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国内关于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圆斑病等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影响病害发生的环境因子、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三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三七抗病性及抗病机制研究,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将传统农业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兼顾病害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订三七病害的农业生产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砂梨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从梨园生态系统出发,选用优质苗木,加强梨树栽培管理,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能力。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大力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害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3.
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枯萎病是国内外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给西瓜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从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我国在防治上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芒果炭疽病是影响世界芒果生产的重要病害。阐述了芒果炭疽病的发病症状、芒果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发病原因等,系统地总结了芒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兰州食用百合土传病害的症状,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结合安徽省设施草莓生产实际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研究形成设施草莓土传病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概述芒果不同生产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病害问题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出在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监测,掌握病害发生种类、特点和规律,把握防治关键环节,按生产过程统筹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芒果生产果园病害综合防治新技术。其目的是通过综合防治,改变当前片面依赖化学农药的局面,达到产量质量并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芒果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重要毁灭性病害之一,生产上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病害发生期的药剂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和植物诱导抗性的利用等,后两者已成为当前综合防治的研究重点。生物防治将是烟草黑胫病防治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蔬菜病害是影响蔬菜优质、丰产和是否能及时满足市场供应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发病的原因除有栽培管理上及生理上的问题外,大部分还是侵染性病害,如植物病毒、细菌、真菌和一些寄生线虫等。在蔬菜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除了选育抗病良种、加强管理和适时施用低毒农药外,注重探索生物防治和实行某些物理措施,已日益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整作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它利于  相似文献   

10.
葡萄无公害生产是目前发展的方向,因此,葡萄病害的防治.原则上应以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实为目标,通过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提高葡萄园通风、透光度,培植健壮的树体,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种务消毒和种植无病毒苗木为起点,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按照品种特点、生育期特点,病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以杀灭病原菌为重点,采取冬季清园,绒球期铲除病原菌,坐果后及时套袋.生长期对症喷药等措施进行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行广西田七病害调查,为今后广西田七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5年于田七病害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在广西百色市不同海拔、不同遮光率、不同荫棚类型及不同七龄的田七园开展田七病害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等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海拔、遮荫棚透光率、荫棚类型及七龄等生态因子情况。【结果】广西田七主要真菌性病害7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疫病。在广西百色市,田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在高海拔区域发生严重;根腐病在低海拔区域发生严重;荫棚透光率越大,叶部病害越严重;避雨荫棚田七叶部病害比普通荫棚轻。【结论】圆斑病、黑斑病和根腐病是目前广西田七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通过避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建园,设计避雨荫棚,保持园内通风,可极大降低田七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三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是影响三七生产尤其是GAP规范化生产的重要病害,建立三七黑斑病抗性人工鉴定方法是开展三七抗病育种必备环节。分别以室内离体叶片和田间在体叶片进行不同接种方法的试验,明确了通过针刺叶片接种浓度为1.0×107个/mL的三七黑斑病孢子悬浮液是诱导发病有效途径。室内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对比,同一植株室内离体叶片接种与田间接种的相关系数0.9548**,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个体基因型还有变异的三七栽培群体进行人工抗性鉴定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三七对黑斑病接种的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黑斑病抗病性与三七个体遗传特性有关。