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猪粪沼液施用对小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影响,试验设置了对照CK(不施肥)、T30(沼液110 t/hm2,化肥1.2 t/hm2)、T50(沼液180 t/hm2,化肥0.9 t/hm2)、T70(沼液250 t/hm2,化肥0.55 t/hm2)4个处理,比较不同比例沼液施用对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沼液不同比例施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升明显,T50处理小麦土壤肥力达到最佳水平。与不施肥相比,沼液施用有助于土壤线虫总数量的提升,T50处理更有利于食细菌等有益线虫生长,而抑制植食性有害线虫的繁殖,且土壤线虫生长与土壤养分因子间联系密切。不同比例沼液施用自由线虫成熟度指数(MI)值较不施肥处理均有所提升,植食性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值在1.10~1.60,T50处理时PPI值达到最低值,说明土壤受干扰程度小、稳定性增加,而T70处理瓦斯乐斯卡指数(WI)值小于1,不利土壤系统维持稳定。本试验条件下,T50(...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生物环境的影响,1993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施用15.0 t/hm~2和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2004年6月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的基础呼吸、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线虫数量也随着增加;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土壤的基础呼吸、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数量,减少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的数量。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趋势由大到小为EM堆肥、传统堆肥、化肥、对照。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土壤生物环境效应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得出,EM堆肥处理(15.0 t/hm~2)对土壤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有机物料还田后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在华北平原砂质土壤玉米成熟期分别以秸秆还田(ST)和单施化肥(CF)为主、副对照,设置猪粪(PM)、沼渣(BR)和秸秆生物炭(BC)3 种有机物料还田处理,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的2个指标(Chao 1和ACE)由高到低均为:PM>BR>ST>BC>CF,但沼渣和生物炭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均显著高于猪粪处理。2)沼渣、生物炭和对照组(秸秆和化肥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菌门的累计丰度为71.53%~80.31%;而猪粪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首,其余依次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优势菌门的累计丰度为85.61%。3)土壤有效磷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效环境因子(P<0.05),与厚壁菌门的梭菌属(Clostridium)和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的相对丰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猪粪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沼渣处理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但不显著,生物炭和沼渣处理显著上调放线菌门相关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猪粪处理虽然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但是导致菌落的多样性显著下降,生物炭处理则与之相反;沼渣处理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合理施用沼渣还田可作为改良华北平原砂质瘠薄型农田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选择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发酵的沼渣,以不施肥、单施化肥以及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传统用量(22 500 kg/hm~2)猪粪做底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底施不同用量(11 250、22 500和45 000 kg/hm~2)的沼渣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土壤重金属(镉、铬、铜、锌和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沼渣能够显著提高黄瓜产量以及果实的全铜和全锌含量,增加土壤全铬、全铜和全锌的含量水平,且指标值均随沼渣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与传统的底施猪粪处理相比,沼渣施用量为1/2猪粪用量时黄瓜和土壤中的所有重金属含量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黄瓜产量明显降低。本研究条件下,施用沼渣处理的当季黄瓜镉、铬、铜、锌和砷含量均未达到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基础土壤相比,沼渣用量为22 500 kg/hm~2时,当季土壤全铬、全铜和全锌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2、3.8和8.0 mg/kg,长期大量施用沼渣存在重金属积累导致土壤污染的风险。在有机肥用量为22 500 kg/hm~2时,沼渣处理的黄瓜产量显著低于猪粪处理,黄瓜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猪粪处理,由此可见,与猪粪相比,沼渣作为有机肥的肥效低且污染风险性高。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DGGE-cloning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和肥料用量对黑土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实验共设六个处理,分别为:对照,施用农肥低量,施用农肥高量,施用化肥低量,施用化肥高量和农肥和化肥1:1的处理.试验得出的DGGE图谱分析表明,施用较高量的农肥处理中土壤细菌16SrDNA条带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要高于其他处理,聚类分析显示,施用化肥的土壤与其他处理相比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相似性只有53%,说明施用化肥与施用农肥比较,可以显著的改变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从DGGE凝胶上切取9条带进行DGGE-cloning测序,结果表明,施用农肥和化肥均可对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且施肥制度对细菌群落结果的影响要大于施肥量,施用农肥可以提高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为弄清施用沼渣、沼液对正安白茶生产的影响。通过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稍生长量以只施用沼渣、沼液的处理最大,施较少化肥(氮磷钾有效养分总含量与只施用沼渣、沼液的相同)和水的处理次之,与不施肥有极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除施较多化肥的处理外,均显著高于不施肥。茶青产量以施用沼渣、沼液加化肥的处理最大,施较多化肥(氮磷钾有效养分总含量与前者相同)处理次之,均与不施肥有极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茶青百芽重以只施用沼渣、沼液的处理最高,达8.8g;以不施肥的处理最轻,仅7.6 g,其他处理差异不大,为7.9~8.2 g。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橘园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7月采集连续单施化肥、厩肥+化肥和单施生物有机肥10~12年的橘园土壤,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线虫、螨和蚯蚓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与单施化肥(F)处理相比,厩肥+化肥(M)和单施生物有机肥(O)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并提高了细菌/真菌比例,表明肥料碳主要通过快速的细菌通道在生物群落内进行周转;共鉴定得到土壤线虫664条,F、M和O处理的线虫密度分别为每100 g干土188、163条和293条.与F相比,M和O处理显著提高了食细菌线虫的数量(P<0.05),另外,O处理显著提高了植物寄生线虫的数量(P<0.05);共捕获土壤螨46523只,F、M和O处理中螨的密度分别为19548、19195只?m-2和7483只?m-2.与F处理相比,M和O处理的螨总数下降,但捕食性螨数量上升,表明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共分离得到蚯蚓80条,F、M和O处理中的蚯蚓密度分别为11、37条?m-2和33条?m-2.M和O处理中的蚯蚓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F处理(P<0.05),蚯蚓数量和多样性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物质分解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研究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改变了橘园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总体上促使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向有利于土壤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保障大豆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沼渣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大豆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对照(C1)相比,施入沼渣肥3年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在不同大豆生育期规律不一。