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土壤和芦苇中总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场内构建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天然芦苇湿地,对不同生育期湿地土壤和芦苇总磷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总磷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废水质量浓度灌溉条件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磷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5~10cm土层中总磷含量最高。废水灌溉组土壤总磷含量在土层剖面分布规律为0~55~1020~4040~6010~20cm。废水质量浓度为300mg/L处理的土壤总磷含量变化量最大,175mg/L处理最小。芦苇总磷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趋势为成熟期拔节期抽穗期展叶期发芽期。灌溉组芦苇中总磷含量高于对照组,总磷含量在芦苇内的分布特征为:茎叶根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磷、总氮、有机质及芦苇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磷与pH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冻融过程不仅直接影响非生长季节的磷循环,而且频繁冻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持续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为研究冻融作用对河岸缓冲带土壤磷素迁移的影响,以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冻融环境,探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对磷素吸附行为,将待测样离心过滤后取一定体积液体测其浓度,分别计算出1,2,3,4,5次冻融循环中土壤对磷的吸附量,绘制等温吸附关系曲线并将吸附数据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进行拟合;并分析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深度与冻融周期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情况,将20 cm和40 cm深度的土壤饱和质量含水率控制为70%、75%、80%,经过5个周期的冻融后,分别测定土壤内的速效磷含量,并探讨磷素在河岸带土壤中发生的吸附和垂向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平衡浓度0~30 mg·L-1范围内,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着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溶液浓度大于30 mg·L-1时,吸附达到平衡,对速效磷的最大吸附量为714.26 mg·kg-1;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土壤对速效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5次冻融结束后的土壤对速...  相似文献   

3.
席运官  陈瑞冰  徐欣  魏琴  李菊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2-16414,16443
[目的]研究有机与常规水稻生产径流污染状况。[方法]定点采样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比较2种水稻生产方式排水污染物浓度。[结果]有机水稻生产可降低排水中氮的排放,西渚常规稻田排水中总氮浓度最高是有机的8.0倍;稻田排水中,磷的含量总体上较低(0.019-0.176mg/L),常规稻田排水中总磷浓度有高于有机水稻田的趋势,但有机稻田也会出现总磷高于常规稻田的风险;有机水稻生产由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排水中COD浓度总体上有高于常规大田的趋势。[结论]有机水稻种植要适当控制稻田鸭子的放养数量或改变放养方式,以避免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磷水平处理对水稻田面水中磷氮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学俭  陈晶中  肖琼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68-8570
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水稻田面水中磷氮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田面水中活性磷与总磷的浓度在施肥初期达到最高,施磷量为0、25、60、120及240 kg/hm2的情况下,田面水中全磷的浓度分别达到了0.16、6.94、19.91、42.67及83.35 mg/L,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相对稳定。在烤田过后,田面水中活性磷与总磷的浓度均有一次明显的回升。不同施磷处理间的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的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在施基肥初期,田面水中的铵态氮与全氮的浓度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到第7天时降至最低,在以后的2次追肥中也出现了类似趋势。建议施肥后7~10 d为控制养分流失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常智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14-1217
在北京地区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磷耦合效应对新建果岭草坪磷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淋溶水中总磷浓度的关键因子是施磷量,其次是氮肥施用量。淋溶水中总磷浓度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大,不同施肥条件下淋溶水中总磷浓度均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从保护地表水的角度看,在北京的气候条件下,如果果岭草坪上月施磷量(P2O5)控制在2.4g/m^2以内,就不会发生磷淋溶污染地表水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廖伟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5):216-221
研究了赣抚平原灌区灌溉水渠、双季稻高标准种植示范区排水、单季稻为主农民种植区排水水质氮、磷迁移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得出,灌溉期间灌溉用水、示范区沟、示范区塘、农民种植区沟、农民种植区塘总氮平均值分别为(1.35±0.33)、(1.21±0.67)、(0.62±0.25)、(2.62±1.57)、(2.52±1.43)mg/L,总磷平均值分别为(0.04±0.01)、(0.06±0.05)、(0.02±0.01)、(0.25±0.11)、(0.26±0.14)mg/L.灌溉水渠总氮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8月,总磷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8月;示范区总氮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8月,总磷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8月;农民种植区总氮峰值出现在6月,总磷峰值出现在4月.稻田排水总氮、总磷与水稻种植农事活动相关,排水中总氮迁移速度和消除速度高于总磷.研究结果可以为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降水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作用下长沙县金井河小流域农业源头沟渠水中氮、磷的流失特征与生态拦截效应。结果表明:在降水初期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与降水径流量的变化均呈逐渐递增趋势,雨后均呈递减变化;降水作用下沟渠系统总氮输出的最大值为4.67 mg/L,总磷输出的最大值为0.38 mg/L,其氮素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雨后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与总磷含量分别在雨后第3天和第2天达到最高;菖蒲–茭白段的生态拦截效果明显高于自然段的自然净化效果,表明植物拦截和吸收是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途径,菖蒲、茭白在6月吸收氮、磷分别达26.90、2.34 g/m~2。  相似文献   

8.
