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椒样薄荷精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美国椒样薄荷紫茎种为材料,研究播期、栽培密度、氮磷肥用量、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等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栽培密度、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对精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其品质的影响与栽培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在密度较高时对精油品质有一定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播期和磷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明显影响,对其品质影响不明显。【结论】椒样薄荷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指标为:播期霜降至立冬;密度17.55万~22.05万株/hm2;施纯氮172.5~217.5 kg/hm2、五氧化二磷118.5~150 kg/hm2,氮肥分次施入,苗肥、分枝肥和刹车肥用量的比例为3∶3∶4,氮肥刹车肥于收获前45 d施入;收获期为主茎10%~30%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苏格兰型留兰香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措施(如播期、密度、配方施肥、最佳收获期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苏格兰型留兰香精油产量≥82.5kg/hm2且品质优的农艺措施的优化方案为:播期11月7日—11月22日(即立冬至小雪),密度25.1 ̄36.2万苗/hm2,施肥量纯N169.2 ̄214.5kg/hm2、P2O591.8 ̄134.0kg/hm2,最佳收获期为主茎10%左右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3.
董红霞  张飞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74-6976
[目的]研究短季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优化决策及生育模型。[方法]选用播期(X1)、密度(X2)、追纯氮(X3)、打顶留果枝数(X4)、去蕾果枝数(X5)进行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短季棉农艺组合措施、群体动态、成铃分布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建立起皮棉产量、霜前花2个目标性状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达到产皮棉900k/hm^2,霜前籽棉3000kg/hm^2以上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为5月20~23日播种,密度10.95万~11.25万株/hm^2,追纯氮165.60~180.00kg/hm2,打顶留果枝数8.4~8.7个,去下部1个果枝的早蕾。[结论]筛选出的兼顾高产、优质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是合理的。明确了夺取短季棉高产优质的主攻方向,实现短季棉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椒样薄荷高产优质的农艺模型以及对其精油品质的影响,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影响较大的密度X1、氮肥用量X2、磷肥用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公顷精油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椒样薄荷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椒样薄荷精油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氮肥用量X2>密度X1>磷肥用量X3,依据建立的模型,目标精油产量≥100.5 kg•hm-2时优质高产最佳农艺方案为:密度X117.55~22.05万苗﹒hm-2,氮肥用量X2纯N172.5~217.5kg﹒hm-2,磷肥用量X3纯P2O5 118.5~150kg﹒hm-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精油品质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品质的影响与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影响不明显,而在密度较高时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磷肥用量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麦套中早熟棉高产优质的施肥量、密度、播期、化控量、叶面喷硼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模型及最佳组合方案。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5项农艺措施对皮棉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密度化控量播期施肥量叶面喷硼,皮棉产量达到1750kg/hm2最佳栽培组合方案为:施纯N170.7~188.9kg/hm2、P2O585.4~94.5kg/hm2、K2O170.7~188.9kg/hm2,密度3.6万~3.8万株/hm2,4月18日-20日播种,DPC化控量88.1~89.0g/hm2,喷硼砂量937.8~1108.2g/hm2。  相似文献   

6.
针对制约天水市贫困山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播种密度、农家肥和化肥施用量为主因素,以本所脱毒马铃薯品种175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试验并建立了产量和商品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175产量达2.89万kg/hm^2的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措施为密度8.19万株/hm^2,施农家肥1.14万kg/hm^2、马铃专用肥284.1kg/hm^2;商品率达72.4%的农艺组合为密度6.51万株/hm^2,施农家肥3.90万kg/hm^2、马铃薯专用肥405.0kg/hm^2。  相似文献   

7.
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和氮磷钾配比对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15实现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的适宜播期在10月22日~11月5日左右,最适密度在210万-245万/hm^2,施氮量180—24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29日播种,密度240万/hm^2,施氮量18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产量〉6000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符合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3—1999)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培两优2859”进行不同播期、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水平显著影响“培两优2859”的产量,各农艺性状则主要取决于播期的影响。早播与高密度种植会取得相对高产,其中以5月18日播种、密度为2I.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9075.0kg/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高产高效低耗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立了灌区夏玉米高产,高效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多目标解析,确定了农艺措施对产量的主效应用 和互作效应大小,筛选出关中灌区夏玉米采用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陕单911高产,高效模式[(8250(kg/hm^2)≤y(产量)≤9750(kg/hm^2),yc(纯收入)≥6000元/hm^2]为:密度52500株/hm^2,纯氮256.5-310.5kg/hm^2,纯磷117-150kg/hm^2。  相似文献   

