ParC亚基均没有任何变异;环丙沙星的MIC为0.125~0.25 μg·ml-1时,GyrA亚基出现单一氨基酸替代;环丙沙星的MIC为0.5~32μg·ml-1时,出现GyrA 83位和87位双替代或者GyrA83和ParC80位双替代;环丙沙星的MIC为4~128μg·ml-1,发生GyrA 双替代和ParC单替代;环丙沙星的MIC在16~128μg·ml-1,发生GyrA双替代和ParC 双替代。【结论】不同来源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GyrA和ParC具有多种氨基酸替代类型,而且GyrA和ParC突变位点的数量与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广东地区鱼源大肠埃希菌ESBLs和PMQR流行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地区食用鱼肠道分离鉴定了218株大肠埃希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18株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方法调查ESBLs和PMQR基因的流行分布情况.对10株β-内酰胺酶(包括ESBLs)和/或PMQR阳性菌株进行了接合转移试验,探讨ESBLs和PMQR基因的传播机制.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218株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5%~72.5%.在112株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中,检测出2种ESBLs基因,分别为blaCTX-M-79和blaCTX-M-14,2株菌中还检测到β-内酰胺酶基因blaLEN-4和blaLEN-17.在80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中,检测到59株为PMQR阳性,分别为qnrB(33株),qnrD(5株),qnrS(21株),aac(6’)-Ib-cr(6株).接合转移试验结果表明,ESBLs和/或PMQR基因可同时存在于一个质粒上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鸡场鸡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从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养鸡场共采集950份鸡泄殖腔拭子,从中分离出沙门氏菌8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其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PCR方法对耐药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qepA和aac(6')Ib-cr)、β-内酰胺酶(bla_(TEM)、bla_(CTX-M)、bla_(SHV)、bla_(KPC)、bla_(CMY-2)、bla_(LAP-1)和bla_(OXA))及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和rmtB)共18种耐药基因的检测。耐药结果显示:鸡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83.6%)和恩诺沙星(77.5%)呈现高水平耐药;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0.0%)较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1)qnrS检出率为12.5%,qnrB检出率为13.8%,oqxA检出率为51.3%,oqxB检出率为51.3%,aac(6')-Ib-cr检出率为37.5%,未检出qnrA、qnrC、qnrD和qepA;(2)bla_(CTX-M)检出率为5.0%,bla_(TEM)检出率为67.5%,bla_(SHV)检出率为13.6%,bla_(OXA)检出率为37.5%,未检出bla_(KPC)、bla_(LAP-1)和bla_(CMY-2)。(3)rmtB检出率为7.5%,arm A检出率为1.3%。乌鲁木齐周边鸡场分离的鸡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严重,对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共检出11种耐药基因,基因类型较多,使养鸡场细菌的多药耐药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