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不容乐观,呈现出低水平非耦合发展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非耦合发展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农村社会基础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乡镇企业4个方面构建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框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十几年来称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全面评价了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民就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结构变革、国家工业化、城乡关系、市场机制建立及城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并提出了必须着重解决的四个问题,即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布局,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沿海开放地区出现了成功地发展集体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民间资本和私有乡镇企业成功推进城镇化的"温州模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环节 ,可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工业基础、资金基础 ,可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机会 ,消除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障碍 ,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解决农村农产品剩余和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农村地方财富资源积累和缓解农村地方压力,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稳定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消除制度上的障碍,有利于集中和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因此,农村城镇化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加强而不能弱化。  相似文献   

6.
其诱导机制的构建,应着力于实现积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同时避免消极回流现象。笔者建议从促进新型农业的发展、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3个方面来构建农村劳动力回流诱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就是乡镇企业。但是,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度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乡镇企业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并不是很强,乡镇企业没有足够的增长来吸纳劳动力,大多数省份的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仍然是劳动偏向型。国家应继续保持甚至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以及创造条件形成乡镇企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进入乡镇企业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发展与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788焦点,农村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工立镇”是各国实践证明的经验,乡镇企业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以小城镇为载体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制约,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因此,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通过相关政策实施,使乡镇企业同城镇化相互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在经营机制、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并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通过分析目前中国乡镇企业现状,提出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乡镇企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城镇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经济改革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概述了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论述了高等农业教育对促进农村城镇化的作用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为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提供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取捍了辉煌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目前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工业增加值的49%、出口交货值的3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和农民收入的34%都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永周  桂彬  杨华 《甘肃农业》2007,(12):78-81
回顾了我国农村扶贫的模式特征,阐述了农村城镇化在解决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搭建生产生活公共平台、提升贫困户脱贫能力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方面的制度效应,提出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扶贫战略,关键是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健全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农民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分化与城镇化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民收入分化与城镇化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但农民职业分化与城镇化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因此,应从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和经济行为、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促进农民分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就荔波县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速喀斯特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相关对策与建议。采用非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表明,荔波县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以及在非农部门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需协调好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村工业化、农业生产要素流转、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与农村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化发展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的观点,并阐述了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需要解决的规划布局、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融资体制及领导管理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培育企业文化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杨锦琦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乡镇企业,对于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培育和发展乡镇企业文化,使乡镇企业以其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形象,全方位地...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良好契机.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存在,且转移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转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转移整体环境与国家社会政策逐渐改善,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转移积极性下降、转移成本高、转移劳动力无法实现优质就业、乡镇企业吸收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转移就业风险大等问题,要走出这个困境需要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教育培训、转移空间、社保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01,(4)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和艰巨的任务,其关键是要加快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乡镇企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聚,改变目前不少地区存在的小城镇建设品位低、规模小、数量多、布局散、功能弱的状况,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从浙江情况来看,着重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1.搞好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搞好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县城要按照现代化的中小城市的要求来建设;要在现有建制镇中选择一批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设施较  相似文献   

19.
发展劳务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而且有利于开阔眼界,更新思想观念。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政策的限制.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劳务市场不发达造成劳动力转移渠道不畅等。根据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改善农民进城的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农民就业机会;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介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地发展起来。这对于繁荣城乡经济、安置农村劳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某些乡镇企业产品选择不当、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差、缺少劳动保护和防治污染设施,不仅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很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甚至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是在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