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现缘管浒苔生活史中,配子体进行单性生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子体放散的配子不经结合,固着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完成单性生殖;另一种是配子体配子囊中最后一个或几个配子不放散直接在原藻体上发育成新个体。放散出去的配子进行单性生殖时,第一次分裂分别产生顶端细胞和基部细胞,其发育呈顶基极性。两个细胞分别成为叶片和假根的祖细胞。末放散的配子在原藻体上进行单性生殖发育成叶状体,形成的新个体可聚生成簇。后一种单性生殖发育方式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小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小配子体与小配子的超微结构和发育过程。小配子体由第二代裂殖子发育而来。当小配子体完成最后一次核分裂后,其核中染色质呈斑块状,核内无核仁。随后,细胞核移向小配子体边缘,并拉长成二部分,电子致密部分将发育成小配子的核,电子密度浅的另一部分则留在残体中。每个细胞核上方有一对中心粒,中心粒将进一步发育成为小配子两根鞭毛的基粒,鞭毛由此产生。成熟的小配子拥有两根鞭毛和一个体部,体部有一个长形的细胞核,核的前面嵌有一线粒体。  相似文献   

3.
绿潮漂浮浒苔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黄海海域连续3年爆发大规模的绿潮,漂浮的绿藻在短短几个月之内生物量迅速增长,海域覆盖面积呈倍数扩增。选取漂浮绿藻中的优势种浒苔(Ulva prolifera)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繁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平方厘米藻体能够产生大约5.35×106个游孢子或1.07×107个配子;在繁殖高峰的5-8月间,一株成熟藻体25%左右的部分能够放散生殖细胞,产生约1.15×107个游孢子或2.31×107个配子。漂浮浒苔在此期间主要以单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为主要繁殖方式,其中以单性生殖最为常见。其配子具有明显的正趋光性,合子具有负趋光性。漂浮浒苔的游孢子、配子或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均能发育成一株新的藻体。漂浮浒苔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导致其生物量快速增长而引起绿潮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发育成含有雄配子——精子的雄配子体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哈尔滨地区小孢子母细胞每年于5月6日左右形成,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小孢子。每个小孢子陆续分裂出第一原叶细胞、第二原叶细胞、管细胞扣生殖细胞。发育成熟的花粉粒于5月22-6月2日进入传粉期。花粉管经过萌发,管核进入花粉管。次年5月~6月15日,精原细胞进入花粉管并分裂成两个精子,6月15-18日前后进行受精作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孤雌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孤雌生殖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刘飞虎,梁雪妮一、孤雌生殖与无融合生殖广义的无融合生殖是指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直接从配子体或由孢子体细胞发育为子代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很显然,这包括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结子──不发生雌、雄配子融合,而由亲代性器官的孢子...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电镜下菲莱氏温扬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和小配子的形成过程。小配子体的发育可分为二个时期:第一期为生长期,是小配子体生长发育和核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第二期是小配子实际形成和分化时期,此期可见小配子体表面形成含核和线粒体的突起并逐渐增长,此后小配子仅以后端与小配子母体的基质相连,之后彼此分离。成熟的小配子呈月芽形,核致密,在核前,侧旁有一个线粒体位于鞭毛基体下,呈梭形。小配子前端限制膜下有一块长1.1μm的致密板。鞭毛基体位于体前端,包埋于致密板原基中,两根鞭毛与体部呈锐角向后伸延,后部游离。  相似文献   

7.
结合光镜和电镜、切片和涂片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小配子发育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发育分2个阶段——生长与核分裂阶段及小配子的形成与分化阶段。早期小配子体单核,核仁小;随着核的分裂变为双核、四核和多核小配子体,后者因核极多,浅层分叶形成小配子体胚以利于核周边排列。各小配子体胚周边的核与嵌于核前方的线粒体向前突出并生长,最后分化形成小配子落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有2根鞭毛、1个大线粒体和1个强嗜锇性核、被单层膜。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遵循艾美耳属球虫小配子发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化过程中鞭毛的形成先于体部。成熟的小配子香蕉形,外被一层单位膜.鞭毛两根,附加微管4+1+1。  相似文献   

9.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指单性生殖,由单一细胞通过分裂繁殖后代,即产生无性繁殖系或称复制。用扦插法自育果树,这是在植物上最早的克隆。采用植物的体细胞或单一的性细胞(如花粉)也可直接培育成完整的植株。动物的克隆技术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未洗将两栖类离蛤模的卵细胞仅用针刺等物理方法不经受精就发育成于代。六十年代童第周等在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方面做了研究.Gurdon做了用紫外线照射去核和活化爪蟾卵,移植蝌蚪肠上皮细胞核发育为成蛙的研究。八十年代细胞核移植工程转向辅乳类,利用胚胎早期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而发育成个体的…  相似文献   

