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嫩—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测算模型以及区域基尼曲线,计算了松嫩—三江平原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水资源—耕地资源基尼系数,对区域的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松嫩—三江平原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资源-耕地资源基尼系数分别为0.381 04 m3/hm2、0.445 8,水土资源匹配较不均衡;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空间差异性较为显著,粮食主产区松嫩—三江平原中部的四平—长春—松原—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一线及三江平原腹地佳木斯一带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差甚至极差。在未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应注意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控以及水资源空间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并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配置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加强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以期为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和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土资源的支持,探究农业水土资源配置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实现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DEA模型,测算2003—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背景下23个县域尺度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选取2003年和2015年2个时间断面,从时空维度对各县域单元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耦合协调关系的时间序列看,三江平原地区整体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数值皆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由中等协调的磨合阶段向高度协调的耦合阶段过渡;(2)从空间格局来看,三江平原地区东部、北部的耦合协调水平高于西部、南部,且边缘优于腹地;(3)研究期间,虽然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协调水平皆有所改善,但仍有县域耦合结果欠佳且地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看,因地制宜,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发展精准农业,是三江平原地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三江平原低湿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作者分析了三江平原低湿地水土资源的特点,认为其利用方向应是通过耕作措施提高土壤库容量,增强土壤的渗透速率;发展水田,苇塘、鱼池等提高地表的蓄水量,应制定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並通过实体模式来探索低湿地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广人稀,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势在必行。在阐述水土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水土资源承载力及其优化配置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性介绍和回顾;基于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新疆水土资源利用及其分布状况开展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原州区灌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造和配套灌区的条件和必要性,从而为实现我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用水,保护性利用干旱地区水土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当地生态经济型的环境水利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方法在水土资源系统中应用,概述引入SD理论的水土资源系统,论述SD在水土资源利用模拟、承载力评价、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仿真、水土资源复合系统模拟等领域应用及现实意义。针对SD方法在水土资源系统中应用现状,从研究体系、模型和方法等方面分析SD方法在水土资源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法、多角度及多维度展望发展趋势,以期SD方法与水土资源系统融合,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干旱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及为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以Arcgis为技术手段,采用限制因子法和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治规划,建立空间布局规则并设置不同利用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参数,最终构建了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耕地布局和水资源利用情景规划。对现状和情景规划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耕地布局和优化利用结构,情景规划可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水土资源产出效率。本研究提出的情景规划方法可应用于县域种植业布局优化、土地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沙漠治理效益的同时考虑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考虑治沙过程中水、土地和生物资源之间的作用与制约关系,构建以固碳制氧总价值最大和用水效率最大为目标的治沙区非线性分式多目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治沙区植物种植结构和植物生长季灌水量进行联合优化配置;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以探究目标之间的博弈过程,并将模型应用于治沙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算例,得到Pareto解集,并分析了模型对可供水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配水量增加同时大量种植梭梭时系统的固碳制氧总价值最大,而当配水量减小同时大量种植花棒时系统的用水效率最大,沙拐枣在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不占优势;Pareto解集可以体现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博弈信息能够有效排除不合理方案;在3组典型方案中,2个目标处于平衡倾向的55号方案在水土资源的配置上更为合理;供水量对Pareto解集存在显著影响,当供水量超过3 500 m3/hm2时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当目标处于平衡倾向时,治沙区最佳供水量为3 000 m3/hm2,该供水量能在获得理想的固碳制氧总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98-702
运用C-D函数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水土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最优产业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昌吉州土地资源对第一产业支撑作用非常显著;水资源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大;产业结构不均衡,一二产业比例偏高,水土资源消耗大。建议昌吉州应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水资源分配和利用体制,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石羊河流域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转化影响机理的分析,概化了影响流域水资源转化的主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和反映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的状态变量,建立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为输入端、以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为输出端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多年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了预期要求。利用该模型能够进行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对水资源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山西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山西省吉县为研究对象 ,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区域承载力为研究目标 ,从研究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限制因子 (水分、土壤 )入手 ,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土地适宜性评价 ,进而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全县 2 0 10年土地利用进行了规划 .采用常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对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的不同级别生产潜力分别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结合人均消费水平对 2 0 10年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做出了预测 .结果表明 ,到 2 0 10年 ,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可达 1314 71人 .  相似文献   

13.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型,系统模拟了张北县2010—2025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对模拟结果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水资源约束条件下人口和GDP增长减缓,且水资源约束越强,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越缓慢。同时水资源约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1)水资源约束越强,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未来耕地面积越小,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越慢,未来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越小。2)对比无水资源约束和有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较小,耕地年减少速度较大,林地和建设用地年增加速度均较小。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及生态效应,情景B即水资源中度约束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为最佳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整治土地的水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整治土地科学规划有效实施,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优与协调统一。以定边郑寨子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计算项目区域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可开采量、需水资源、可供水资源,定量模拟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平衡状况,结果表明,项目具有可实施性。实证分析的水资源平衡计算方法,为区域水资源均衡分析评价提供了可推广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对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灌溉制度及灌水率图修正、灌溉水利用系数等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农业灌溉需水量;进而与项目区来水量比较表明,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配置水土资源,可以达到水土资源平衡,实现节水增地的目的,即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段圣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97-7299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逐年减少,建立促进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模式十分迫切。小管出流灌溉系统在满足果树灌溉的同时,能够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避免传统渠道对耕地的永久占压,有效挖掘水土资源的利用潜力,为果树栽培区提供经济、高效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罗磊  高亚琪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2):1579-1582
【目的】完善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关保护性与预防性政策、法规、条例,以促进伊犁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过程中政策、法律中存在的缺失,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果】新疆伊犁河流域现有政策和法规主要存在立法滞后性、立法在利益关联机构设置和作用方面未涉及、政策对环境保护的监管不力、缺乏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缺乏保护土地开发的合理规划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伊犁河流域土地管理、水资源利用保护、水土保持的相关法规、条例以及赋予综合管理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部门相关执法与管理职能、完善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的政策体系、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等发展对策,为实现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9~2008年聊城市土地资源和人口的相关数据,采用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聊城市自然资源与人口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总体趋势下滑,林地、园地和城乡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缓慢增加,根据土地资源与人口的互动关系分析,得出聊城土地资源还能够承载市现有人口,但对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查楚雄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经济、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楚雄市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7年楚雄市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和评价,确定楚雄市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3-2007年楚雄市综合生态安全值介于0.545 6~0.568 6,处于第Ⅱ级,生态安全为风险级,水土资源生态系统受到较大的破坏,承载能力较低,生态环境较脆弱。其中,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值占比重最大,随时间增加,其安全值先增加后降低;社会生态系统安全值占比重次之,随时间增加,其安全值呈增加趋势;经济生态系统安全值占比重最小,随时间增加,其安全值先下降后增加。由此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与社会逐步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要协调好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