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大棚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处理1为2500株/667m2、处理2为2700株/667m2、处理3为2900株/667m2、处理4为3100株/667m2、处理5为3300株/667m2和处理6为3500株/667m26个密度处理对黄瓜植株生长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春大棚黄瓜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影响不大,对叶面积有一定的影响,在本试验的6个处理中,除处理4叶面积显著>处理2、6外,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以处理5产量最高,达到4628.5kg/667m2,比对照增产24.2%,与产量相关联的,以处理5效益最高,达到5398.73元/667m2,比对照增加1078.28元/667m2,增效达到25%。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京郊春大棚刺黄瓜生产的适宜密度为3300株/667m2。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海原县小茴香需水时期及需水量对产量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灌溉期和确定适当的灌溉量,采用合理的小茴香管理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今后小茴香大面积种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调亏灌溉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常莉飞  邹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42-7144
[目的]寻找最优的调亏灌溉方案,为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对温室黄瓜在不同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45%~75%)组合处理,测定不同灌溉情况下植株的部分生理指标、产量、果实品质及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温室黄瓜初花期土壤水分含量为60% ̄90%田间持水量,结果期土壤水分含量保持65%~90%田间持水量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最为理想,该处理果实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9.94%、31.34%、3.14%、5.47%,且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9.75%,保持60%~90%田间持水量节水效果最显著,比对照高18.84%,但果实品质明显不如65%~90%田间持水量。[结论]不同时期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增强植株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结果期的适度干旱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水量,且产量并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985、1986两年对哈尔滨市新春乡39亩地春季大棚黄瓜实际产量资料的分析,推导出哈尔滨地区春季大棚黄瓜计算前期产量的理论日期为该年度理论产值正态曲线峰值出现的日期,其公式为:1.理论公式:x=1/b 1n a/(b+1nBb)/b-1nB式中,x——计算前期产量的理论日期;a、b——Logistic生长曲线公式中的经验常数,B——指数曲线方程 y=AB~x 中的常数。从始收日到 x 日产量的累积值为前期产量。2.实用公式:x=t-4式中,x——计算前期产量的理论日期;t——累积产量达总产量二分之一时的日期;4——常数。从始收日到 x 日产量累积值为前期产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大棚黄瓜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关系。黄瓜营养生长期的生长速度主要决定于叶片的生长速度,而叶片的生长速度又决定于光合产物对叶片较高的分配率与较高的环境温度。在营养生长期建成强大的根系与有效的光合面积是结果期产量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结果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接近于平衡,是黄瓜群体与早期产量的主要形成期。盛果期,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速度与瓜条对光合产物的贮存能力。结果后期是提高产量的伸缩期。  相似文献   

6.
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源浇灌对辣椒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浇灌深井地下硬水相比,灌溉经过日晒后的软化水更有利于辣椒正常生长,可抑制病害发生,使辣椒死亡株率降低54.96%,可增产辣椒鲜果3 821.67 kg/hm~2,增产率达18.17%。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免少耕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不同施氮量对免少耕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情况,初步认为每667m^2施纯氮19kg,小麦产量最高,为最佳施肥量,但该文也强调了,由于播种后受天气影响,造成基本苗少、群体量不足,难以完全反映试验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期播种观测秋大棚黄瓜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表现。试验数据显示,黄瓜的生育期随着播种期的延后而缩减;推迟播种期一定程度上提高黄瓜的早熟性;播种期延后,黄瓜发病较轻。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7月16日黄瓜综合性状较好,该结果为确定秋大棚黄瓜的播种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垄式、湿润和漫灌三种灌溉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垄灌分蘖较湿灌和串灌早2天,分蘖发生速度垄式最快;串灌最慢;垄灌和湿灌比串灌灌浆时间长4-1天,成穗率、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分别高16.05~11.76%、9.79~6.93%和14.5~5.57%,并能增加根的长度和新老根的数量以及增强抗稻飞虱的能力;产量以串漫灌最低,湿灌和垄灌分别高12.2%和18.3%。  相似文献   

