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通过对数据的无量纲处理确定土壤质量的单指标指数,用已修正后的内罗梅公式计算综合质量,对重庆市万州区1982年和2005年土壤质量单指标指数和综合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得出土壤质量的演变特征:一方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综合质量提高,土壤质量为"低"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减少,土壤质量为"良好"、"中等"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增加,旱地转变为菜地、园地或撂荒地,土壤质量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是土壤酸化、土壤中养分不均衡,土壤质量为"优"等级的耕地比例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研究区域,选用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8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负权重和模糊数学对北京房山区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房山区土壤综合指数在0.247~0.996之间,其中燕山地区土壤综合指数最低(0.247),蒲洼乡的土壤综合指数最高(0.996)。根据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范围,北京市房山区Ⅰ级占9%,Ⅱ级占23%,Ⅲ级占55%,Ⅳ级占14%,说明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对比分析Ⅰ级和Ⅳ级指标含量,发现土壤综合指数高的区域具有土壤肥力指标高、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低、没有指标超标的特点,而土壤综合指数低的区域具有土壤肥力指标低、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高、至少有一个指标超过临界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综合质量,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耕地肥力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Ⅳ等地,2012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Ⅱ等地;2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耕地质量等级都是从中部平原地区到赣南山区逐步降低;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升,使得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普遍提高,较大面积的Ⅲ、Ⅵ等耕地转换为Ⅰ、Ⅱ等耕地,特别是中部地区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提高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基石,更是第三次国土调查的重要工作部分。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掌握境内耕地质量等级现状,明确中低产田分布状态,对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2021年陇南市武都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点为基础,每个监测点从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土壤养分、田间管理等层面搜集获取16个评价指标数据,使用空间插值、以点代面的方法给武都区耕地单元赋值。首先,针对数值型指标建立隶属函数,计算每个评价单元上指标的隶属度;其次,针对概念性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隶属度,再采用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的组合权重;最后,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并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大小,划分出耕地质量等级。结果显示:按照国家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将武都区耕地划分为二至九等地。武都区参与评价的耕地面积为77 220.87 hm2,其中二等地面积11.5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0...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网格布点方式采集省内地块较为集中的成片耕地表层土壤样本327个,进行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c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属于清洁与尚清洁的区域占全部监测区域的86.7%,但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土壤中无机元素汞和镉超标较为严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耕地土壤中有73.1%的土壤处于低风险等级,22.0%的土壤处于中等风险等级,强风险等级土壤占3.98%,很强风险等级土壤仅占0.92%。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对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顺序为:Hg>Cd>As>Pb>Cu>Ni>Cr>Zn。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神木市耕地质量状况和主要养分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计算法等,对全市耕地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神木市耕地三至十等地均有分布,平均质量等级为8.81等,高、中、低等级耕地占神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08%、29.09%、67.83%。神木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其中全氮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处于中低等或中等水平。神木市耕地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大耕地的保护、管理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耕地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7.
植被恢复对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恢复年限分别为14、36、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及相邻耕地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固结试验法,对土壤孔隙比、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植被恢复对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比、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均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231~0.399、4.2~100.0 k Pa。落叶松林地土壤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均显著高于耕地土壤(p0.05);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承载能力逐渐提高,耕性有所增强。土壤力学性质指标与理化性质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压缩指数与土壤黏粒比例、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更为紧密(p0.01);先期固结压力与土壤黏粒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植被恢复导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土壤密度和黏粒比例的降低,是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增加、土壤承载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对云南峨山烟区484个植烟土壤样点跟踪取样,并对植烟土壤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和时间变异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云南峨山植烟土壤pH值为4.03~8.29,适宜性比例为75.83%;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71.9 g/kg,适宜性比例为76.03%;速效氮含量为15~293 mg/kg,适宜性比例为88.84%;速效磷和速效钾适宜性比例均低于70%,总体含量偏低;植烟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平均值为0.63,变异系数为1.40%,肥力分布比较均匀,空间变异小;根据综合肥力指标(IFI)大小将全县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属于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植烟区所占比例为85.96%,双江镇、富良棚乡肥力水平较高;2012年与2008年相比,植烟土壤pH值下降0.22,有机质减少0.44 g/kg,速效氮增加4.21 mg/kg,速效磷减少0.14 mg/kg,速效钾增加21.88 mg/kg,有效锌增加0.76 mg/kg,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提高0.08。