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针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受损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开展3方面研究:①在框架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观与问题导向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②提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生态坑塘等特色工程布局;③针对采煤塌陷区区特有潜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恶化与土壤质量及结构受到破坏等现状,提出生态型降水排水沟道与土壤修复工程等特色设计。这一针对性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科学开展土地整理,科学恢复生产能力,重建农田生态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损失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王健  刘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58-5062
摸清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作用是塌陷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井工矿——补连塔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如下:煤矿井工开采形成的裂缝(隙)加剧了土壤水分损失,造成塌陷区含水量明显降低,3个试验样地的土壤水分损失量顺序:2005年塌陷区〉2004年塌陷区〉未塌陷区。试验样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0~60 cm层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空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坡底和丘间低地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开采塌陷加剧土壤水分损失主要是由于塌陷造成土壤非毛管孔隙增多,促进了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塌陷裂缝(隙)的发育增大了土壤水分侧向蒸发;同时塌陷错落面的形成也增大了土壤水分蒸发量。  相似文献   

3.
任笑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72-175
分析了淮北市采煤土地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以系统的、生态的观点研究塌陷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淮北市采煤塌陷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框架构想,设计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水利利用、生态旅游利用等三大重点利用取向,将塌陷土地资源的水利、生态农业、生态湿地等各种利用方式纳入统一系统,统筹规划,以期促进采煤塌陷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养分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将兖州采煤塌陷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结果]采煤塌陷不仅促使土壤水分由坡顶到塌陷中心点迁移,而且导致垂直剖面上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在垂直剖面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增大。受采煤塌陷和地下潜水的影响,60 cm深度之下含水量迅速增加。采煤塌陷还导致土壤养分从塌陷地坡顶到塌陷中心点发生迁移流失,并且在塌陷中心点发生富集。土壤养分在0~20 cm深度含量达到最大,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降低。此外,由于受塌陷等因素的影响,塌陷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结论]应对采煤塌陷加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降水与地下水埋深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位波动法研究兴隆庄采煤塌陷区蓄水与地下水的补给规律,得出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规律为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与地下水流向基本一致;补给量随降水量增大而增大,但在降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变化趋于平稳,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则为先增后减;将塌陷前后地下水补给量进行对比,表明塌陷后地下水对塌陷区蓄水有较大补给作用。此研究成果可为塌陷区蓄水与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采煤塌陷区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遥感技术解译塌陷区整治前后的遥感图像,以获取塌陷区时空演变信息,定性分析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成效。[结果]塌陷区整治后,唐山市南部塌陷区和粉煤灰的面积逐渐减少,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结论]塌陷区综合整治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对区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煤塌陷对风沙土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摸清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采煤塌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矿区0~100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退化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增大了沙丘水分损失量,塌陷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5)。与对照区相比,塌陷区含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时间角度来看,不论降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塌陷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区,与对照区相比,2005年和2004年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6.55%和14.73%:从空间位置来讲,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塌陷区相应深度:对照区不同坡位含水量均高于2个塌陷区相应位置(除了2004年塌陷区坡顶外)。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南采煤塌陷区多次塌陷的特点,分析了塌陷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阐述了塌陷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了塌陷区生态修复优化设计模式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煤塌陷区土地的复垦和利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煤矿区塌陷对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矿区经济、社会续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的具体对策: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必须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因地制宜的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综合治理的技术方式,从而使采煤塌陷的土地得到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以山东省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2000-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及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与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在整个研究期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2000-2005年面积增幅最大;距居民点的距离是影响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及水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距工矿的距离是影响塌陷积水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保护等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淮北市临涣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采用临涣矿塌陷区2004年的IKONOS影像和2014年的WorldView-3影像,结合eCongnition分类技术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临涣矿塌陷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净减少43.7%,其中约有236 hm2的耕地转化为塌陷区、126hm2耕地用于堆放粉煤灰与煤矸石和359 hm2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与居民区等;塌陷区的面积由2004年的96 hm2变成2014年的443 hm2,大幅增加了246.6%.该矿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煤矿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政策.这些驱动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矿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淮南采煤沉陷区景观重构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针对淮南采煤沉陷区及其治理现状,结合淮南的旅游奈件,运用生态的理念和先进的治理技术,将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与开发淮南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针对性地提出了沉陷区生态规划、生态景观建设模式等,力促淮南采煤沉陷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2000—2021年农田土壤污染领域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农田土壤污染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前沿,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农田土壤污染领域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污染领域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中美两国的发文量占全球的47.00%,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国际上,该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重金属、农业灌溉、有机氯农药、富营养化、水土保持评估工具、多环芳烃、磷、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硝酸盐等;国内研究伴随国际发展,侧重于关注重金属污染、污染评价、土壤修复、来源和防治对策等方面。因此,探讨农田土壤健康与质量提升,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上开发污染农田土壤利用技术,形成多学科交叉互融的全要素格局对完善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研究和应对农田土壤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煤矿开采引起的塌陷地对周边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和破坏,并且严重制约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该文根据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特点(塌陷面积大、地表移动和变形大、地表积水严重),引用了PDI指数,分析了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对当地农业资源的破坏情况,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如何保障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井工采煤造成矿区内大量集体土地塌陷,引起煤炭能源生产与农地保护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的矛盾。土地复垦是化解矛盾的唯一办法。本文分析了井工采煤区土地破坏、工农关系、地权关系的特点,对开展土地复垦的资金、政策、组织等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预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虽然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但近年来基本农田在数量上减少,在质量上降低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损毁四项是山西省基本农田减少的原因。对影响基本农田减少因素的预测性分析表明,今后,尤其是2010年后,采空塌陷和非农建设占用还将持续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趋向缓和,人口自然增长速率放缓与城镇化加速,土地开发复垦力度加大,都将有利于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的形势将有所好转。最后提出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即强化规划控制手段,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应用有效经济手段,适当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修复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48-8949
以辽宁省某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为对象,介绍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指出在我国依靠生态修复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