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室内测定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24和48 h的AFC50值分别为0.631和0.478mg/mL;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处理后6和9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44%和68.10%(5mg/mL);在供试浓度为5mg/mL时,对斜纹夜蛾3...  相似文献   

2.
茼蒿素类似物对几种蔬菜害虫的拒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茼蒿素类似物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筛选出12号和20号2种化合物的活性最强;2种化合物对小菜蛾4龄幼虫的处理后24h的AFC50分别为205.06μg/ml和405.97μg/ml;处理后48h分析为235.08μg/ml和261.97μg/ml。12号与20号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处理后24h的AFC50分别为370.00μg/ml和226.93μg/ml。在100μg/ml浓度下,二者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处理后36h的拒食率分别为60.69%和39.41%。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触杀活性较强的杀虫植物。[方法]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对采自广西桂东部贺州姑婆山的15科20种植物进行了提取,并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20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无翅萝卜蚜的触杀活性。[结果]在10μg/头浓度下,大叶白纸扇、变叶榕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最强,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22%和92.15%;其次是山黄麻、光叶堇菜甲醇提取物,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59%和82.95%;再次是剑叶耳草甲醇提取物,24 h校正死亡率为65.52%;其余15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较低,24 h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下。其中大叶白纸扇、变叶榕、山黄麻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有较高的触杀毒力,其LD50分别为0.768 6、0.784 1和1.504 4μg/头。[结论]大叶白纸扇、变叶榕、山黄麻3种植物极具开发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作用机理,为此类生物碱作为新型植物杀虫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骆驼蓬成熟种子中提取骆驼蓬总碱,采用MTT法测定0,1,5,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的毒性;测定5μg/mL骆驼蓬总碱在处理10,30,50,70和90min时对Sf9细胞Na~+和K~+吸收的影响,并测定5μg/mL骆驼蓬总碱在处理1,2,3,4,5d后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最后采用叶碟法(叶碟在20μg/mL骆驼蓬总碱中浸3s)和注射法(2μg/头)分别测定处理1,8,16,24和48h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处理草地贪夜蛾Sf9细胞24h后,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2.04%和83.25%;骆驼蓬总碱处理后8,16,24和48h,其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的LC50分别为35.32,23.21,14.87和8.98μg/mL,骆驼蓬总碱对Sf9细胞的毒性有时间滞后效应。5μg/mL骆驼蓬总碱处理Sf9细胞后10min,Sf9细胞对Na~+、K~+的吸收速率明显增加,处理后30min Sf9细胞对Na~+、K~+的吸收逐渐减弱;处理后3dSf9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迅速增加,处理后4dSf9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趋于停止。以叶碟法和注射法处理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8h后幼虫血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但随时间延长幼虫血细胞数量又逐渐增加。【结论】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系Sf9有明显的毒杀活性,且对Sf9细胞中Na~+、K~+和葡萄糖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高效杀虫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维  尤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49-12050
[目的]从武夷山众多植物中筛选出一种高效杀虫植物。[方法]采用叶碟法,分别就博落回等多种植物对菜粉蝶幼虫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用1.00%的植物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碟饲喂菜粉蝶5龄幼虫后,根据其24和48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发现博落回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最强。[结论]博落回植物是一种高效杀虫植物。  相似文献   

7.
博落回杀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国洲  尤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12-7313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采用浸叶法和混药法,分别就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亚洲玉米螟和桃蚜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用1.0%的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处理菜粉蝶5龄幼虫后,24和48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1.78%和89.33%,7d后幼虫(或蛹)的校正累计死亡率为93.26%;用1.0%的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处理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后,其体重逐日减少,5和10d的体重分别为对照体重的43.48%和24.59%,10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8.57%;用1.0%的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处理桃蚜若虫后,12、24和48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9.33%、70.01%和83.24%。[结论]博落回植物根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和桃蚜若虫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骆驼蓬总生物碱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水总生物碱提取法对骆驼蓬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粗品总生物碱。将总生物碱进行柱层析,分离获得16种馏分,4号和8号可析出结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4、12和14号3个馏分的杀虫活性最高,3个馏分1000μg/mL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24h的拒食率分别为96.04%、92.07%、100.00%;48h的拒食率分别为98.82%、96.05%、98.08%。3种高活性馏分500μg/mL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2号和14号馏分能显著减少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药物处理的试虫体内总糖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4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白纹伊蚊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4龄幼虫为靶标测定了4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1mg/mL)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檫木Sassafras tzumu、厚果崖豆藤Millettia pachycarpa及大果邻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处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4龄幼虫24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87.50%、90.00%及86.67%;处理48h后,以上处理校正死亡率几乎达到100%.进一步测定蛇足石杉、檫木、厚果崖豆藤和大果邻春木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24h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48.89、107.59、111.58和118.63μg/mL.可见,蛇足石杉对白纹伊蚊表现出很强的杀虫活性,其杀虫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相似文献   

11.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5.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精胺对菊花蕾期叶片生理及花期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2,0.5mmol·L-1)的精胺(Spm)对菊花品种兼六香菊绿蕾期叶片生理生化、开花时期和花期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Spm可使菊花蕾期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组花期的花径、株径、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外观株型整体比对照美观,其中以0.1 mmol·L-1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提前3d,整个花期延长10d.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GM(1,1)模型分析闽东几种桉树幼树的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桉树幼林高生长是平衡的。作用于树高生长的灰因子集随年龄增长而加强。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