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些常见的行道树鲜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酶标仪法,对常见的60余种行道树鲜叶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种树木鲜叶的80%甲醉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有很大差异,其中石榴、三角枫、枫香、紫薇、乌桕、栾树和罗汉松的鲜叶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它们在浓度为0.5mg/mL,于37℃下孵育20min时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93.5%、86.4%、85.7%、77.2%、63.8%、62.0%和61.1%。  相似文献   

2.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即DPPH)酶标仪法,对几种地被植物鲜叶的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酢浆草等地被植物鲜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都较弱,其IC50一般都在5.O μg/mL以上;同时发现所有鲜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都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和随着37℃下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不同种地被植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不同,同一种地被植物因为生长状况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其自由基清除活性也不同,其中感病的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表现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3.
包锦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67-7292
该研究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试验法对牯牛降30种主要经济林树木鲜叶提取物的清除DPPH·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供试的树木鲜叶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其中板栗和杨梅等叶子的甲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强,它们对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0.36和0.39 mg/ml。研究还发现不同植物样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样品的浓度都呈明显的正相关,样品浓度越高其自由基清除率越高;不同类经济林树种鲜叶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没有明显的规律,其中木本干果类、木本水果类、木本油料类、木本香料类等都分别有些高活性和低活性的树种。比较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可知,板栗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极性较大的物质,结合相关报道可初步推断可能以鞣质为主;杨梅叶中同时存在极性较大和较小物质,可能以黄酮类物质为主,但具体化合物组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山栾树叶中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次大规模的植物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筛选中,发现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var.integrifoliola(Morr.)T Chen)鲜叶的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的活性,其IC50为46.37μg·mL-1.用甲醇成功地提取出该活性成分,同时用色谱等方法对该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制备,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DPPH薄层试验对其纯度及活性进行了检验,得到了一个清除自由基活性很强的纯化合物.该化合物对1 mmol·L-1DPPH自由基的IC50为23.84μg·mL-1,其清除自由基活性高于抗坏血酸纯品.  相似文献   

