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的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大职能,结合河北农业大学的实际,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探索。河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农业院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起了立体现代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空间的拓展和服务方式等转变,拓宽了服务领域,不断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创新机制,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弘扬“太行山精神”,传承优秀特色校园文化,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2.
浅析农业院校职能定位及特色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院校的职能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研发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科研成果,通过成果转化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本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探讨了农业院校的职能定位与特色创建,为促进农业院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期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安徽农业大学将立足自身职能和社会职责,以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注重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产学研体制机制等方面,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力求为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追求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地方农业院校的生存发展之本。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的办学特色体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和谐互动关系,为地方农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战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农林高校作为支撑乡村振兴、培养“一懂两爱”农业人才队伍的主阵地,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聚焦支撑乡村振兴的新形势,地方农业院校必须克服“三农”人才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困境,加快基于新农科的人才培养改革步伐,努力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支撑“三农”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阐述相关概念界定及校地关系,论述高等农业院校的职能作用,总结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结合国内外文献,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应深入了解并结合地方情况,在教学培养、人才输送、技术支撑、文化支撑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更全面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谢倩罗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64-10166,10168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阐述相关概念界定及校地关系,论述高等农业院校的职能作用,总结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结合国内外文献,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应深入了解并结合地方情况,在教学培养、人才输送、技术支撑、文化支撑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更全面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发展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而且还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面向市场经济,农业院校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深入地方了解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任务;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农业院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采取不同形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迫切需要创立一个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高等农业教育系统,这将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分析了基于“三农”的农业院校职能和面向“三农”的高等农业教育现实情景,提出了农业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张办学规模、调整学科结构、改革培养方式和创新服务机制的改革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地方农业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地方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培养农业人才、产生农业成果、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文章指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地方农业院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要重点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关系,传统专业与新办专业的关系,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艳文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62-163,172
主动融入到区域社会发展,既是区域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吉林农业大学紧紧围绕"支撑、服务、发展"的主题,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三农"新路径,为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无论从其自身发展还是其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来看,它都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人才培养最终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基于地方政府、地方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四者在理想状态下的资源循环体分析,校地合作既有利益共赢也有彼此在博弈中的最佳选择,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主体,应通过资源共享、与企事业合作构建实践体系、加强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建立社会反馈机制等措施,尽可能实现四者利益共赢,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校软科学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高校软科学研究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福建高校软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着重从营造氛围、主动服务,融入全局、把握方向,搭建平台、培育品牌,创新机制、促进转化,对台合作、推进先行先试等方面提出推进地方高校软科学研究更紧密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的高职高专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明显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更新农业类教育教学体系、专业建设等方面形成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四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践教学形成"四化四结合"特色,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强化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以发挥农业高校的职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地方经济发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植物组织培养理论教学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最后对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旭阳  李亮  柴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92-8793
在分析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从体系构建、师生参与机制等方面,探讨农业院校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高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安徽农大立足人才科技优势,紧贴乡村振兴需要,搭建了区域性农业综合试验站、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的“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了研发主体、行政主体、推广主体、经营主体“四体融合”的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探索,为地方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姬春 《农学学报》2017,7(8):101-108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地方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研究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本研究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运用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了地方农业高校面临着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少等问题及其原因,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制定明确的、符合实际的科技事业发展定位,强化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与中央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提高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地方农业高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