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区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以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新阶段,农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站在产业化经营的高度和层面上,把发展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和建设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作为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一个战略平台,从而提高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铭 《饲料博览》2006,(7):44-44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具有发展草原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双重优势,不断优化农牧业结构,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日渐合理,畜牧业快速增长,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祁连县立足绿色有机畜牧业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市场化,主动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全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体系,增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对祁连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结合实际,提出目前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布局日渐合理。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不断深化,农牧业结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具有发展草原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双重优势,不断优化农牧业结构,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日渐合理,畜牧业快速增长,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7.8%提高到现在的47.6%,首次超过了种植业产值。  相似文献   

6.
理性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区农牧业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把握规律,理清思路,强化措施。要突出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突出种植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优质、专用、高效农作物的生产;突出加工业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细加工。  相似文献   

7.
基地建设是促进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构筑区域特色农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也是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重点要立足自治区确定的乳、肉、绒、粮油、薯菜果、饲草饲料六大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区域内龙头企业农畜产品加工流通需求,引导和推进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质优、量足、均衡、安全的原料供应。  相似文献   

8.
农畜品牌建设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全省重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打造优势产业的迫切要求。本文围绕海南州农畜产品品牌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与总结,最后提出了提高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可以带动农村牧区工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既能促进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又能推动农牧业经营的产业化、一体化,从而提高自治区农牧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陶克 《现代农业》2009,(12):1-1
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成绩巨大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畜产品供给状况持续好转,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畜产品连年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处在了一个历史最好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有机农业的起源及发展现状与趋势 ,讨论了我国贫困地区的农业形势 ,提出有机农业产业化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并对贫困地区实行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详细分析 ,提出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12.
依据比较优势原理,以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为基础形成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种植业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了延边地区各县市及乡镇种植业的综合比较优势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项普适性较强的经济理论,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为依据,对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地区种植业的应用状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评价在我国地区种植业的应用较广泛,并针对我国种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杭州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杭州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使其具备了进行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的现实基础与有利条件。对杭州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整理及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选取粮食作物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作物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比较,提出需确保粮食作物家庭收入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种植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该约为10 hm~2,小麦的适度规模约为30 hm~2,无法达到规模的地区,应考虑种养结合、或者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山区,可考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湖南油葵主产区湘北常德市和湘南衡阳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区油葵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当前油葵种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土地、市场及与其他油料作物的比较4个方面分析湖南发展油葵生产的优势,为优化耕作制度,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Valley of Oaxaca's large flat floor, high water table, low erosion rate, and frost-free floodplain give it a higher agricultural potential than that of most surrounding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t-irrigation system early in the Formative period gave it a head start over other valleys, where the low water table did not permit such farming; Oaxaca maintained its advantage by assimilating canal irrigation, barbecho, infield-outfield systems, flood-water farming, and hillside terracing as these methods arose. With the expans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high-water-table zone of the high alluvium, competition for highly productive land and manipulation of surpluses may have led to initial disparities in wealth and status; competition probably increased when canal-irrigation systems were added during the Middle Formative, improving some localities to the point where one residental group owned land more valuable than that of its neighbor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昭通生猪养殖的规模、发展生猪产业的政策优势、地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叙述,为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对昭通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员队伍、信息网站等调查了解后,找出现有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昭通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羊场环境、选配计划、营养供给、疫病防治等方面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山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符合沿海地区特点的解决策略,为沿海农区山羊合理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甘肃发展旱作草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中;利用城镇化发展形成农村人口减少的机遇,试验推广依托峁、墚、沟等天然地势地形围栏建成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充分提升现有的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及依此形成的循环农业优势,在该农业区构建新型的旱作作物-旱作饲草-家畜生产体系,提升综合生产效益,促使旱作农业的“甘肃模式”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