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云南蔗区甘蔗花叶病流行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云南蔗区甘蔗花叶病大发生流行,主要原因是存在复杂性病毒病原;田间多个主栽品种高度感病;气候异常、高温少雨天气较突出以及植期多样化、引种频繁、长期连作、宿根栽培和无性繁殖等不良气候和不适栽培条件。文中提出云南省今后甘蔗抗病育种目标和甘蔗花叶病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蔗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品种(系)抗性评价体系。【结果】参试点新植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16%~23.82%(平均为3.51%),病情指数为0.03~16.48(平均为3.45),宿根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25.89%(平均为4.27%),病情指数为0~17.37(平均为4.61)。建立了田间抗性评价标准,并将抗性水平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个不同抗性等级。研究的12个品种(系)中没有发现高抗和高感材料,其中桂辐06-156、桂糖05-3846、桂选B9和ROC22抗性最好,表现为抗性;桂糖06-1023和桂糖06-400抗性最差,均表现为感病。根据病情指数对12个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聚类与抗性等级划分的结果一致。梢腐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呈现区域性,崇左、柳州和河池3个试验点属于梢腐病重发区;北海次之;百色和南宁2个试验点属于轻发区。【结论】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系)以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梢腐病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调查及病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宿根矮化病(P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摸清蔗区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关键.对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5%,9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双江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双江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甘蔗品种的甘蔗宿根矮化病(RSD)感病情况,采用PCR检测方法,对13个甘蔗品种进行RSD感病率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3个甘蔗品种中,不同品种感病率有所差异,其中所检测的2个CP系列感病率最低.同时,利用MSC培养基从感染RSD的甘蔗蔗汁中分离培养到一种生长缓慢、菌落颜色为乳白色的杆状细菌.根据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以及特异引物和16S rDNA扩增多种方法鉴定,最终确认所分离到的杆状细菌即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Lei sonia xyli subsp.xyli).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甘蔗黄叶病在贵州各蔗区的发生情况,对贵州甘蔗生产主产区的23个甘蔗疑似感病植株进行了甘蔗黄叶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8个甘蔗生产区中6个蔗区检测到甘蔗黄叶病毒(SCYLV),样本阳性检测率为47.8%。结论:甘蔗黄叶病在贵州多个蔗区均有发生,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伟华  颜梅新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25-13426,13428
[目的]明确甘蔗黄叶病毒病SCYLV在广西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广西健康种苗的推广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南部蔗区对不同甘蔗品种采集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gcgtcgcctacctatt-3')进行RT-PCR检测。[结果]对经P1、P2扩增获得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所得序列在NCBI中比对确认均为SCYLV CP序列。黄叶病调查结果发现,钦州蔗区感病最严重,品种感病率达80%;扶绥蔗区的5个品种中,检出黄叶病毒的有3个品种,感病率为60%;凭祥蔗区感病的品种占60%;北海蔗区的品种感病率为50%;宁明东安乡蔗区6个品种中1个品种检出SCYLV,感病率为17%;驮卢镇渠立村和崇左江州2个地方11个品种均未检测出SCYLV。[结论]甘蔗黄叶病毒病已在广西南部大部分蔗区发生且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广西柳州和来宾市蔗区甘蔗螟虫的为害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螟虫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生长前期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主栽品种螟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田间抗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蔗区、种植品种和植期对螟虫的抗性差异明显。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螟虫发生率为0~5.97%,宿根蔗螟虫发生率为0~16.49%。宿根蔗发生程度比新植蔗严重。ROC22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93-159。综合各个品种新植和宿根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台优和ROC16表现为高抗,其中台优未见被螟虫为害,桂糖40号抗虫,桂柳二号和桂糖21号中抗,柳城05-136和粤糖00-236为中感,ROC22为感虫,而粤糖93-159为高感。聚类分析结果与综合评价的抗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0.