10.
植物雄配子体发育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小袍子经过不对称的有丝分裂形成1个营养细胞和1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再经过第两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雄配子.该发育过程是众多基因参与的一系列细胞分化的体现,因此雄配子体是研究细胞分化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的雄配子体发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并发现一些雄配子体发育调控过程中细胞分裂、分化和互作的重要基因.本文主要介绍植物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相关主要基因的功能,并概述这些功能基因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浒苔属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晗  王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76-2678
通过对辽宁沿海城市及外海9个岛屿的浒苔属种类的调查,初步确定了辽宁沿海自然分布缘管浒苔、肠浒苔、扁浒苔、浒苔、管浒苔、条浒苔等6个种类。从藻体的形态构造等方面,通过比较解剖的方法对这6个种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缘管浒苔用于优化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在0~1000lx光强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N、DIP的吸收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1000~5000lx光强范围内,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30±0.0012)μmol.g-1.h-1,(0.00156±0.0011)μmol.g-1.h-1,超过5000lx时,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在7.0~9.0的pH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12±0.0012)μmol.g-1.h-1,(0.00168±0.00142)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下降显著;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均在盐度为15时最大,分别为(0.00021±0.00005)μmol.g-1.h-1,(0.0055±0.0006)μmol.g-1.h-1;在20~35℃范围内,缘管浒苔对N、P的吸收速率较高,35℃时对P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0056±0.0026)μmol.g-1.h-1,30℃时对N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2456±0.00011)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吸收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 µ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14.
无融合生殖——无性种子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过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无融合生殖概念是指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即发生在被子植物胚珠中的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尽管目前已在被子植物52个科的4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植物,但作物中普遍缺乏无融合生殖特性。本文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发生类型,对无融合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现的无融合生殖种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总结了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控制和分子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对无融合生殖在农业中的应用和生态学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可有效诱导韭菜无融合生殖的化学药剂组合,以10个药剂组合(去雄后喷洒清水套袋隔离为对照)处理4个韭菜品种,对其进行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组合的诱导效果不同,10个处理中,以Ⅰ处理可明显提高韭菜无融合生殖率,而Ⅴ和Ⅵ处理诱导韭菜无融合生殖效果最差;同一药剂组合对不同品种的诱导效果有很大差异,可能与品种自身的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核桃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核桃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核桃很多品种具有无融合生殖能力,无融合生殖率不同年份之间变幅很大,不同品种之间、雄先型与雌先型无融合之间生殖率的高低有无差别还难定论,使用激素和失活花粉蒙导有利于核桃无融合生殖率的提高。核桃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于孤雌生殖,核桃无融合生殖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矿质营养水平与自然授粉实生后代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五味子配子体发育研究的结果表明,五味子的雄配子体发生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从8月中下旬初生造孢细胞产生到第2年5月下旬成熟花粉粒形成(去除休眠期180d),约经历90d左右的时间;从小孢子母细胞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需经历30d左右的时间。雌配子体从8月中下旬胚珠原基分化开始至翌年的5月下旬胚囊分化完成(去除休眠期180d),需90d左右的时间;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到胚囊分化完成需经历15d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条斑紫菜绿斑病发病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26-4628
[目的]探讨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方法]对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病症以及生态因子对该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条斑紫菜绿斑病多见于幼叶或成叶阶段,发病初期叶状体中部边缘出现直径1 mm左右的红色或淡红色小斑,然后形成绿色小斑;病情严重时,病斑边缘出现明亮绿色带,病变部分从叶状体上脱落,在藻体表面形成边缘为绿色的孔洞,之后大量腐烂流失。条斑紫菜叶状体病变部分细胞由于颜色不同,清晰地分为几轮。高温、低盐度、高密度、干出时间短容易导致该病发生。[结论]该研究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Volatile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synthesized by various industrial processes are troublesome pollutants because they are persistent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because they may be present in sufficient quantities to alter the natural atmospheric cycles of the halogens. Certain of these compounds, including polybromomethanes and several previously unobserved alkyl monohalides and dihalides, appear to be natural product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temperate marine macroalgae (the brown algae Ascophyllum nodosum and Fucus vesiculosis, the green algae Enteromorpha linza and Ulva lacta, and the red alga Gigartina stellata) not only contain volatile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but also release them to seawater at rates of nanograms to micrograms of each compound per gram of dry algae per day. The macroalgae may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bromine-containing material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