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梅辛 《新农村》2006,(3):24-24
遗书教子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是一名刚正的廉吏。他年老方得子,但并不溺爱。当他病重时,要儿子亲手给他做馒头吃。儿子向厨师请教,好不容易学着做好馒头,郑板桥却已经没气了。他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道:“淌自己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相似文献   

2.
天府 《百姓》2000,(1):25
53岁的儿子高登阳替80岁的父亲张罗一门婚事,两个80岁的黄昏恋人相识不足二月,80岁的父亲便无疾而终,虽一切手续都未办定,儿子依然用真心孝敬着未过门的"母亲",谱写出一曲人间真情.近日,记者在大邑县安仁镇革亲村见到了这个奇特而和睦的家庭.  相似文献   

3.
父与子     
做父亲希望儿子不但长得像自己,而且思维模式也要随自己.恨不得儿子像蛇蜕皮一样,始终是自己.但有很多儿子却希望自己像金蟾脱壳时的裂变.  相似文献   

4.
<正>郑板桥在外当县令时,因担心老家的儿子体弱,照顾不好自己,于是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让儿子照着信中的养生之法,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而在这封信中,郑板桥所列举的养生之法,多半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第一条,早起喝粥不配菜。早餐以粥为主,是从古至今人们总结出来的养生之法。粥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不会造成肠胃的负担。而郑板桥要求儿子在喝粥时不要配菜,也是从儿子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据说,郑板桥有一封刻有"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自贬为走狗来抬举徐文长(有说是袁枚为报复郑板桥编造的).后人把此事作为郑板桥的轶事、美谈及对徐谓(文长)绘画成就和人品、风骨的赞许传诵,则很有些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金寨村林亲庚,1990年自筹资金4万余元,利用自家的6亩山地,把他父亲栽培的药材聚集起来,建起了药材种苗场.1993年,他扩大场地20亩,独自培育水果种苗.1995年,开发无核植柑、沙甜柚、黄花梨、板栗4个项目.但由于不懂技术,种苗嫁接成活率低,且产品达不到规格,不受客户欢迎.1995年一年就亏损3万多元.林亲庚在深刻反思之后,决心继续搞苗木,靠技术发财,向科技要效益.  相似文献   

7.
余时建是石门县维新镇丁家峪村村民.全村人均水田不足270平方米,旱地也很贫瘠.20世纪70年代村民吃饭靠返销,用钱靠贷款,余时建的家更是穷得叮当响.1980年他初中毕业准备读高中时,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年少的他便过早地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曾当过泥瓦工,做过贩卖农副产品的生意,但还是难从根本上改变其贫穷面貌.一次,他偶尔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人工种植黄姜"的信息,便做起了种植"黄姜"梦.  相似文献   

8.
父子两代人 各有各的种田经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顾家庄村农民曹明胜,跟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满肚子种田经.就是这样一位老农把式,如今却凡事都要先向儿子曹之富请教,对于儿子的建议可谓言听计从.儿子在家中“地位”的确立,还要从父子二人的农业技术比拼说起.  相似文献   

9.
木子 《百姓》2004,(12):35-36
圣诞节前夜,和往常一样,杰米·麦克来到学校接3岁的儿子本.本一看到父亲,眼睛闪亮起来,活蹦乱跳地奔到雪地里.杰米像其他父亲一样,只是跟在本的后边,看着儿子在雪地里撤欢嬉戏.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无锡的某个企业里,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任总经理,儿子是副总经理,本来他们一直各司其职,安心地工作着,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宣布,他要在社会上以百万年薪招聘一个新的总经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经自认为最有希望接替父亲职位的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有点蒙了……  相似文献   

11.
钧宗 《农家顾问》2007,(5):61-62
“父亲被人撞死,儿子不但写‘免责书’替肇事者求情、放弃索赔,还将其安排在自己的工厂上班”——这一人间奇闻说的是重庆万州徐昌安夫妇在父亲被车撞身亡后,被肇事者妻子步行10小时前来跪地赎罪所感动,而主动放弃追究肇事者责任并向他们伸出援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喝出的财富     
云南省大理市下岗工人付丰忠,靠一瓶红茶菌种,收获了健康和财富的双重喜悦。2003年3月,下岗后一直在创业路上苦苦摸索的付丰忠因胃溃疡引发了胃出血。身在外地的儿子得知情况后,给父亲寄回了一瓶红茶菌种。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睿智的父亲,为了考验三个儿子的聪明才智,经过苦心设计,想出了一道试题。父亲分别给了三个儿子每人100元钱,要他们用这100元钱去买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再将买回来的东西,设法装满一个占地超过100米2的巨大仓库。  相似文献   

14.
轶名 《百姓》2001,(1):7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小饮食业,利润微薄,竞争激烈,而江苏省阜宁县新宁花园城的朱永林经营韩国口口香烤馒头却获得了丰厚的利润。2003年的一天早上,儿子嫌馒头无味道、面包不酥脆,拒吃早餐。朱永林生气之余,受到启发:能不能做出一种新式馒头呢?既有馒头的营养、面包的松软,又比馒头、面包都好  相似文献   

16.
鄄文 《新农村》2007,(11):13
山东省鄄城县的“馒头老板”用好的面粉,做出个大、面白、味道香纯的馒头,很受欢迎。做馒头在鄄城有百年历史。如今,鄄城人在北京形成了8万人的“馒头大军”,涉及全县13个乡镇,涌现出许堂、宋楼、冀庄、仪楼等60多个专业村。原来,在1982年,鄄城县李进士堂镇许堂村在北京一家粮店打工的农民李庆林发现,在京定居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人和北京人都喜欢吃馒头,但因当时粮店生产的馒头数量少,而定量供给,市民们大多是自己做,既费力又费时。李庆林便在海淀区承包了一家粮店做馒头。如今,李庆林已拥有了三辆车,成了名副其实的“馒头老板”。此…  相似文献   

17.
问:前不久,我父亲因车祸突然死亡,留下5万元债务.债主要我偿还,我说,父亲留下的遗产才2间旧屋,我还住着.而且,我因小儿麻痹症留下严重残疾,劳动能力十分有限,无任何储蓄,根本无力偿还那笔债务.但债主说:“自古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我很无奈.请问“父债子还“是否正确?   ……  相似文献   

18.
范正利 《百姓》2006,(2):61-61
25年前,父亲从泰山脚下的一所大学退休,父亲并没有急于离开这里.因为他至爱的断难割舍的儿子还留在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9.
小小协议书治好儿子的贪玩痼习 董新文今年46岁,是山东省济南市西营镇西营村的农民.1988年喜得儿子董常华后,董新文就下决心把儿子培养成大学生,使儿子将来不再像自己一样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20.
没有人情味的商人,注定会失败……父亲临终前,交代给儿子赵国明一句话:"一定要招待好齐叔。"这句话让赵国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做了一辈生意,可对自家的生意为什么好这个问题,父亲始终不说。赵国明曾多次问过父亲,父亲只是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人做好了,生意自然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