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土壤砷污染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报道了土壤砷背景值与砷存在形态、土壤砷污染与作物的关系、砷超累积植物与土壤砷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及土壤砷污染的农业控制措施。砷对植物的危害不仅受砷浓度和形态的影响,还因作物的种类、积累部位而不一致。研究As超富集植物及其富集机理,利用其进行植物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土壤有机质、磷肥、pH等都会影响植物对砷的吸收累积,可作为降低作物砷含量的农业调控措施。种植不富集As的作物,或可食部位As含量低的作物,可以减少As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2.
主要报道了土壤砷背景值与砷存在形态、土壤砷污染与作物的关系、砷超累积植物与土壤砷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及土壤砷污染的农业控制措施。砷对植物的危害不仅受砷浓度和形态的影响,还因作物的种类、积累部位而不一致。研究As超富集植物及其富集机理,利用其进行植物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土壤有机质、磷肥、pH等都会影响植物对砷的吸收累积,可作为降低作物砷含量的农业调控措施。种植不富集As的作物,或可食部位As含量低的作物,可以减少As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培养及室外盆栽实验 ,研究了砷在粘盘黄褐土、红壤 (高肥力、低肥力 )、水稻土上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砷浓度<30mg/kg时对土壤中纤维素的分解有刺激作用 ,砷浓度>60mg/kg 时对土壤中纤维素分解有抑制作用 ;砷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施入有机物料可以减轻砷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四季豆是对砷敏感的作物 ,砷浓度>30mg/kg 时产生明显的中毒症状 ;施入磷肥可加重砷对四季豆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一般以无毒的固定态形式存在。随着土壤酸化加剧,铝毒害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各地酸性土壤中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聚焦于酸性土壤中各形态铝,围绕土壤中铝的来源和分类、各形态铝转化及酸性土壤中铝对植物的影响展开介绍,并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统一铝形态分类体系,统一铝毒害评价指标,规范各形态铝分离与检测方法,进一步建立酸性土壤铝毒害评价体系,最终推动国家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壤铝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以期为酸性土壤铝毒害带来的农业、生态、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砷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土壤中砷的来源,存在形态,土壤砷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作物体内的累积规律,介绍了黑龙江省土壤砷状况,提出了防治砷污染的一般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砷的吸附和砷对水稻的毒害效应与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盆栽试验、吸附实验和调查研究表明,砷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变化与土壤pH值关系密切。土壤pH值升高时,土壤中砷的吸附减少、溶解度增大,因此,水稻植株对砷的吸收量增加,砷对植物的毒性增强。逻辑斯蒂曲线的模拟结果显示,在碱性条件下,pH值的变化对土壤中砷的吸附和毒害效应的影响较大;而在酸性时,pH值的变化对砷的吸附作用和毒害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水稻遭受砷的毒害作用,比旱土作物敏感得多,这是熟知的事实。在淹水土壤的还原条件下,通气性土壤中的不溶性砷酸铁被还原成为易溶性的亚砷酸亚铁。亚砷酸亚铁对一般生物为害大。因此,在淹水土壤中,砷的可溶性和毒害作用同时增大。土壤中的铁化物比之砷化物多得多。并且 Fe~( )与 Fe~( )达到平衡状态的氧化还原电位比之砷酸与亚砷酸达到平衡状态的氧化还原电位高。因此,在砷酸被还原成为亚砷酸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水稻遭受砷的毒害作用,比旱土作物敏感得多,这是熟知的事实。在淹水土壤的还原条件下,通气性土壤中的不溶性砷酸铁被还原成为易溶性的亚砷酸亚铁。亚砷酸亚铁对一般生物为害大。因此,在淹水土壤中,砷的可溶性和毒害作用同时增大。士壤中的铁化物此之砷化物多得多。并且Fe~(?)与Fe~(?)达到平衡状态的氧化还原电位比之砷酸与亚砷酸达到平衡状态的氧化还原电位高。因此,在砷酸被还原成为亚砷酸的同时,高铁已经被还原成亚铁;结果是土壤溶液中Fe~(?)增多。据报道,亚铁对水稻有毒害作用;水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砷的形态及其连续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连续提取法(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EP)是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等元素赋存状态的重要手段,对土壤环境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明显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形态土壤重金属的连续提取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土壤中不同形态砷的提取。本文综述了土壤砷的化学提取形态、土壤砷形态连续提取方法中的提取剂、土壤砷形态连续提取方法及发展过程,并分析和总结了Wenzel法、Shiowatana法、Keon法和Drahota法等多种常用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土壤中砷形态仪器分析技术与土壤砷形态连续提取方法的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砷的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砷的植物有效性研究是开展污染诊断、评估环境健康风险及开展砷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依据.土壤中砷的危害一方面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有效性和结合形态有关,另一方面与植物对砷的富集能力有关.土壤中砷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与有效态砷的含量相关,土壤有效态砷的数量是土壤中砷污染状况的真实反映;富集系数是植物中砷含量与土壤中砷含量的比值,它可大致反映植物在相同土壤砷浓度条件下对砷的吸收能力.高砷风险区宜选种对砷富集能力较差的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砷形态在水产品中的毒理及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砷形态化合物在水产品体内的毒力大小、毒理效应和转化机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二十年几种常见砷化合物在水产品中蓄积规律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砷化合物中,无机砷的毒性往往大于有机砷,但也有研究发现三价态的有机砷MMA毒性比无机砷高数几倍;在对水产品体内不同砷化合物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可以得出有机砷是主要的存在形式。