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辽宁省五味子园普遍发生了“康氏粉蚧”,蔓延迅猛,防治困难,危害十分严重,已成了五味子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对康氏粉蚧作以简要介绍,以期引起重视,加强防控。1分布状况康氏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桑粉蚧、李粉蚧。国内分布较广,据报导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省都有分布。2寄主植物康氏粉蚧食性很杂,寄主很多。已报导的寄主要有:葡萄、苹果、梨、李、桃、杏、樱桃、金桔、石榴、栗、核桃、梅、枣等…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康氏粉蚧在我国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果品产量和质量。为有效地避免该虫在园林植物上的危害,从康氏粉蚧在国外的分布区域、发生规律、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技术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有效地防治康氏粉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葡萄栽培面积增大及套袋技术普及,康氏粉蚧逐渐成为具有偏重发生趋势的危害葡萄果实的重点害虫之一。康氏粉蚧在山东胶东葡萄产区一般一年发生2-3代。主要以卵在葡萄树体翘皮裂缝及树干基部附近土缝石头缝里越冬。次春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幼虫爬到枝叶等一些幼嫩部位为害。康氏粉蚧不喜欢阳光,喜欢在阴暗处活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离套袋梨园近、清园不力、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套袋栽培、架式低矮的葡萄园发生该虫较  相似文献   

4.
正1.发生规律康氏粉蚧是一种以刺吸树体根、嫩梢、果实、芽等组织器官汁液的有害昆虫。初期以卵和少量雌性成虫在树体各种缝隙及根颈附近的土、石缝处越冬;葡萄开始萌芽后,其卵孵化成若虫,开始分散危害葡萄的各个器官。在湖南,康氏粉蚧孵化若虫1年发生3代,第1代盛发期在4月中下旬,第2代  相似文献   

5.
康氏粉蚧又称梨粉蚧 ,属同翅目、粉蚧科 ,主要危害苹果、梨 ,也危害桃、李、杏、柿、葡萄、石榴等果树 ,还危害君子兰、月季、桂花、扶桑等花卉。作者自 2 0 0 0年起 ,与石林绿汀甜柿产品开发公司合作 ,经过 4年多的实践 ,以物理防治为主 ,探索出一套适应昆明地区推广应用的康氏粉蚧无公害防治法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巧治介壳虫     
危害梨树的梨圆蚧、日本龟蜡蚧、康氏粉蚧等介壳虫,都有坚硬的介壳或蜡粉,一般农药很难穿透和附着在上面,防治十分困难,应根据其发生规律,适时综合巧治。1.搞好人工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蚧壳虫寄生严重的枝条,集中烧毁或用硬刷将枝条上的介壳虫刷掉。2.注重生物防治。对瓢虫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葡萄栽培面积增大及套袋技术的普及,康氏粉蚧逐渐成为具有偏重发生趋势的危害葡萄果实的重点害虫之一。笔者总结了葡萄康氏粉蚧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山东胶东葡萄产区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建议,以供参考。一、形态特征康氏粉蚧雌成虫椭圆形,扁平,体长3~5毫米,体宽约3毫米,淡粉红色,身体上覆盖1层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刺,其中腹部末端1对蜡刺几乎与体长相近。触角多为8节,足较发达。雄成虫体长约1.1毫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卵椭圆形,长约0.3毫米,浅橙黄色,由雌成虫产在白色絮状的卵囊内。若虫雌3龄,雄2龄。1龄若虫椭圆形,长约0.5毫米,淡黄色,体侧布满剌毛。2龄若虫体长约1毫米,体表开始覆盖白色蜡粉,体缘出现蜡刺。3龄若虫体长约1.7毫米,与雌成虫很相似。  相似文献   

8.
康氏粉蚧又名梨粉蚧、桑粉蚧、李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梨树主要入袋害虫之一。随着套袋技术的推广,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地块平均虫果率明显增长,成为梨园生产中的一个具有潜在威胁的害虫。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以及调查分析,就梨树康氏粉蚧的危害症状以及相对应的防治措施进行简单陈述,为提升梨树产量与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症状及发生规律1.套袋果上的康氏粉蚧,集中在苹果萼洼、梗洼处,刺吸果实汁液,形成密集分布的小黑点,小黑点上覆白色蜡粉。2.康氏粉蚧主要以卵在老翘皮剪口处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5月中下旬产生第一代若虫,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分别发生第二代和第三代若虫。年发生3代。康氏粉蚧主要从果袋透气孔进入果袋内危害果实。二、防治措施1.适期防治。抓住套袋前三个主要时期:休眠期清园除卵,4月上中旬和5月上中旬用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3%啶虫脒2500倍液,60%灭·杀单2500倍液。2.套袋后的防治。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各喷一次化学药剂防…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套袋苹果康氏粉蚧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康氏粉蚧1代若虫期或2代若虫期,用48%乐斯本乳油、52.25%农地乐、40%水胺硫磷、50%敌敌畏、3%莫比朗、40%速扑杀、25%蚧死净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