傅民  谢富明  李彦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12):3075-3083
【目的】 研究不同滴头流量在滴灌条件下对风沙土中水磷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相同灌水量不同滴头流量(0.3、0.9、1.2 L/h)单点源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和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滴头流量为0.3 L/h时,土壤湿润范围由0~15 cm深度向30~45 cm深度逐渐缩小,土壤中有效磷分布较均匀。滴头流量为0.9 L/h时,各深度土层土壤湿润范围一致,滴头下方15~30 cm深度土壤有效磷浓度峰值为800 mg/kg,高于滴头流量为0.3 L/h时。且有效磷含量水平方向上分布范围较1.2 L/h流量时广。在相同的滴头流量下,磷肥随着水分入渗向下迁移,有效磷含量主要聚集在15~30 cm深度内;随着滴头流量增大,磷肥向土壤深层迁移量增大。【结论】 在灌水量为225 m3/hm2、磷酸二氢铵施入量为300 kg/hm2时,土壤中有效磷浓度较高。在不同滴头流量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分布符合滴头正下方浓度较高,随水扩散后含量逐渐降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红河流域冲积沙壤土结构的香蕉园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水肥力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香蕉园中土壤水pH 5.4~7.4,平均值6.08,电导率47~230μS/cm,平均值101.6μS/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pH、电导率逐渐减小,整体上表现为20 cm40 cm80 cm;(2)土壤水中的主要营养元素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时间梯度、不同纵向深度具有不同的含量及变化特征,三者的平均值分别为3.49、0.015、8.7 mg/L,说明该区域内土壤水肥力状况较低,尤其缺乏磷肥;(3)相关性分析说明,除20 cm深度土壤水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具有一定相关性外,其他不同纵向深度土壤水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对其采矿迹地的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堆积地>挖矿地.天然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值为20.9 g/kg,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全氮含量为0.062~1.473 mg/g,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水解氮含量为13.36~120.39 mg/kg;土壤全磷含量为0.076~0.52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0.691~4.560 mg/kg,其含量大小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和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断青萍是否可以作为盘龙江磷污染的指示性生物。[方法]以青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青萍对磷的耐受程度,分实验室培养和野外调查。[结果]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青萍可以在磷浓度0.1~15.0 mg/L的培养液中正常生长。野外调查盘龙江各采样点磷浓度(0.07~0.47 mg/L)的青萍分布情况:上游河段没有出现,中游河段有出现,下游河段多度增加。[结论]青萍至少可以指示2类水以上的水质,有青萍出现的水体已经受到磷污染。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蔬菜高产区化肥施用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蔬菜高产区中的7个县区进行了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监测,并研究了过量施肥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07年河北省蔬菜高产区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值在5.18~7.54mg/L之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10mg/L),但呈上升趋势。不同深度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差异明显,总体趋势是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主要集中在≤30m的水体层。从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来看,两者呈正相关,即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随土壤硝态氮的上升而上升,表明蔬菜高产区过量施肥会对土壤中的硝态氮经过雨水或灌溉水向下淋洗,个别地区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相似文献   

13.