总的来说,开花期―结荚期表现活跃,在苗期和成熟期动态变化一致。[结论]沼渣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稀释平板计数和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简称PCR-DGGE)等方法,分析化肥(FT)、普通有机肥+化肥(FC)、微生物有机肥+化肥(FB)、不施肥(CK)等不同基肥处理条件下,连作1、3、5、7茬黄瓜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连作茬数的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2)与对照相比,施用化肥处理总体上明显促进了连作土壤中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增加,而对细菌数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普通有机肥+化肥对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连作及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除对照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随着连作茬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对于化肥及普通有机肥+化肥处理,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对维持连作过程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具有明显作用;(4)连作均促进了FT、FB、FC等3种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的上升,但与对照相比上升幅度较小,在连作7茬后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表现为FBFCFT。  相似文献   

10.
以葡萄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化肥及沼渣分别和沼液配施等不同处理对葡萄栽培土壤不同土层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沼液和沼渣+沼液处理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39.76%和79.59%,真菌数量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43.91%和56.68%。施用沼肥+沼液及有机肥+沼液处理后,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增幅为27.6%~110.6%;有机肥+沼液和化肥+沼液处理中,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了25.4%和27.1%;各处理与对照相比,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然而沼液+沼渣处理磷酸酶活性在各土层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化肥+沼液处理。沼渣、沼液施肥可显著提高葡萄栽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力。  相似文献   

11.
灌溉对麦田土壤线虫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麦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的采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分析,研究不同灌水条件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线虫区系的影响,共鉴定线虫20科35属,包括植物寄生性线虫(PP)、食真菌线虫(F)、食细菌线虫(B)和杂食/捕食线虫(OP)等4个营养类群,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占鉴定线虫总数的56.1%;头叶属、真滑刃属、矮化属为优势属;拔节水(T1处理)土壤中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大于其它两个灌水处理,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灌水处理对土壤线虫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T1处理条件下0~10 cm土层线虫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麦田灌溉处理中,拔节水(T1)处理可促进麦田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群体的增殖,改善土壤健康状况,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新疆棉花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各营养类群数量和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42个,其中黄萎病区36个,对照区35个。黄萎病区0~40 cm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相对丰富度来看,黄萎病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P<0.01),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P<0.01)。从生态指数来看,黄萎病区土壤线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优势度指数(λ)、通道指数(NCR)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总体而言,棉花黄萎病菌会明显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既能避免较高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又满足农业生产较大经济效益的双孢蘑菇菌渣还田量,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化肥(CF),双孢蘑菇菌渣分别提供25%、50%、75%、100%和125%的N(M1~M5)共7个施肥处理,研究两年稻麦轮作周期土壤重金属Cu、Pb、Zn、Cd含量及污染指数和作物投入产出比。结果表明,随着菌渣年施用量的增加,Cu、Pb和Zn年净增加值呈上升趋势,而Cd年净增加值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综合污染系数和投入产出比均与菌渣年施用量存在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P0.05)。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和经济效益考虑,双孢蘑菇菌渣适宜还田量应为11 763~12 8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沼液还田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学博  樊剑波  周静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6):3201-3210
【目的】通过沼液还田试验,探明沼液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沼液合理应用及培肥旱地红壤肥力,提升土壤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红壤旱地2013-2014年沼液还田定位试验,按照不同沼液全氮还田比例设6个等氮量(N-P2O5-K2O量均为120-90-135 kg·hm-2,对照除外)处理:对照(不施肥,CK)、100%化学氮(NPK)、85%化学氮+15%沼液N(BS15)、70%化学氮+30%沼液N(BS30)、55%化学氮+45%沼液N(BS45)和100%沼液N(BS100),分析各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OM)、>0.25 mm机械稳定性(DR0.25)和水稳定性(WR0.25)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稳定率(AR,%)和分形维数(D)等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结果】沼液化肥配施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OM)较CK、NPK、BS100处理分别增加16.21%-21.34%、2.94%-7.49%、7.69%-12.45%,而且随着沼液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土壤DR0.25和WR0.25团聚体含量,DR0.25较CK、NPK、BS100处理分别增加1.34%-6.66%、0.26%-5.52%、1.32%-5.25%,WR0.25较CK、NPK、BS100处理分别增加5.17%-10.37%、3.75%-8.88%、1.97%-4.94%,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是土壤>0.25 mm机械稳定性(DR0.25)和水稳定性(WR0.25)团聚体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升高,而水稳定性MWD和GMD无显著差异,同时,团聚体稳定率(AR,%)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较CK和NPK处理显著降低,而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无显著差异。