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澳门1977~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澳门1977~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探寻影响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977~2004年,随着经济的变化,澳门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呈先升后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2.123 hm2增加到2004年的4.210 hm2,净增2.08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108 hm2增加至2004年的4.198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49%。28年间澳门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珠海市1993—2013 年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以及生态盈亏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海市的生态承载力在20 年间呈现较大波动,大致呈现先升后降再回升的“马鞍形” 曲线。由于人口持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单边下降的趋势,20 年间下降了44.76%。而珠海市1993— 2013 年的生态足迹先增加后减少,2003 年达到了最大值、为752 688.0249 hm2,之后逐年减少至2013 年的 630 081.1731 hm2,人均生态足迹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总体来看,1993—2013 年珠海市的生态足迹一直大 于生态承载力,表现为轻度生态赤字状态,但赤字程度有缩小趋势。预测珠海市大约能在2040 年消除生态 赤字,实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以泉州市洛江区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该区2000-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分析.结果显示:6年间该区人均生态足迹从 1.2833 hm2上升至1.551 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 0.310 0hm2下降为 0.2929 hm2;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 0.931 0hm2上升到 1.218 6 hm2;说明洛江区自成立以来,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维持现状将难以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据此提出泉州市洛江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过提高科技与农林结合水平,大力提倡节约型生活及消费方式,以减少生态赤字,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贵州省森林公园201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该时间段内贵州省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生态赤字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5年间,贵州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承载力和人均旅游赤字都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0.0483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28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194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090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0.0289 hm2上升到2014年的0.0196 hm2;生态足迹指数由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4年的-2.19;生态压力指数由2010年的2.49上升到2014年的3.19。总旅游生态足迹、总旅游承载力和总旅游赤字都呈缓慢的增长趋势,而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反映出了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2012年后这种不可持续状态逐年有所缓解。通过生态足迹的变化找出影响因素,为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闽江口琅岐岛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琅岐岛1996年和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琅岐岛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34 hm2增加至2004年的1.56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从1996年的0.28 hm2减少到2004年的0.25hm2,可见生态足迹的发展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相反.1996年和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06和1.31 hm2,琅岐岛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200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资料,对兵团十五期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兵团十五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4.968391 hm2增长到2005年的5.540852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2.412742 hm2下降到2004年的2.28535 hm2,2005年稍有回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十五期间生态赤字由2.555649 hm2增至2.922504 hm2,说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渭南市2000~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1.818 0 hm2增加到2004年的2.377 1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栽力却由0.5212 hm2降低到0.5011 hm2,人均生态赤字则由1.296 9 hm2增长到1.876 1 hm2.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渭南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该市人地矛盾不断加剧的发展态势,该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1998~2005年金华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54-6956,6959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域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金华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生态承载力略有上升,人均生态赤字由1998年的0.414 14全球公顷增加至2005年的0.586 79全球公顷,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金华市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非协调的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金华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陕西省宝鸡市实际情况,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了宝鸡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趋势,其中1996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708 9 hm2,2005年为2.323 5 hm2,从1996-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得出宝鸡市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走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作为度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合肥市2000—2004年数据,分别计算了当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合肥市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现象严重。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7041hm~2/人增长到2004年的2.10108hm~2/人。生态供需平衡依赖其他地区的生态输入。而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545955减少为2004年的1.791977,表明在工业、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3增加到2.158hm^3。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m^2,1980年首次出现赤字,1985年又恢复盈余,到1991年后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程度呈加速度负增长,1991—2000年平均赤字为0.258hm^2。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河西区域发展正朝远离可持续的方向延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贵州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贵州省人均土地生态足迹需求为2.290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178hm2,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生态赤字,人均赤字-1.8728hm2,贵州省2005年土地利用为不可持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靳慧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83-11884,11886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榆林地区1997、2001和2005年3个时间序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榆林地区1997、2001和2005年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047946、1.165550、1.866326hm2/cap,呈现出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1997~2001年增长11.2%,2001~2005年增长60.1%);同时,该地区生态承载力呈现逆向变化,3年的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036859、1.977902、1.807088hm2/cap,共降低11.3%;1997和2001年全区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1997年生态盈余0.988913hm2/cap,2001年生态盈余0.812352hm2/cap,但到2005年全地区生态盈余消失,生态赤字0.059238hm2/cap。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的河南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分析河南省2000年-2010年近10年来生态承载力,[方法]应用生态足迹法,采用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时间段的数据,分析了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供给、人均生态赤字和生态承载力指数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0.8288hm2至2005年急增为2.0368hm2,至2010年下降为1.8739hm2;(2)从2000年至2010年河南省人均生态供给由0.3994hm2降低为0.366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0.37hm2至2005年急增为1.61hm2,至2010年下降为1.46hm2;(3)生态承载力指数均大于1,处于超载状态。[结论]因此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河南省生态超载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7.
张掖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张掖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耕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说明该市的生态供给过分依赖于耕地和草地;张掖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9 hm2,人均承载力为1.3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之比为1∶1.72,总人口生态赤字为1 049 090 hm2,表明张掖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8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7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612hm2,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8倍。说明陕西省2001年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耕地足迹,耕地生态赤字为0.4919hm2/人,占总生态赤字的64.62%。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昌乐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昌乐县2003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昌乐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1099hm2,而昌乐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22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771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6328hm2.昌乐县的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2倍,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昌乐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的增加,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状态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