但研究也还存在不足,对水产品的砷含量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海产品类,今后还需要加大对淡水性水产品类砷含量以及蓄积规律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阐述了砷的几种常见形态As3+、As5+、DMA、MMA、AsB、AsC、TMAO、TETRA(TMAs+)、砷糖和砷脂间的毒力大小比较及其毒性产生机理、环境中砷元素的来源和砷形态在水产品内的迁移、转化、代谢机理,旨在不同价态砷化合物在水产品中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除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砷是一种毒性很高的物质,地下水中存在砷污染,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重点介绍了地下水除砷技术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新型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砷吸附容量,氧化法与吸附法等相结合是处理地下水中As(III)的有效途径,生物除砷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最后,展望了砷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作物对砷吸收累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玉米、白菜和番茄对砷吸收累积特性的差异,为蔬菜安全评价、育种和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白菜、番茄为试验材料,开展水培试验,研究3种植物在不同砷浓度(0、0.5、1.0、1.5、2.0、2.5mg/L)处理下株高、根长、生物量、转移系数、根冠比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砷处理下玉米、白菜、番茄的株高均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生物量的影响为番茄〉白菜〉玉米;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玉米的转移系数呈上升趋势,白菜和番茄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砷浓度〈1.5mg/L时,玉米、白菜、番茄的根冠比随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砷浓度〉1.5mg/L时,乇米、白菜、番茄的根冠比随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砷对植物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可以通过株高、根长、生物量、转移系数、根冠比等效应指标来判断植物对砷胁迫的敏感程度,鲜重可作为砷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朱美霖  姜阳  曹红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53-10254,10342
环境中的As污染问题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As通过地下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毒害作用。由于不同形态的As毒性差别很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控其存在形态减少其对人或其他生物造成的毒害;了解不同形态的As在生物体中的转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其形态发生转化。在此对生物体代谢途径中不同形态As的转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祖艳群  吴炯  肖烨宇  赵艳平  和祖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80-16982,16996
[目的]为了对辣椒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As污染土壤上,氮肥对丘北辣椒植株叶片数、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辣椒砷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增加,有利于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植株丙二醛含量减少,As对植株的毒害作用减少;植株中的总砷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00 kg/hm2氮素处理时辣椒的砷含量最高,为3.09 mg/kg。[结论]氮素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辣椒对As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及其相关生理、分子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硅和水稻吸收砷以及硫和水稻砷转运积累之间的关联,并对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植物修复是目前世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治理砷污染土壤的主要手段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对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在超累积植物开发、修复机理及修复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砷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修复是目前世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治理砷污染土壤的主要手段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对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在超累积植物开发、修复机理及修复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砷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妍丽  刘健  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02-8706
[目的]筛选到在自然条件下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砷污染的微藻。[方法]以4种微型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Chlorellaminata、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为材料,选取6个不同浓度的As(III)(0.5、1.0、2.0、5.0、10.0、20.0mg/L)进行培养处理,以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这4种藻类对砷的耐受性及其吸附情况。[结果]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对砷的毒害有敏感性,当砷浓度超过10 mg/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EC50值为17.32 mg/L;当砷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小球藻Chlorella minata和Chlorella vulgaris生长不受影响,对砷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4 h后,它们对砷的去除率分别达77.02%、72.18%和81.36%。[结论]该研究表明藻类在治理含砷废水和作为砷污染废水的指示性植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研究了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影响砷吸附的主要因素,以及砷的吸附行为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有效性,迁移性和缓冲性的影响,为降低土壤中砷的有效性和减轻砷对植物毒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