10.
大豆品种高产50夏播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豆品种高产50为材料,研究了夏播大豆不同播期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后,使大豆品种高产50生育期缩短,株高、结荚高度、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有效粒数明显降低,有效分枝、百粒重变化不明显,单株瘪荚数明显增多。在设计的4个播期处理中,处理B(6月15日播种)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2583.3 kg/hm^2。说明大豆品种高产50在清水县夏播的最佳播期为6月15日前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西农529小麦新品种最适播期与播量,设置10月5日、10月12日、10月17日、10月22日4个播种时期,180×10株/hm2、258×10株/hm2、306×10株/hm2、360×10株/hm2 4个密度处理,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方式,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中东部灌区当前的生产水平下西农529最佳播期10月15-22日,最佳播量基本苗257.4×10~ 322.2×10株/hm2时产量最高,可达8 250~9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在高产条件下小麦高产优质的农艺模型以及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公顷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生态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播期x1>播量x2>施肥量x3,依据建立的模型,目标产量在7 500~9 000 kg/hm2时,小麦优质高产最佳农艺方案为:播期x1为10月4日~6日,播量x2为158.20~2 411.63万粒/hm2,施肥量x3纯N、P(N∶P2O5=1∶1)210.11~299.81kg/hm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与加工品质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正相关,但其极值为262.5 kg/hm2,而与磷钾施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曲周地区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和播量,本文通过对示范区59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10月10日播种、播量为225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262.5 kg/hm2时有效穗数较多;播期在10月10日、播量在225kg/hm2时产量最高,推迟播期应适当增加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增密后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分别设置种植模式、密度、施氮量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带状套作玉米(A1)和单作玉米(A2),副因素为种植密度:60 000(B1)和75 000株/hm2(B2),副副因素为施氮水平:0(C1)、225(C2)、300(C3)、375 kg/hm2(C4),连续2年的短期定位大田试验,测定并分析各生育时期2种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密度从60 000增至75 000株/hm2,单作和带状套作玉米分别增产5.36%和5.87%,带状套作玉米增产幅度较单作玉米高8.69%;在2种密度条件下,带状套作玉米施氮量达到300和375 kg/hm2时,产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15.94%和14.28%,单作玉米施氮量达到225和300 k...  相似文献   

15.
藜麦在北京地区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其适宜播期范围,利用引进的藜麦种植材料设置不同地域适应性观察和不同播期试验,进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表现的评价。结果表明,2年不同试验点藜麦均正常成熟:2014年产量为1 764.7kg/hm~2;2015年3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 880.1kg/hm~2,其中房山大安山获得最高产量为2 235.2kg/hm~2。不同播期藜麦生育期在117~127d,株高在185.1~197.5cm,茎粗在19.8~24.8mm,单株主茎一级分枝数在20~27个,产量1 363.78~2 029.26kg/hm~2,单株粒重27.86~33.20g/株,千粒重2.29~2.70g。综上结果,藜麦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尤其在房山大安山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表现较好;其适宜播期在4月底。  相似文献   

16.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种种植方式(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下密植的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50cm等行条播增幅最大;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7.50万~9.0万株/hm2、具体某一品种的高限密度及其以上)条件下才予以显现;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较之67cm等行条播均表现出高密度下由于玉米个体营养的改善而导致群体产量增加的增产效应;六角形穴播较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玉米开花盛期LAI稍大,但较67cm等行条播高密度下增、减产差异不一致;同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灌水不方便;株行距×密度×品种的最佳组合为选用V2(89-1w×5022)、V4(郑单958)这两类杂交种,实施50cm行距条播,密度9.0万株/hm2;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分别增产21.4%、31.2%,增产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试验表明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水分和土壤营养足额供给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8.
在衡阳地区3个不同的试验地点开展油菜种籽与硼肥同播试验,研究不同的硼肥施用量(0、4.5、9.0、13.5kg.hm-2)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硼肥有利于促进直播油菜的出苗、成苗,在施硼量为9.0kg.hm-2时,油菜综合性状最佳,且产量达到最高值。在土壤极度缺硼时,也可使用13.5 kg.hm-2作为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丹参氮磷钾肥效反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N、P二因素五水平和N、P、K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西天士力药用植物有限公司丹参基地进行了丹参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合试验点的土壤肥力水平,求得了丹参N、P、K的肥效反应方程,提出了丹参不同产量水平时的N、P、K合理配比和肥料用量。丹参目标产量在5000-5700kg/hm^2间的N、P量是N115.5-214.3kg/hm^2;P2O5153.4-243.4kg/hm^2。丹参目标产量在8000-9500kg/hm^2间的N、P、K施肥量N133.8-207.5kg/hm^2;P2O568.25-115.8kg/hm^2;K2O80.3-146.5kg/hm^2。分析了N、P、K对丹参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都促进了丹参产量的提高,但N、P、K的施用过量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20.
锌锰配施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合理的锌、锰肥配施方案,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在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石灰性褐土上锌、锰配施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锌、锰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且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与不施锌、锰肥的对照相比,小白菜增产16.5%~64.4%,Vc、还原糖和锌含量分别提高58.8%~116.8%,29.1%~65.3%和120.9%~300%,硝酸盐含量降低2.0%~27.2%。在每hm2土壤施用尿素400 kg、过磷酸钙200 kg、硫酸钾200kg条件下,得出小白菜高产、优质的锌、锰施肥量为硫酸锌75~120 kg/hm2,硫酸锰约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