5.
用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地生枝顶孢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茵丝体和发酵液的各种溶剂提取物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但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有差别,其中以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佳,茵丝体和发酵液75%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1,于37℃保温10 min时,对0.2 mg·mL-1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3.75%和91.23%.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并优化野生鱼腥草甲醇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用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DPPH·)清除作用及清除亚硝酸盐(NO-2)能力的测定方法评价甲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35 m L、提取时间1.0 h、提取温度80℃、甲醇体积分数70%;甲醇提取物在0~1 mg/m L浓度范围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活性增强;当甲醇提取物的浓度为1 mg/m 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23%,对DPPH·的清除率达78.86%,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高达87.24%;与对照品维生素C相比,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接近。因此可知,野生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具有明显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对拟青霉属5个种的20个菌株培养液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种拟青霉的甲醇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差异很大,在浓度为5.0 mg·mL-1,37℃保温10 min时,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为71.9%,最低为15.9%;同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活性也有较大的差异.自由基清除活性均与反应时间和样品浓度成正相关关系.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结果表明,该属菌株培养液提取物中自由基清除剂都不是单一成分,且组成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酢浆草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法(DPPH-TIC-ASSAY)和DPPH-Titerplate Assay的方法,对不同环境、不同生长势、不同种的酢浆草上不同部位鲜叶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酢浆草鲜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样品浓度越高,其自由基消除率越高;同时发现不同种的酢浆草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不同,其中红花酢浆草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同一种酢浆草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其自由基清除活性也不同,试验发现盆栽样品的活性较强.薄层图谱中还可看到同一种的DPPH-HPTLC图谱较类似,而不同种的DPPH-HPTLC图谱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法,首次对戴氏虫草(Cordyceps taii)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清除自由基活性定量分析,发现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当提取物浓度为2.5 mg.mL-1时,其子实体和虫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3.29%±0.48%和14.77%±1.73%,远高于甲醇和石油醚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比较子实体和虫体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薄层色谱,发现戴氏虫草中的自由基清除剂主要存在于子实体中。通过高分辨液质联用和活性联合分析,发现提取物中活性物质的可能分子式为C26H22O13。经天然产物数据库查询,发现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已知化合物,因此该活性成分可能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苦茶槭嫩芽是安徽传统皋茶生产的主要原料,含有很强的具清除自由基作用的活性物质。为了研究比较安徽省内不同产地的苦茶槭嫩芽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在黄山、万佛山、琅琊山、霍山和大蜀山各选择5株具代表性的苦茶槭树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发现5个采样点的苦茶槭嫩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活性差异不显著,表明在安徽省内,原料产地不是影响皋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不同供试单株的自由基清除率有较大差异,在25株采样单株中,其活性最强的单株鲜样清除自由基活性比最弱者强9.7%,表明高活性单株选择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对5种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以乙酰氯作为酰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乙酮和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甲酸的方法,另外还改进了用MnO2氧化1,1’-二茂铁二甲醇合成1,1’-二茂铁二甲醛的方法,使反应时间缩短,后处理方便且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取得平地机作业质量数据,评估RTK差分GPS平地机作业质量效果,对853农场约0.3 hm~2水田进行了搅浆平地试验。先使用了传统的农田作业质量评估方法来对其进行简单的初步评估,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数据,再使用了精确的农田质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使用RTK差分GPS平地机进行农田平地作业,能够满足农田平整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黄色素(YP)含量是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2个重要因素。为了解渭北旱塬冬小麦控制PPO活性(Ppo-A1和Ppo-D1)和YP含量(Psy-A1和Psy-B1)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本研究利用其功能标记PPO16、PPO18、PPO29、YP7 A、YP7 A-2、YP7 B-1和YP7 B-2,对46份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4个位点等位变异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小麦品种在控制PPO活性Ppo-A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po-A1 a和Ppo-A1 b,分别占48.3%和54.3%;在Ppo-D1位点也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po-D1 a和Ppo-D1 b,分别占54.3%和48.3%。2个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即Ppo-A1b/Ppo-D1 a(最低PPO活性)、Ppo-A1a/Ppo-D1 b(最高PPO活性)、Ppo-A1b/Ppo-D1 b(较低PPO活性)、Ppo-A1a/Ppo-D1 a(较高PPO活性),分别占34.8%、28.2%、17.4%、9.6%。在控制YP含量Psy-A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sy-A1 a和Psy-A1 b,分别占56.5%和43.5%,没有发现含Psy-A1 c等位变异品种;在Psy-B1位点,存在3种等位变异,其中以Psy-B1 a为主(52.2%),Psy-B1 b次之(41.3%),Psy-B1 c较少(6.5%)。控制YP含量2个主效位点存在6种不同变异组合类型,以Psy-A1 a/Psy-B1 a(较高YP含量)比例最高(39.1%),Psy-A1 b/Psy-B1 b(最低YP含量)(28.3%)次之,其次为Psy-A1 a/Psy-B1 b(中等YP含量)(13%)和Psy-A1 b/Psy-B1 a(较低YP含量)(13%),以Psy-A1 a/Psy-B1 c(最高YP含量)(4.3%)和Psy-A1 b/Psy-B1 c(2.1%)比例最低。总体来看,渭北旱塬地区小麦含低PPO活性的基因等位变异组合所占比例较高,较高YP含量的等位变异组合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残膜影响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会阻碍土壤水分向上移动,而且残留量和残膜面积越大,阻碍作用越明显。此外,残膜对土壤水分下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易位系以及Wx基因突变型。结果显示,江苏淮北小麦品种Glu-A1位点含3种亚基,其中1亚基占75%;Glu-B1位点有4种亚基,7+8亚基占60%;Glu-D1位点有3种亚基,5+10亚基占50%;1BL/1RS易位系有14份,占全部品种的70%;所有品种均为Wx基因野生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酮醇在紫山药中的合成特点,利用3'-和5'-RACE技术从紫山药中分离到黄酮醇合成酶Da FLS1基因编码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022640)。Da FLS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为1 113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Da FLS1蛋白质属于水溶性胞质不稳定蛋白质,无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保守区域分析结果显示,Da FLS1蛋白质属于α-酮戊二酸和二价铁离子依赖型的加氧酶家族[2OG-Fe(II)Oxygenase superfamily];Da FLS1氨基酸序列与水仙(AFS63900)同源性最近(75%),其次是洋葱(AAT68476,74%),与金鱼草(ABB53382)的同源性仅为6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紫山药与其他作物亲缘关系较远。Da FLS1在紫山药幼嫩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并且在紫山药幼叶中的表达有2个高峰期,而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即Da FLS1在紫山药中的表达情况符合黄酮醇合成酶基因(FLS)的特征。上述结果说明,得到的基因为紫山药黄酮醇合成酶基因Da FLS1,具有FL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和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17.
鉴于做转基因牛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需要,根据GenBank中所公布的人Ⅰ型原胶原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健康人的胎盘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优化的长距离PCR,成功地克隆出GC含量丰富的人Ⅰ型原胶原基因组DNA片段,序列测定与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人Ⅰ型原胶原蛋白基因组DNA片段与GenBank中所公布出来的序列所对应的部分有99.5%的同源性,其中外显子部分与GenBank中的对应部分完全一致;而在内含子中,本研究克隆到的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出来的序列有不少差异,尤其表现在内含子1和2中,其中内含子2要比GenBank中公布的基因内含子2多出14个碱基,这14个碱基具体有什么作用尚需要进一步阐明,内含子间的差异凸显了东西方人种之间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王生银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608-6612
知识型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实现个体知识集体化的主要方式,是农业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回顾人际信任与知识共享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知识共享意愿作为中介变量,着重探讨农业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能否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都会对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其中认知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人际信任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主要数量性状对湖北省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的影响规律,采用相关、通径、主成分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67个棉花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中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苗期病指(97.09%);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r=0.31)、衣分(r=0.32)、霜前花率(r=0.37)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果枝、病指和铃重因子;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14%。建立了棉花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多元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可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回归系数代表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明铃重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5个数量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单株铃数(Py8=0.452 2)铃重(Py9=0.368 6)衣分(Py12=0.325 9)第一果枝节位(Py4=0.173 3)生育期(Py1=0.169 9),表明棉花育种和栽培必须保持结铃性和铃重同步提高,同时兼顾衣分和生育期。  相似文献   

20.
对拟南芥野生型Ws及其G蛋白α亚基突变体gpa1-1和gpa1-2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低温处理对其抗氧化酶系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两突变体形态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表现出对低温反应敏感性的降低。低温12h时,野生型的SOD酶和POD酶活迅速发生变化,丙二醛含量迅速升高,而两突变体变化较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