对嘉陵江不同断面营养盐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为1.11 ̄4.18 mg/L,年均值2.16 mg/L;TP为0.03 ̄0.67 mg/L,年均值0.14 mg/L。不同形态N、P营养盐浓度存在季节性差异,但变化规律不明显。NO3-N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无机氮的80% ̄90%,三态无机N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中;流量与TN、TP年输出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6**(n=12)、0.996 3**(n=12),说明水体氮、磷主要来自于面源污染。对嘉陵江全年营养盐输出作了初步估算,对比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口营养盐排放量,表明嘉陵江全年TN、TP通量分别达到三峡库区67个主要城市污水口排放量的33.2、27.9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拟滴灌施肥方法袁研究了200mg/L和500mg/L KH2PO4两种滴施磷肥浓度条件下磷素在红壤中的有效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施肥浓度对全磷和有效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均有影响,随着距滴头距离的增加,全磷含量呈相对均匀的速率降低,而有效磷呈先快后慢的速率降低;高浓度施肥有利于磷素向距滴头更远处移动,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遥因此袁滴灌施磷时建议采用较高磷浓度施用遥  相似文献   

15.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和速效磷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一定量的肥料KH2PO4溶于灌水,配制成速效磷(P2O5)含量为87 mg/L的溶液进行滴灌施肥试验,研究滴头流量分别为2,4,6 L/h、灌水施肥量分别为8,16,24 L时,水分和速效磷在土娄土中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灌水施肥量为8 L时,随滴头流量增大,滴头周围地表积水区半径增大,水分径向运移距离增大,纵向入渗水量减小;当滴头流量为2 L/h时,随灌水施肥量增大,水分径向和纵向运移距离均增大,径向运移距离增大幅度较纵向明显。速效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聚集机制为“对流主导、对流-吸附控制”型;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大逐渐减小,随径向距离增大呈先逐渐减小再增大趋势,在滴头处及湿润锋附近速效磷含量相对较高;随滴头流量增大,速效磷在土壤中的纵向运移距离减小,滴头径向距离为0~30 cm时,0~2.5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增大,10~25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减小;随灌水施肥量增大,速效磷径向运移距离增加,滴头径向距离为0~30 cm、深度为0~25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增大。供试地区采用滴灌施肥方式补施磷肥,滴头流量以2 L/h为宜,灌水施肥量控制在8 L左右、滴头间距60 cm左右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控制灌水对华北高产区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水分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收获后的土壤含水量和剖面硝态氮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量对小麦季0~200cm土层含水量产生明显影响,而玉米季和深层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同的肥料施入水平下,不同灌溉量会造成土壤NO3--N的累积差异,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灌溉降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溉量的多少决定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分布,高灌水量使得各土层硝态氮的含量均低于15mg/kg,且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中等程度灌溉水平下,260cm以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低的灌溉量使得土壤硝态氮大量累积在0~260cm土层。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原区农田硝态氮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冉庄实验站进行耕作与非耕作对比田间试验,获得河北平原区土壤中硝态氮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硝态氮主要来自施肥,硝态氮的分布受降水、灌溉影响很大,氮肥深层淋溶现象明显。玉米生育期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变化较大,呈现双峰现象。根层土壤(0~100cm)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在80~100cm呈现第1个峰值,在200cm左右出现第2个峰值,且较前1个峰值更大。第1个峰值主要是玉米苗期施肥所致,第2峰值是小麦生育期施肥随雨季降水下移所至。35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氮量随深度减少并稳定在20mg/kg左右。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的分布情况差别明显,耕作区的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远高于非耕作区,并且在深层土壤中仍有分布。为此,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减少氮素对水体的污染需从施肥灌溉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疆棉田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速效磷空间分布的规律,在棉花不同生育期采用 0.5 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法,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测定棉田土壤速效磷(Olsen-P).研究分析后认为:垂直方向上,在棉花各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水平方向上,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的变化呈随着与滴灌带距离的增大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水平方向土壤速效磷变化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