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47个土壤样品的10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提取6个主成分,并求得土壤样品6个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以主成分综合得分为聚类指标,采用等间距法将147个样品分为四个肥力质量等级。其中,第Ⅰ等级为养分丰富型土壤,其各项养分指标最高,综合得分在0.90~2.18之间,所占比例14.96%;第Ⅱ等级为养分较丰富型土壤,其综合得分在0.16~0.70之间,所占比例17.01%;第Ⅲ等级土壤肥力一般,其综合得分在-0.24~0.10之间,所占比例23.81%;第Ⅳ等级土壤各养分因子均缺乏,为养分缺乏型绿地土壤,其综合得分在-1.04~-0.27之间,所占比例44.22%。根据济南市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提出了加强济南市城市绿地土壤科学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质量均向良性方向演化,而且果园改善最大,菜地次之,撂荒地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因素等方面建立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长葛市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土地整理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喜  连宾  尹洁  刘延惠  崔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1-577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取评价指标.[方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权重值和指标得分结合,研究耕地质量因素.[结果]土地利用系数、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耕地质量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得出制约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发展的因素是剖面构形、土壤pH值、灌溉保证率和距障碍层深度.[结论]耕地质量受到自然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的综合影响,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阿勒泰市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乌当区金华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渐变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其隶属度函数并进行处理;选取5个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因子镉、铅、铬、汞、砷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乌当区金华镇农用地78个样点的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金华镇农用地环境质量为一级和二级的土壤所占比例为41.02%和35.90%,三级的为23.08%。说明,金华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有76.92%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农业安全生产的二级质量标准内,可以直接发展农业生产;但位于三级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避免污染元素进入食物链,保证农用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棉花、果园、大田蔬菜和大棚蔬菜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土壤相比 ,果园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pH、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 ,特别是土壤全氮含量降低了 37 30 %,而土壤有效锌、有效铜以及可溶盐含量则分别提高 1 1 0 4 %、 32 0 5 %和 1 7 86%;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 ,特别是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极其显著 ,达到大田土壤速效磷含量近 4 6倍 ,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也增加了 2 5倍多 ,土壤质量显著提高 ,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平均提高了一倍以上 ,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8.
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正常居住房、荒地、耕地作对比,研究废弃宅基地土壤肥力状况。[方法]应用Fuzzy综合评判法即运用模糊数学和相关分析的原理,对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的综合评价。[结果]耕地中土壤肥力质量主要集中在Ⅳ等级(占38.10%),Ⅰ等级占4.76%;荒地和居住房的土壤肥力质量没有Ⅰ、Ⅱ等级,荒地的土壤肥力质量Ⅲ等级最大(占32.00%),居住房的土壤肥力质量Ⅳ等级最大(占43.75%)。废弃宅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Ⅰ、Ⅱ、Ⅲ等级的百分比都高于耕地、荒地和居住房,3个等级的百分比和达到64.29%,分别是耕地、荒地和居住房3个等级的百分比和的1.69、2.01、3.43倍。[结论]该研究为空心村土地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岩溶山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是岩溶山地区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广西靖西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实地调查数据和其他资料数据为数据主要来源,应用MapGIS软件叠加分析,获取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特征的评价指标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耕地质量得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进而分析耕地质量总体特征及空间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靖西县耕地质量利用等别以中、高等地为主,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8.58%,水田质量整体上高于旱地,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呈现“西北部低,中、东部高”的特点,与当地实际情况符合,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低等地障碍因素,为耕地的改良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和耕地管理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障碍度模型定量化对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1)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4等,优等地(一至三等)、中等地(四至六等)、低等地(七至十等)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2.30%、62.84%和24.86%,以中等地为主,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现状良好。(2)对阿勒泰地区低等地进行障碍因素诊断,发现评价指标中有机质、有效磷、灌溉能力和有效土层厚度的障碍度占比较高,分别为16.30%、13.41%、12.27%和8.32%,以轻、中度障碍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尔津县、福海县和青河县,富蕴县的耕地障碍因素不明显。【结论】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受海拔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理清了低等地中障碍因素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