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系农业部计划司项目“我国农业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21世纪的粮食安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批准号:39899370)子课题“我国东部农业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体现的。在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意义、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展至今共分为3个阶段,包括理论研究起步阶段、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快速发展阶段和不断发展与完善阶段。笔者拟从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其研究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并对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不论是在时空变化研究、驱动机制研究还是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中都取得较大进步,但在研究过程中未能区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巳成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数据来源,指标提取,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对新疆孔雀河流域1973年(MSS)、1990年(TM)、1999年(ETM)3个时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3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基础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了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构成比重、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9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的重心,由草地、林地、盐碱地,转向草地、耕地、盐碱地,草地始终是研究区内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革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水域、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戈壁、沼泽面积减少幅度相对较小,沙地、裸岩石砾地的面积基本不变;区内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程度非常剧烈;区内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处于发展期。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指标研究——以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有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标的不足之处,指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指标应反映其整体性、时间性、方向性。最后以北碚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为例,提出了变化率、变化速、变化方向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现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越来越注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我国土地利用粗放和侵占耕地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现实迫切要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在我国具特有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是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点。以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分析土地结构变化、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江西省从1996年到200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提出相应的土地管理对策,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是LUCC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机制,指出空间分析是研究LUCC机制的有效方法,然后着重论述了对地图的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分析、LUCC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并就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方向,以期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提出较明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预测其变化趋势,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对策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研究了虎林市1993-2003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将研究区Landsat5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法,选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数,对研究区1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分析。具体表现为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外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太成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综述,以期为各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综合考虑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获取的1990、2000、2006年的遥感图像,调查南沙的土地利用状况及1990-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构成,并以此作为开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的基础,建立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分析用地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南沙土地覆被类型以耕田、水体为主。在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急剧增加,农用地、林地、水体面积相应迅速减少,林地和水体在研究期间有明显的变化波动,更突出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这种变化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该文以大庆市为实例,介绍了以TM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三次方程,来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的动态情况.该文还介绍了方程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并通过对方程进行多次求导,得到新的方程,来描述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速度、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从实例分析的结果来看,所建立的方程可以准确、全面地表达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以地处滇西高原区的弥渡县为实例,运用GIS技术,对弥渡县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库和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空间叠加,进而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5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Landsat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GIS技术,分析扎龙湿地1995~2004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耕地变化是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扎龙湿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人口数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子进行了分析 ,筛选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5 0年代以前 ,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风暴潮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因素驱动 ;5 0~ 70年代 ,人类的大量开荒、胜利油田的开发使耕地、建设用地等迅速增加 ,但同时导致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较大破坏 ,使土地地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土地生态趋于脆弱 ;80年代以来 ,蒸降比大的气候条件和淡水资源缺乏的水文状况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因子 ,不合理用水 ,林草、荒地的大量开垦等人类农业开发利用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 ,二者结合驱动该区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城市市域范围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工作基础,在价值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变预测,更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并衡量城市市域范围内现有生态存量与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从而预先进行规划回应。  方法  为明确承德市域土地空间利用演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合RS与GIS技术,对承德市市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对承德市域范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6年承德市域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存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  结果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18年间(1980、1990、2000、2010、2018年,共5期)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1 038.51亿、1 035.93亿、1 036.09亿、1 009.71亿、999.36亿元。同时,模拟结果显示,2026年承德市域预测服务价值仍将处于下降趋势,价值降幅约为9.97亿元。  结论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维度呈现明显斑块状分布,核心服务功能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林地区域,时间维度出现显著功能缩减,核心缩减区域集中在各市县已建成区边缘区域。本研究从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发展预测等多方面总结了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和空间变化规律,从而为承德市域后续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和管控策略的拟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学国内研究统计与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相关数据库收录的论文、科技成果和资助课题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地资源学领域涉及的主题、论文发表年代、期刊种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中国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在土地资源方面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这2个主题;土地资源学方面的论文、成果的数量连年持续增加,表明土地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土地资源领域论文期刊分布来看,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报级期刊比例较小,地区性学术期刊论文较多,说明土地科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亟待提高;土地资源领域科技成果以应用研究和工作项目成果为主,注重解决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中的实际问题,科技成果注重向实用性和应用性方向发展。综合以上分析,进一步对今后土地资源学各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