【结论】沼液化肥配施还田对提高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0.25 mm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沼液全氮还田比例在30%-45%范围,适宜在红壤旱地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暗管排水条件下不同肥料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氮素环境的影响,明确盐渍化暗管排水农田合理的施肥模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普通尿素(CK)、控释肥(CF)和有机硅水溶性缓释肥(OF)3个处理,在保证施纯氮量均为225 kg·hm-2的情况下,对各处理向日葵生育期间的生长状况、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排水中的氮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和OF处理均可提高向日葵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其中,CF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两年内较OF、CK分别提高了14.07%和40.54%。此外,CF处理有利于0~40 cm土层土壤氮素的持续有效供应,可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CK、OF相比,CF可有效减少向日葵收获后期0~160 cm土层NO3--N残留量,降幅分别为14.92%和7.87%。两年试验中各处理之间的暗管排水量、排盐量较接近,但NO3--N及NH4+-N流失量差异明显,其中OF、CK处理下的NO3--N流失量分别是CF的1.25、1.50倍,NH4+-N流失量分别是CF的1.22、1.95倍。研究表明,控释肥可以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土壤中氮素的深层淋洗,减少氮素流失量,是暗管排水条件下较为适宜的肥料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利用土壤线虫生态指标表征土壤健康状况的可行性,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蒙城砂姜黑土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为研究地点,以土壤线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生态指数的变化与土壤肥力水平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关联作物的产量指标。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土壤肥力水平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牛粪配施(NPK+CM)>猪粪配施(NPK+PM)>秸秆配施(NPK+S)>单施化肥(NPK)>不施肥(CK);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线虫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瓦斯乐斯卡指数显著提高,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显著降低,土壤健康状况变好;同时,NPK、NPK+S、NPK+PM、NPK+CM的产量较CK分别提升了337.87%、396.14%、495.43%、534.24%。因此,利用线虫生态指标的变化来表征砂姜黑土的土壤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Changes in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induced by global warming may have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agro-ecosystem functioning. However, the impacts of predicted warming on nematode community in farmland (e.g., winter wheat field)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erefore,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FATI)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to nighttime warming in a winter wheat field of Yangtze Delta Plain, China, during 2007 to 2009. Nighttime warming (NW) by 1.8°C at 5-cm soil depth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compared to un-warmed control (CK). However, NW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Warming favored the bacterivores and fungivores, such as Acrobeles, Monhystera, Rhabditis, and Rhabdontolaimus in bacterivores, and Filenchus in fungivores, while the plant-parasites were hindered, such as Helicotylenchus and Psilenchus. Interestingly, the carnivores/omnivore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Hence, the abundances of bacterivores and fungiv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W than those under CK. Similarly, the abundances of plant-parasi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under NW than under CK. Furthermore, Wasilewska index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W than those under CK, indicating beneficial effect to the plant in the soi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nighttime warming ma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decrease soil-borne diseases in winter wheat field through affecting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nighttime warming may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y by altering genera-specific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soil biota.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沼肥和油渣对红枣林土壤硝态氮和红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肥和油渣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红枣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在红枣生长季节,施用油渣肥和沼肥都能提高土壤剖面的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红枣产量和单果质量,增产效果为油渣肥沼肥CK。施用沼肥和油渣肥可提高枣果的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在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的提高上表现为沼肥油渣肥CK,总糖含量的提高上为油渣肥沼肥CK。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沼气发酵残余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小白菜为试材,通过施用高、中、低量的沼气发酵残余物作基肥与施用化肥作基肥和不施肥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施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对土壤速效养分和pH值的影响。[结果]施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后,土壤中的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比对照增加,且以沼气发酵残余物高量(3万kg/hm2)处理效果最好;其速效磷含量在小白菜苗后7 d达93.670 mg/kg,速效钾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在苗后35 d分别达135.084和54.308 mg/kg,显著高于对照。沼气发酵残余物各处理的土壤的pH值比对照的低,其中高量处理的土壤pH值最低,为6.98~7.10。[结论]沼气发酵残余物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通透能力,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 研究了以腐熟餐厨废弃物有机肥为载体, 添加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制成的菌肥(BOF)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肥可显着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在对照(CK)防效指定为0时, BOF处理达到54%,比化肥(CF)和有机肥(OF)处理分别提高了218.6%和178.4%;在养分含量相当的情况下, BOF处理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分别比CF处理增加了14.7%、12.7%、7.6%,表现出显着的促生效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处理组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含量测定发现, 与CK和CF处理组相比, BOF处理组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增加。土壤酶活测定结果显示, BOF处理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显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 餐厨废弃物制成的淡紫拟青霉菌肥能有效降低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 促进番茄生长, 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 提高土壤酶活性,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