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禁忌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产物。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民俗文化现象。可以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本文从卫拉特蒙古族宗教文化中的原始信仰与禁忌民俗、民间信仰与禁忌民俗、藏传佛教与禁忌民俗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和论述其宗教文化与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
马仙姑信仰是晋东南地区特殊的一种民间信仰,其主神马仙姑为人格神。马氏为河北洺州永年人,金元之际辗转来到高平西通义里,在董峰山下行医施药治病救人,坐化后信徒修建仙姑祠堂,是为马仙姑信仰之始。早期马仙姑信仰道教色彩浓厚,仙姑庙元明两代一度受到官方的庇护和重视。进入清代以来,道教地位式微,马仙姑信仰蜕变为标准的民间信仰,仙姑庙成为"七庄"共祀中心。道光以后,随着马仙姑多次显灵,治病求雨两大功能得以彰显,仙姑信仰的辐射范围急剧扩大,大大突破了地缘性的特征。同治时知县龙汝霖改革,马仙姑信仰遭受挫折,至光绪时才有恢复,但影响大不如前。现代马仙姑信仰功能呈现多元化,但仍为地缘性民间信仰。信仰的嬗变,折射世俗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变化,成为政府、村社、民众互动与博弈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是西域尤其是西域环塔里木地区各民族普遍的信仰特征,体现在他们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在他们的民俗文化生活中仍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信仰遗迹,比如袄教、景教、摩尼教、萨满教、道教等,它们长期影响着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逐渐形成一幅传统的民俗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把民间信仰与信仰,宗教、迷信混同起来,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认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只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加强民间信仰的科学化建设,实行民间信仰问题的委托管理,才能逐步把它引导到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上来,并转化为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某一地域人们日常交际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深刻的反映了人们的思维和民俗习惯。本文以青岛方言为例,从海洋民俗、禁忌和信仰以及婚丧习俗等方面阐述方言和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罗庆芳 《农业考古》2013,(1):119-121
本文认为秧马是一种插秧工具,创制于汉唐,大量应用于北宋.文章从“秧马”的辞海释义上查找其含义,认为其是一种古代农具,能减轻插秧的劳动强度;并对苏轼创作的《秧马歌》和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播州秧马歌并序》中的“秧马”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宗教在河南省有了相当的发展,而且,由于原始性的民间宗教和鬼神观念这种潜在宗教意识的广泛存在,使传统宗教有庞大的后备力量,在现阶段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宗教仍是相当多的人的一种精神追求。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信教群众思想状况,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加强教育,使宗教活动走上依法国际法院教、依法活动的轨道,以推动河南省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本文拟对河南省信教群众思想现状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节庆活动与民俗民间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庆活动与民俗民间体育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与民俗、民间体育活动都源自于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各民族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二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密切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对于提升民族气节、提高参与者的素质、磨砺人们的意志品质和积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岳信仰源于对泰山神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多重义涵,后成为道教山岳信仰的表征之一。日本阴阳道借鉴道教东岳信仰,崇拜以“泰山府君”为首的天神地祇八百万神,把泰山府君信仰贯穿于日本各类祭祀活动中,并使原本属于阴阳道土御门家的“泰山府君祭”逐渐发展成隆重而热烈的国家祭祀。本文以阴阳道的泰山府君信仰为例,来探讨道教东岳信仰的多重义涵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间宗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既是乡土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是乡土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间宗教的研究受到了各界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从民间宗教的界定、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民间宗教功能三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的成果有待完善之处做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1.
依据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以明代一个较有影响但学术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的道派——灵济道派为研究对象,厘清灵济道派的源起与形成、发展、衰落的基本史实过程,梳理灵济道派的历史脉络及其现状。指出:灵济道派是明代一个以灵济真君为主要崇拜对象、以灵济宫为主要活动场所的道派,它源于五代宋元时期闽人对二徐真人的信仰,形成于明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发展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并流入民间,至今在福建民间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狐信仰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之一, 它历史悠久, 深入民间。它的萌芽、发展、兴盛、衰败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 它的兴盛和衰败原因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和民众心理角度分析了狐信仰的兴衰原因, 并就近年来狐信仰的复兴提出了文化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西安浐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浐灞河生态区的民俗旅游规划为研究对象,针对西安市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民俗的视角出发,在总结规划区内民俗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采用“无形文化有形化”的规划手法,探讨了规划区生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和开发对策,以实现浐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早年坚定地信奉儒家思想,认为"仙翁释子"皆为"异说",但晚年开始倾心于道教,以儒者的身份吸收道教思想。这种思想转变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而产生的。从时代环境来看,宋代三教合流的背景为欧阳修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从个人身体条件来看,晚年身患"消渴症"、双目眊昏的他已经不能再担任要职;更重要的是,欧阳修晚年乞求致仕不成,出知亳州之后,受这一空间的触动,心灵和情感得到了升华,使他对道教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欧阳修在亳州时期创作的诗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遣词造句方面极具道教特色,大量使用与道教相关的典故和人物,反映出他对道教养生思想的接受和推崇。  相似文献   

16.
宁娟 《农业考古》2012,(1):51-55,93
本文所指的"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石壁客家民间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壁是客家先民最重要的集聚地,也是孕育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至此,远离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乱,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客家先民传播先进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来考察云南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及成因,并立足于宗教本身的特性探讨了云南高校大学生宗教工作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龟兹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如今其文化重镇库车承袭古龟兹乐舞遗风,民歌旋律优美,体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存在状态。在居住环境、人种族属、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库车民歌也像古龟兹乐舞一样形成典雅、含蓄、清奇、雄浑等多种风格,但总体趋向柔媚舒展,这与刚劲有力的刀郎乐舞大不相类,形成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巨大艺术分野。  相似文献   

19.
汪志国 《古今农业》2013,(2):107-113
安徽历史上自然灾害极其频繁,近代以降更是连年不断,灾荒过后往往是饥民遍野,疫病肆虐,并使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从而导致是民间迷信风气泛滥,近代安徽乡民的习俗信仰主要包括含有许多不科学成分和不合理因素的各种农事民俗,浓郁的祈神求丰的宗教信仰,以及愚昧落后的文化生活,这些习俗信仰正是大灾之后乡民精神上荒芜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Scientific interest in the cognitive underpinnings of religious belief has grow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o date, little experimental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may promote religious disbelief. The present studies apply a dual-process model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to this problem,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analytic processing promotes religious disbelie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tendency to analytically override initially flawed intuitions in reason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eligious disbelief. Four additional experiments provided evidence of causation, as subtle manipulations known to trigger analytic processing also encouraged religious disbelief. Combined,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analytic processing is one factor (presumably among several) that promotes religious disbelief. Although these findings do not speak directly to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inherent rationality, value, or truth of religious beliefs, they illuminate one cognitive factor that may influence such discu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