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安徽省小麦易发生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故着重介绍了小麦的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对提高安徽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其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日趋完善,经济作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间作套种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根据近几年发展的趋势,总结出了几种适合当前的小麦、棉花、瓜、菜作物的几种套种模式,供大家参考:一、小麦—菠菜—西瓜(或甜瓜)—棉花四种四收套种模式小麦播种时,做畦宽2.2米,播种6行小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供P和Zn对小麦与黑麦P-Zn关系以及小麦籽粒中锌与植酸含量的影响,为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螯合-缓冲营养液中分别添加0.1,0.6,3.0,6.0mmol/LP及0,3.0μmol/LZn,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和黑麦进行了培养试验,分别在培养72和45d收获小麦、黑麦,测定根部与地上部的干质量,P、Zn含量以及小麦籽粒的植酸含量,研究P及Zn对小麦、黑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供Zn后,小麦籽粒Zn含量、Zn吸收量分别是不供Zn处理的2.74和3.64倍,植酸含量及植酸与Zn物质的量比分别降低了9.64%和68.19%,供Zn还增加了小麦籽粒干质量,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P含量,促进了P向籽粒中转运,同时也提高了籽粒中Zn的分配率;供Zn与否对小麦生长和黑麦地上部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供Zn显著抑制了黑麦根部的生长。小麦、黑麦根部存在明显的P-Zn拮抗作用,但在相同环境中,黑麦根部对Zn的摄取能力明显较小麦强。小麦籽粒中植酸含量随着P供应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过量供P抑制了小麦和黑麦对Zn的吸收,阻碍了Zn向小麦籽粒中转运;小麦籽粒中P的分配率随着P供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过量供P明显抑制了小麦和黑麦的生长,苗期时黑麦根部所受影响较地上部明显,小麦成熟时地上部所受影响较明显,与根部和地上部相比,籽粒所受影响最为强烈。【结论】供Zn增加了小麦籽粒干质量及P、Zn含量,降低了植酸含量,提高了Zn的生物有效性。P-Zn拮抗作用主要在小麦和黑麦根部发生,黑麦对Zn的吸收能力明显强于小麦,过量供P降低了小麦和黑麦对Zn的吸收量及P、Zn在小麦籽粒中的分配率。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新疆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冬、春麦兼种地区,播种面积稳定,小麦产量和质量都名列前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户收入。2013~2014年,小麦栽培过程中,锈病、白粉病、麦蚜等病虫害发病率较高,造成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影响农户收益。因此,及时有效地加以科学防治是实现小麦产量、质量稳中有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1种植模式 小麦套种胡萝卜间作芹菜套种油白菜,带状种植.带宽180厘米,小麦65厘米,5行;芹菜85厘米,小麦距芹菜30厘米,打埂.小麦在3月上旬播种,胡萝卜在小麦二叶一心浇头水时播于麦田中,二者共生;芹菜和油白菜4月中旬播种,二者混播共生.充分利用了四种作物高矮搭配、空间互补、生长时间互补、交替嵌合的关系.油白菜于5月中、下旬收获后,芹菜进入生长旺季.7月上旬小麦收获后胡萝卜进入快速生长季节.芹菜于7月下旬开始上市,胡萝卜于10月中、下旬收获.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小麦施用锌、锰微肥试验。结果表明:锌、锰微肥对促进小麦年前分蘖,提高小麦成穗及增加穗数数,千粒重都有明显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并能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这是小麦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议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秋开始,安徽省在9个小麦主产市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集成推广4项关键技术,成效显著。该文阐述了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小麦高产超高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小麦避灾、抗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淮地区地处南北冷暖交汇处.气候变化异常.小麦播种生育期间常受旱灾、涝灾、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本文总结了本区小麦避灾、抗灾、减灾的高产高效栽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津巴布韦小麦生产形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津巴布韦第二大粮食作物,对全国粮食安全乃至整个农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在对津巴布韦1991—2009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小麦单产和小麦总产量变化态势全面分析,揭示小麦生产阶段性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津巴布韦近年来小麦生产滑坡的影响因素,提出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近10a河南省小麦供给的变化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小麦供给的对策建议.小麦供给受国家政策、前期价格、成本及自然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前期价格对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供给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河南省小麦生产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立足河南省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加小麦的播种面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陕县传统种植是以小麦——玉米,或单作蔬菜,种植效益较低。近年来,陕县农业局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研究探索了粮食与蔬菜间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小麦、蒜苗、西瓜、西兰花一  相似文献   

12.