10.
塑料薄膜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臣 《吉林农业》2011,(9):132-133
塑料薄膜大棚栽培农作物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早成熟。用大棚栽培春黄瓜对于农民来说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还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文中对于大棚春黄瓜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对塑料薄膜大棚春黄瓜栽培的育苗、定植、管理和收获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温室膜下黄瓜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黄瓜生育期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先变小后变大,缺水灌溉推迟,严重胁迫黄瓜生长,推迟结果盛期;土壤各层含水率在结果盛期最小;不同处理下黄瓜生育期内土壤剖面平均含水率在距地表10 cm处最高。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3,(4):66-70
本文以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对开花期和结果期不同灌水量处理下黄瓜的瓜长、瓜径、单瓜重及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的水量范围之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黄瓜瓜长、瓜径及总产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本研究表明,日光温室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开花期每隔7 d灌水1次,结果期每隔3~5 d天灌水1次,每次灌水10 m3/667 m2时,既有利于黄瓜商品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2008年春,在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园区安排了春大棚黄瓜肥料试验,旨在探讨有机肥、磷肥、钾肥的不同配比对黄瓜长势、产量的影响,确定当地黄瓜有机肥、磷肥、钾肥的适宜施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磷肥、钾肥的推荐用量为,一特牌有机肥900kg/667m2、磷酸二铵12kg/667m2作底肥施入,追肥用硫酸钾8kg/667m2和尿素10kg/667m2,根瓜采收后每2周追施1次。  相似文献   

15.
灌溉水量对网纹甜瓜基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非胁迫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对网纹甜瓜基质苗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REF-98模型对干物质生产和累积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T80%处理(平均基质水分体积分数为0.177 2 m3/m3)的幼苗因具较高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面积等,其生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在成苗后干物重和壮苗指数最大;REF-98模型可很好地模拟甜瓜幼苗的干物质生长动态和幼苗生长速度,但在光截获等参数上仍需进一步校正。  相似文献   

16.
20%棚菌克烟剂在春季大棚黄瓜上的残留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茬塑料大棚黄瓜上施用20%棚菌克烟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20%棚菌克烟剂(按百菌清有效成分计)可以有效降低蔬菜中的百菌清残留量,而且残留降解速度较快,建议无公害蔬菜生产应大力提倡使用烟剂.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肥料一定的基础上,不同的灌溉量及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50m3/hm2处理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且块茎的淀粉和VC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长白落叶松苗木节水培育技术,研究不同田间灌溉水量对苗木生长影响,于2007年至2009年在吉林东部地区以常规灌溉水量为对照,对田间常规长白落叶松幼苗进行不同灌溉水量处理。结果表明: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促进幼苗高生长、地上和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性较高,根系活力相对较强;较高土壤含水量不利于幼苗主根长度生长,苗木抵抗不良环境的抗性物质含量增多或增强。在比常规灌溉次数减少1/3的条件下,幼苗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9.
黄瓜滴灌施肥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试验内容及方法 试验地点:包头市九原区种苗中心。试验作物:黄瓜。试验面积:667m^2。试验方法:选取地力条件、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两块地,一块地为滴灌施肥;一块地为畦灌冲施肥,不设重复,灌溉水量和施肥水平以农民习惯用量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综合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综合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以及综合效益的影响,优化西北地区温室番茄的沟灌方式和灌水量,为该地区温室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沟灌(CFI)和交替隔沟灌溉(AFI)两种沟灌方式,以两次灌水的间隔期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0.6E、0.8E、1.0E、1.2E四个灌水量梯度,共8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灰色加权关联度量化番茄的品质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对番茄的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赋权,通过TOPSIS法对各处理下温室番茄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均对番茄品质产生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番茄品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两者都得出AFI-0.6E、AFI-0.8E为品质最优的两个处理;AFI-0.6E处理相较于产量最高的AFI-1.2E处理减产达22.56%,而AFI-0.8E处理相较于AFI-1.2E处理仅减产9.42%,且AFI-0.8E与AFI-0.6E的IWUE无显著差异;TOPSIS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AFI-0.8E处理为综合效益最高的处理。【结论】采用交替隔沟灌溉,灌水量设为0.8E,在提高番茄的综合品质的同时又可以使产量和IWUE处于较高水平,从而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为温室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的沟灌方式和灌水量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