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是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的重大改革。桐城市双港镇龙山村是桐城市首批“三变”改革试点村,结合自身特点,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动、产业铺路,形成具有龙山特色的“三变”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2.
《农家科技》2019,(1):43-44
“三变”改革是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这项改革将挖掘各种资源要素的潜力,加速激活“沉睡”资源,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达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村"三变"改革主要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这项工作是临洮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临洮县坚持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牵引力,努力破解"三农"发展瓶颈。本文阐述了临洮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更好的为增强农村动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推动乡村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贵州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既盘活了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促进了"三产"融合和特色农业发展,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扶贫开发精准度,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体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本文以六盘水市"三变"改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三变"改革的主要背景、做法措施、显著成效及其支撑保障,进而提出了"三变"改革的经验启示与借鉴价值,以期为其他欠发达农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短板之一,为规避“短板效应”,推动农村社会整体性发展,党和政府适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三变”改革作为制度支持。“三变”改革从一种发展模式上升为制度变革,进而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设计。其内含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以“相似制度运作逻辑的联合匹配”,合力建设“三治融合”“三生共赢”、乡风文明的农村社会。在“三变”改革推进过程中,为优化改革振兴农村社会的制度价值,需要有针对性地化解制度要素引领下,实践路径融合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玲 《甘肃农业》2019,(7):39-41
农村“三变”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意义重大。景泰县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重点县,是首批甘肃省25个“三变”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始于2017年底的景泰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从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群众享受改革红利、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防控风险等方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同时,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7,(16):143-14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本文围绕黔南州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改革情况,总结所取得的经验,深入分析"三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三变"改革相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变”改革经政府主导推行,在建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后,存在承接主体缺乏产业战略定位与资源整合能力,股份合作要件要素监管缺位,利益联结松散、股份合作性质含糊等问题,构成了“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机制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机制的调适对策:加大“三变”改革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扶持力度,规范与监管“三变”改革的要件要素,优化“三变”改革利益联结监督考核机制,递推农户参与“三变”改革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贵州省盘州市作为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发源地,“三农”工作重心应在镇村两级基层治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产业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变”改革的提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说明,“三变”改革不仅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三变”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农民更多的权益,包括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对“三变”改革的实现背景、核心意义及现实价值的探究不仅可以促进“三变”改革提论的完善,还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三变改革"是我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从当前农村"三变改革"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并研究了农村"三变改革"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六盘水"三变"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得到实惠,农业得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加强,这说明"三变"改革不仅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解放农村生产力,这是"三变"得以存在、得以发展和得以丰富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参加的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经营主体效益评估调研,总结了六盘水近几年"三变"改革的成效,分析六盘水"三变"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进"三变"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变”改革从六盘水的地方实践探索逐渐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但从形势和任务上看,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需从创新“三变”改革意识,纵深推进三变“改革”领域;强化“三变”改革助推城乡融合的作用;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加强新时代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强政策兑现和分红情况的跟踪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学明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36-237+24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完成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六盘水市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经验,将“三变”改革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设计。从新制度主义视角看,“三变”改革制度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通过监督惩戒、价值导向和传递内化机制,以“相似制度运作逻辑的联合匹配”,合力推进农村社会的全面振兴。3种制度基础要素既是“三变”改革内含的制度构成要素,又是3种独立的制度类型,有各自不同的理论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5.
思南县农村“三变”改革模式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6,(9):92-96
"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本文围绕思南县农村"三变"改革,总结并深入分析了8种发展模式,最后提出要围绕培育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等4个方面力促"三变"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古浪县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以产权为核心,以资产收益为纽带,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贫困群众资产收益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切切实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古浪县“三变”改革助推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以来,我省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各类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农村改革由过去的"裂变"转向"聚变",实现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让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三变"改革已成为我省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过剩,农产品供给结构出现失衡,农村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迫切需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三变"(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变股东的主要路径,也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该文从宣城市农村"三变"改革的内涵、推进"三变"改革的意义、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宣城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全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三变”改革,是一场由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自愿发起的农村改革。这场变革,有效破解了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极大地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以崇信县农村“三变”改革实践为例,探讨这场变革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变"改革,主要就是将农村集体资源性的资产与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的改革形式,通过把财政投入到农村生产发展以及扶持项目工作当中去,并且在保障不转变其使用性质以及用途的情况下,量化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是农民股金,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此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而本文就是通过对"三变"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合理的山区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模式,真正有效地发挥"三变"改革理念的优势和作用,并更好地促进投资、创业以及就业和收益的多元化发展,并制定一条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精准扶贫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