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耕作整地我县土壤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多样,因此麦田播前耕作整地技术种类较多。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保护性耕作及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技术研究及机具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黑龙江省的耕作模式及土地利用特点,研究出对土壤按作物根系在不同深度上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层按需耕整地的整地技术;研制了集深松、浅松碎土,水平旋转耙耕技术于一体的保护性分层耕整地作业机具。在对土壤进行分层整地的作业方法基础上,合理确定机具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农机深松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进行行间土壤耕作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能有效增强粮食的基础生产能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一、农机深松整地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土壤  相似文献   

4.
正1深松整地概述及特点深松整地作为土壤耕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和重视。深松整地技术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作业机具,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的机械化整地技术。深松作业的目的是解决翻耕作业存在的动土大、功耗高、不利于水土保持等问题,这种农耕作业方式是利用松土铲,在不全面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大豆田整地多采用深松、深翻及春耙等耕作方式,而大豆田应用苗前除草剂土壤处理对田间整地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喷施除草剂的过程中,田间有大土块及秸秆影响除草剂均匀分布,造成漏喷,降低药效,甚至无效。为此,我们于2001~2002年连续进行耕作方式对土壤处理除草剂防效影响的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处理除草剂防效的影响,为大豆田生产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地设在红兴隆科研所。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3.53%,pH值6.2,前茬小麦。设3种耕作处理,处理1为春耙作业;处理2为秋深松作业;…  相似文献   

6.
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是由多种土壤耕作部件组合而成的复式作业机械,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深松为主,兼顾表土松碎,松耙结合,既可用于隔年破除犁底层,又可用于形成上松下实地全面深松,一次进地可以完成深松、灭茬、旋耕等多项作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机具对土壤的频繁耕作而导致的各种消耗,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但是,深松联合整地机作业过程中尚存在土块过大,土层中存在较多较大空隙,不利于作物根系的扎根生长和农田的蓄水保墒。为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达到较好的松土与碎土效果,在对国内外深松整地机械调研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带有立旋刀工作部件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对深松铲柄、铲头、立式旋刀等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通过田间试验,对免耕(土壤不进行任何处理)、常规深松整地、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整地三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坚实度和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测试,并应用Excel 2003,Origin 8.6和SAS 9.2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深松常规深松免耕,说明研制的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能有效粉碎的土块,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深松整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是指利用深松机械作业,不翻转土层,保持原有土壤层次,局部松动耕层土壤和耕层下面土壤的一种耕作技术。深松深度一般在25-30厘米,以打破犁地层为目的。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内容,深松整地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各地农机化管理及推广部门把农机深松整地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了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者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该技术可在不翻转土垄、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增强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强粮食等作物基础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正>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者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该技术可在不翻转土垄、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增强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强粮食等作物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1,(4):13-14
山西省利用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010年开始在97个县区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项目总资金4500万元,补贴范围为150万亩主要粮食耕地,每亩深松整地作业补贴30元。深松整地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推行的土地保护性耕作方法,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信阳市1971-2000年不同年份的气候要素、作物农情及土壤墒情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起信阳市旱情动态模拟系统;利用不同年份的气候要素、作物农情及土壤墒情资料,确定信阳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干旱指标.通过对信阳市1971-2000年近30不同年份平均气温、湿度、降水、蒸发、风速、日照、作物发育期资料、作物生长量测定资料及土壤墒情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信阳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干旱指标是不同的,根据这一规律进而建立起信阳市旱情动态模拟监测系统,在全市旱情动态预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旱情模拟动态监测系统的投入使作.解决了信阳市多年来对旱情灾害没有定量动态监测工具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生态、光合、产量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维佳  常志云  李宁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314-1318,1346
利用2010—2011年度小区冬小麦干旱试验资料,研究不同干旱时长和保持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生理生态以及光谱的变化特征,为改善冬小麦田间管理和减少农业损失提供依据。从孕穗期开始,研究了受试品种(中优9507)株高、叶绿素、净光合速率、产量及光谱特征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据此构建出冬小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同冬小麦减产率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受干旱胁迫后,冬小麦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随着胁迫的加强而增大。NDVI和EVI同减产率能够建立很好的关系模型,可以为作物产量监测和干旱风险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及对策:以桐梓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喀斯特山区典型代表性的桐梓县为例,采用28年(1980-2007)全县气象数据,分析了当地的气候基本特征及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结合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开展的旱地集雨、设施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提出了适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的集雨抗旱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在桐梓县开展农业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坡耕地坡面防护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旱作农业区大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根据黑龙江省旱作农业区特点,针对大豆抗旱节水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行间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与不覆膜相比提高1.19个百分点;(2)喷施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低于播前;(3)覆膜配合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豆光合作用指标,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不同经营体制下的土壤养分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两种经营体制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整个上海地区土壤速效钾均处于较低于的水平,都在临界值附近,而土壤有效锌在分散经营条件下处于中低水平,而在规模经营条件下有富集的趋势。土壤的有效铜含量在两种经营条件下均较高;同不经营体制下的土壤养分变异非管理元素的变异系数差异不大,管理元素在分散经营条件下的土壤养分一般都高于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条件下地块内的变异一般都在30%以下,所以,在分散经营条件下实施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的迫切性要高于规模经营地区;规模经营体制下和分散经营体制下的土壤速效养分的半方差结构均可用指数模型来描述。大多数土壤速效养分的半方差结构明显,结构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均在50%以上。但分散经营条件下的管理元素相关距均小在规模经营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民和县李二堡镇山旱地有18533.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8.7%,水分是限制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找出山旱地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有的放矢的布局农业生产,具有积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入广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已成为辽宁省义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旱作节水技术,主要采用行走式节水灌溉播种、抗旱保水拌种剂应用技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营造土壤水库技术。  相似文献   

18.
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季节性干旱的多发性、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3个方面论述了西南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①以多熟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②以保土保水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③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灌溉与集雨补灌技术;④以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为重点的立体农业技术;⑤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为重点的化学抗旱保水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吉林省长岭县1956—2005年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等气象、水文资料对长岭县干旱特征进行研究。根据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对长岭县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趋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蒸发比、土壤含水量、水文干旱指数及社会经济需水与供水进行分析,得出长岭县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长岭县干旱以气象干旱为主;1956—2005年共发生6次气象干旱,平均每7~8年发生1次;季节性气象干旱平均每2年发生1次;每3~4年出现1次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决定于用水量的多少,可人为调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呼伦贝尔鄂温克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10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半干旱草原0~50cm土壤水分含量以每年0.2667%的速度逐年减小,土壤干旱化程度加重;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春季最小,秋季次之,夏季土壤含水量最高;从干旱特征季节分析,春季是一年中最干旱的季节,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不足50%,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均较高,夏、秋两季土壤含水量状况有所改善,但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仍然较高;春、夏、秋三季连旱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气候特点,体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显著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