叶松达  马晓燕 《农技服务》2007,24(10):36-37
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以期了解氮、磷、钾单因素对小麦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从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小麦在当前生产中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在市场条件下中国小麦发展的方向就应是质与量同步提高,并加强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工作,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保持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建立小麦生产标准体系,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性。  相似文献   

14.
从协调小麦分蘖、减轻小麦倒伏、提高小麦产量3个方面研究了氮、磷、钾(N、P、K)肥的施用比例。结果表明,N∶P∶K施用比例以1∶0.4~0.6∶1为好,尤以1∶0.4∶1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土壤上施用石灰、硫酸镁、硫酸锰和活性炭不同用量以及交互作用对小麦生长和吸收重金属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用适量的硫酸镁、硫酸锰或与石灰配合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单施石灰或与活性炭配合施用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对照(CK)相比, 所有处理秸秆产量均下降。施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且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低量硫酸锰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高量反而增加小麦对Cd的吸收。石灰、活性炭单独施用或配合施用都能明显减少小麦对Cd的吸收,但籽/杆中Cd比却随石灰用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叶面喷施硫酸镁对降低小麦吸收镉的效果与土施相当,但叶面喷施硫酸锰却比土施硫酸锰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中的镉浓度与吸收量。硫酸镁与硫酸锰,或石灰、硫酸镁和硫酸锰3种物质配合施用,对小麦籽粒镉浓度和吸收量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对抑制小麦体内镉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布局的调整、品种的更换、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农业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起优质小麦田病、虫、草害一系列重大变化。其趋势为:病虫害种类增加,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抗药性增强,若防治不当,极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小麦的病、虫、草害,已经成为影响优质小麦稳产、高产及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要注意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小麦,确保小麦品质。在小麦收获前1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控制思南县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孙家坝镇毛坡头村丰产坝进行2%戊唑醇、20%三唑酮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以2%戍唑醇湿拌剂15 g拌种10 kg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防效较好,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防治效果不明显,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以2%戊唑醇15g拌种为最好;对小麦锈病的防效以20%三唑酮拌种为最好,孢子数目也较少,多为一级,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小麦近缘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抗逆和抗虫等基因,是小麦育种的优异基因源。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近缘植物优异基因转移给小麦,创制包括双二倍体或部分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在内的小麦-近缘植物异染色体系。这些含小麦近缘植物血缘的异染色体系是研究物种染色体行为与进化、基因定位与作图的重要素材,也是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抵御小麦重要病虫害、增加小麦产量和提升小麦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小麦远缘杂交概况及小麦近缘植物抗病基因向小麦的转移,也为今后小麦远缘杂交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文中对小麦族物种分类、小麦远缘杂交的定义与意义、小麦族山羊草属、黑麦属、偃麦草属、簇毛麦属、冰草属、大麦属、披碱草属、赖草属、新麦草属以及旱麦草属物种与小麦远缘杂交现状和异染色体系创制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对来源于小麦近缘植物被正式命名的17个抗条锈病基因、35个抗叶锈病基因、30个抗秆锈病基因、41个抗白粉病基因、3个抗赤霉病基因、1个抗麦瘟病基因、1个抗叶枯病基因、1个抗颖枯病基因、4个抗褐斑病基因、2个抗眼斑病基因、1个抗梭条花叶病基因、2个抗线条花叶病基因和2个抗禾谷类黄矮病基因向小麦的转移情况及其所在染色体的位置信息进行了归纳。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1RS·1AL易位系和小麦-偏凸山羊草2NS/2AS易位系等抗病优良种质的育成与利用在世界小麦育种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这仅仅得益于对少数抗病基因的利用。与目前已经被命名的基因数量相比,被利用到小麦育种中的抗病基因相对较少。文中分析了当前已命名抗病基因利用情况比例偏低的原因,并对今后如何利用这些抗病基因提出了建议。同时,还列举了已克隆的源自小麦近缘植物的抗病基因,并对克隆这些基因的方法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强无遗传累赘的小麦-近缘植物易位系的创制与应用仍可能是今后小麦育种材料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优质小麦成为小麦生产的方向,根据我市的具体条件,我们组装了一套优质小麦与草菇互促、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陕县传统种植是以小麦——玉米,或单作蔬菜,种植效益较低。近年来,陕县农业局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研究探索了粮食与蔬菜间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小麦、蒜苗、西瓜、西兰花一年四熟是效益最高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