阐述雒容农场近几年来甘蔗大面积种植获得高产的栽培实践经验,主要从蔗区品种配置、科学施肥、改革植期、适时管理等技术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浅议甘蔗地套种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美先 《广西农学报》2009,24(3):27-28,31
甘蔗、西瓜的生长期各不同。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利用甘蔗、西瓜两种作物成熟的时间差,在甘蔗生长前期套种一茬西瓜,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能大幅提高甘蔗的产量。据试验,每公顷西瓜、甘蔗的收入均万元以上,收入净增2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4个普通玉米品种、2个鲜食玉米品种在甘蔗行间种植,调查分析玉米甘蔗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长短与植株性状差异,对甘蔗株高、有效茎数的形成、甘蔗产量及全年收益有一定的影响。鲜食糯玉米品种玉美头601、桂糯519和普通玉米品种浚单20植株矮、生育期短,间种甘蔗植株高,有效茎数在81778-84325条/hm2,甘蔗产量在112.6-116.1t/hm2,与单种甘蔗的有效茎数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与间种其它玉米品种甘蔗有效茎数、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单种甘蔗效益高443.8-11393.8元/hm2,适合用于甘蔗间套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从巴西引进的甘蔗品种与广西主栽甘蔗品种在低氮条件下种植的氮代谢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其固氮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巴西引进的甘蔗固氮品种和广西主栽的甘蔗品种为材料,在低氮条件下进行桶栽试验,在甘蔗的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及生长后期分别取甘蔗品种的叶片样本分析其氮代谢和铵同化相关的酶活性和固氮酶活性,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的固氮活性不同,其总体表现为巴西引进的甘蔗品种的固氮酶活性都高于当地主栽品种;除了RB72-454品种外,几个巴西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较高,当地甘蔗品种与巴西引进甘蔗品种的硝态氮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相差不大;固氮酶活性与几个氮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铵态氮含量与固氮酶活性成负相关外,其他几个指标与固氮酶活性都没有太大的相关性,铵态氮对甘蔗体内的固氮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象草为对照,对9份甘蔗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期多次刈割利用模式下,甘蔗的再生性、干物质产量显著低于象草.部分甘蔗资源的抗寒性强于象草.甘蔗幼嫩期营养价值差,成熟期优于象草,比象草更适于一次性刈割利用.甘蔗不同材料在早期生长、分蘖、再生性、耐寒性及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甘蔗快繁中的应用。[方法]选用透明硬质塑料盒为培养容器,以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进行甘蔗无糖组织培养。在普通培养条件及高CO_2浓度条件下探讨新型培养容器和基质及CO_2浓度对甘蔗快繁的影响。[结果]无糖培养的甘蔗植株株高比常规培养的植株高1.03 cm,差异不显著;无糖培养的植株鲜重比常规培养的重0.73 g,差异显著;无糖培养的甘蔗生根数和根长分别为3.60根和1.08 cm,与常规培养的差异显著。[结论]用无糖培养方式培养的甘蔗组培苗在株高、鲜重、根数和根长等生长指标上优于传统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甘蔗尾茎泊松比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甘蔗断尾机构的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动力学仿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精密型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静态电阻应变仪对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甘蔗皮、芯、节部位进行拉伸试验,并用电测法与力学分析得出各组分的泊松比参数。【结果】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28,异性面泊松比为0.233;第5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174,异性面泊松比为0.271;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6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01,异性面泊松比为0.238;第6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223,异性面泊松比为0.289;甘蔗节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305,异性面泊松比为0.344。【结论】甘蔗尾茎内部不同部位的同性面泊松比存在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大;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皮、芯同性面泊松比有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甘蔗抗旱性与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抗旱性不同的 3个甘蔗品种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细胞质膜透性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旱性品种间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存在极显著差异,都表现出品种的抗旱性越强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越低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没有表现出品种间的差异和一致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认为叶片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可作为甘蔗抗旱性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冰水浸种对不同甘蔗品种出苗率和幼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对照品种,对6个甘蔗新品种和对照品种的种茎进行0℃冰水混合液浸种8、16和24h后种植,研究低温冻害对甘蔗出苗率和幼苗素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耐寒性差异。结果表明:0℃冰水浸种8h以上的甘蔗出苗率和幼苗素质随着冰水浸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参试的6个品种中赣蔗18号和桂糖94—119的耐寒性与耐寒性较好的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相近;台引2号的耐寒性比新台糖22号差,桂引9号、桂辐98—296和桂糖00—122的耐寒性介于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之间。  相似文献   

19.
邓展云  刘海斌  徐林  刘晓静  李鸣  陆建勋  贤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82-6483,6523
[目的]探讨广西甘蔗研究所近年育成的桂糖21、桂糖26、桂糖27和桂糖28等甘蔗新品种对不同施肥水平的效应。[方法]以当前施肥水平为基础,采用裂区区组田间设计,设置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进行了1年新植试验。[结果]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桂糖21甘蔗产量和含糖量差异不显著;在低肥区、中肥区桂糖26和桂糖27的甘蔗产量和含糖量在0.05或0.01水平显著高于高肥区;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桂糖28甘蔗产量差异不显著,含糖量则是低肥区、中肥区在0.05水平显著高于高肥区。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蔗糖分也有一定影响,低肥区、中肥区蔗糖分分别比高肥区高0.42%和0.22%。[结论]在生产上,要因地制宜对甘蔗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