测定田间接种发病程度不同的三七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发现三七对黑斑病的抗性与三七植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梧州低海拔林下三七种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梧州低海拔林下种植三七的可行性,为扩大梧州乃至广西三七种植规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林下田间栽培法,调查记录梧州低海拔林下三七的出苗、现蕾、开花、病虫害发生率、产量、质量、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等。【结果】梧州林下三七的出苗率、现蕾率及开花率分别高达96%、88%和90%,发病率及虫害率分别不高于0.57%和0.72%,平均产量为2526 kg/ha,质量指标达到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要求,重金属限量和农药残留量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 2-2004)》的规定。【结论】梧州低海拔林下种植三七具有可行性,可在广西低海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三七皱缩型病毒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行线取样法,调查不同海拔、地势、前作、荫棚材料及荫棚透光率等环境条件下种植三七的发病情况,揭示三七皱缩型病毒病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三七皱缩型病毒病的发生与海拔、地势、前作、荫棚材料及荫棚透光率等环境条件有关,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海拔1 410~1 600 m、地势45°以下缓坡地或平地,前作玉米、花生;荫棚材料杉树叶;荫棚透光率11%~20%。根据调查结果,建议三七园选地避免不利环境,改善三七生长环境,使之达到不利于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三七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三七根结线虫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三七的1种新病害:三七根结线虫病(Panax notogiseng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PRND).病害的典型症状:感染根结线虫的三七植株地上部发黄、矮化,重病株枯死;根系长了大量根结,根结上长有一些短须根.标本采自云南省晋宁县昆阳农场.用形态学,鉴别寄主试验、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电泳等方法鉴定病原线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1949).三七根结线虫病和北方根结线虫危害三七在云南省发现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腈菌唑(myclobutanil)被认为是防治三七黑斑病和圆斑病等病害应用前景较好的杀菌剂,但其在三七中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建立三七中腈菌唑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的检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研究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喷施前后的皂苷含量变化,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三七样品经丙酮提取,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再由BEH-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分离,以体积比为70∶30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利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块根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的三七中腈菌唑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1~5.0 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9%~91.9%,相对标准偏差为5.05%~9.3%,腈菌唑检测极限为0.1μg/kg。在大棚内喷施135 g/hm2的腈菌唑时,在三七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腈菌唑在三七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77 d、6.70 d、6.63 d和6.03 d,其风险商值为9.5×10-5,远小于1,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随着生育期的增加,三七根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我国腈菌唑在三七中的最大残留量值可暂定为0.2 mg/kg,安全间隔期为35 d。研究结果表明腈菌唑对三七使用安全,为腈菌唑在三七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跟踪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滇东南三个不同三七种植区域分别对农户分散种植和SOP种植管理方式下三七种植土壤和三七块根As含量进行连续跟踪测定,分析研究了自然种植条件下三七种植管理方式对土壤As残留和三七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砷背景值对三七的安全品质影响较大,在土壤砷背景值较高的区域种植三七,收获后的三七砷平均残留量高于在土壤值较低的区域,经过两年的三七种植管理,三七种植土壤砷含量总体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种植前土壤砷背景值相比,经过两年的三七种植,种植土壤有明显的砷残留现象,不同的管理方式砷残留量有较大的差异,SOP种植管理和农户分散种植管理方式下土壤砷平均残留量分别为7.17 mg/kg和76.38 mg/kg,两者相差10.65倍。总体来看,目前的三七种植状况不容乐观,除自然因素外,三七种植土壤砷的来源还有待对三七种植过程中每个环节及投入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而要保障三七产品的安全品质,除了对种植基地的科学选择外,栽培技术的细化改进以及种植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活性三七药材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王承潇  崔秀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57-12460,12471
[目的]将活性三七与普通干燥三七不同部位进行质量特征对比研究,为建立活性三七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显微结构、红外光谱、重金属残留、各皂苷含量、有效成分溶出率及醇溶浸出物含量等分析测试手段,同时对活性三七与普通干燥三七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研究,分析其有效成分和特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微结构有差异;红外光谱特征区相同,指纹区有差异;活性三七重金属残留低于普通干燥三七;活性三七各皂苷含量、有效成分溶出量及醇溶浸出物均高于普通干燥三七.[结论]三七药材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后,具有明显的特征结构,质量优于普通干燥三七.  相似文献   

19.
 根结线虫病是近年来三七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并有扩展蔓延的趋势,给三七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报道了云南三七主产区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状况,描述了该根结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并根据雌虫 、雄虫、二龄幼虫的典型的形态特征和测量值,将危害云南三七的根结线虫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