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诗学理论,中国诗歌的创作是和鉴赏理论达成统一认识的,因此情景交融往往成为诗人创作的审美取向,因而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表现样式。从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情与景物互动互应的审美观出发,中国诗歌形成了穷情写物、以秋为悲、乐景写哀、以情造景等相对固定的阐释模式。然而在探讨诗歌模式的同时,情景交融诗学理论的形成渊源和发展轨迹是值得关注的,它在中国诗歌创作进程中总结和推进了情景交融审美特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情景交融诗学理论主要经历了物感、情、物感发、心、物交融、情景相兼、情景交融等发展阶段,这其间通过理论上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从而使情景交融成为中国诗学重要的美学命题,也成为了诗歌创作中传统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2.
历代诗歌选本对于诗歌创作、诗歌理论都具有一定影响。与诗人同时代的选家往往依据个人喜好、诗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对同侪的诗歌创作予以取舍编辑,甚至增删文字,对于诗人创作的流播与创作本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清诗选本繁多而复杂,从中可以发现清初诗歌观念变革的轨迹,窥探清人心态与审美变化。以清初诗坛名家汪楫为例,通过清诗选本对其诗歌选录情况进行梳理,可以获知诗歌创作的原貌、清初诗歌创作理论以及诗学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选家如何利用编选选本、评语和传播对原作家作品施加的影响,进而更加全面深入研究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的情景说,是对古典诗歌美学的重大发展,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情与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情景合一诸命题的美学涵意,而且可以认识中国古代美学和古代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陆机(公元261—303)的《文赋》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专著,他在比较各种文体特点时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在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文赋》本不是主要论诗,但这一命题的提出,却“使古代诗歌理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中国诗歌美学自此开始熠熠生辉”(陈良运《诗学·诗美·诗观》)。本文也拟从这一命题出发,探讨一下陆机的诗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诗人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诗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有部分诗歌以蕴涵着的独特理趣为人称颂.宋代诗歌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宋诗这一时代审美风尚在苏轼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诗歌蕴涵的理趣在普遍意义中启示人们做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昌耀是二十世纪中国诗坛一位重要的诗人,在经历过一场人生的浩劫之后,作为“归来”的诗人,昌耀的诗歌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他历经沧桑之后沉重的生命体验,而且在诗歌的创作中保持了自己观察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和审美自觉。本文旨在从史的角度来研究昌耀八十年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昌耀诗歌中对人类命运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生命本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人在创作诗歌时,赋予了眉丰富的情感内蕴和寄托。本文系统的总结了眉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五种不同内涵,对于了解作家艺术审美和创作情感以及深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眉意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眉意象也呈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情感,是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长期积淀,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审美心理和美感内蕴。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主要特征,具有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境所带来的美感同样让我们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禅宗兴起之后,禅学与诗学相互渗透而走向一体化,诗歌由于禅宗而多了一些哲理的情趣和禅悟的启迪,禅宗由于诗歌也多了一些情感的韵味和审美的情怀。月意象在诗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新的禅境与诗境。禅宗可以借月喻指禅宗的佛性、佛身和圆通之境,月意象在禅诗中可以借助佛理玄机的诗意表达增强诗的审美意蕴,禅宗思想的美学精神深化了咏月诗的情感内涵。月意象在诗境与禅境的相互交融中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审美观照,为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新的神韵。  相似文献   

11.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格,是古典文学最基本的一种艺术手段,对于文学创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给文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对这一艺术技巧的运用极其娴熟,丰富了诗歌艺术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杜诗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喻象,这些喻象的运用,强化了杜诗的审美特征,体现了诗歌的直觉美、想象美,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丰富了诗歌欣赏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而随着时代精神的不同,茶诗的审美情趣也有一个从自然俭约到精新细繁、从超尘脱俗到近俗乐俗、从宁静淡泊到文化品闲、从以茶悟道到茶禅一味的渐变过程。唐代茶诗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生命之乐,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白适的人格气质,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皆在探析翻译中顺应理论对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启示。在顺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对原来语言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的动态的顺应过程。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放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不同的含义具体化,既有利于翻译实践,也有利于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陈锋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22-11623,11626
中国式景观具备极高的审美意义。在中国式景观构建中,诗歌文化使景观的审美高度上升到精神层面,并创造出由诗像、诗情、诗意、诗境构成的中国式景观感知系统。通过"诗意空间"、"和谐空间"、"联想空间"与"美育空间"所呈现的多维交叉状态使得中国式景观充满神奇、神秘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特色为视角,从声乐教学角度出发,通过阐述古诗词艺术歌 曲的演唱技巧、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把握以及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 价值,进一步明确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来演唱此类作品,如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古诗 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色。强调在声乐教学中,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声 乐技巧,更要求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真正切实的唱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魂,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海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00-11001
从文化基源的角度入手,描述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不仅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并且还是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寄托。园林景观是一门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诗词绘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诗词绘画可以在景观构成中直接应用,如广泛运用于匾额、碑刻、对联、题咏、雕梁画栋、文字绘画等造景手法中。另外,文人士大夫将诗词绘画艺术的空灵境界融入园林艺术中,使园林景观有了诗情画意的韵味,使其在审美观念和情趣上处处露着文学艺术的痕迹,将中国的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并通过研究诗词绘画与园林景观的关系,旨在为崇尚生态、倡导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移情和审美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移情和审美距离,是人类审美情感中两种主要的审美心理。所谓审美移情,是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为基础的,即把主观情感转移到所感知的客观事物中;所谓审美距离,是指审美观照和审美欣赏必须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定的距离,就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审美移情具有三种形式:接近移情、比喻移情和对比移情;审美距离具体表现为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时空距离。认识和理解审美移情和审美距离,对于准确地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情感过程,对于分析和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自汉至清,历代封建王朝不仅继承了原始宗教教义,而且也继承了以诗事神的古老传统。他们信奉"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乎诗"的古训,坚持"放郑近雅",以《诗经》雅颂为典范,大力创制与使用儒教祭祀乐章,旨在借助诗歌"感鬼神而通教化"的作用,为国家统治服务。在儒者看来,诗歌的主要作用是祀奉神祗,教化民众。认为祭祀诗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也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