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志杰 《河南农业》2014,(16):58-58
环境问题引发的诉讼解决方式仅限于人身和财产损害、生态损害的民事救济手段,在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中政府能否提起诉讼、政府原告资格的认定以及政府在环境损害中的法律责任等相关的行政诉讼问题却较少涉及;实践中可以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环境损害救济机制,分别从私益和公益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合我国民事和行政相结合的环境损害诉讼机制、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以及环境责任社会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主要局限于由检察机关牵头所提起的这一行政公益诉讼类型,原告资格范围受到限制。西方国家以“利害关系说”和“私人检察官”等理论依据为依托将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逐步扩大,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发展状况和行政公益诉讼实施成效,我们应将其逐步放宽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进展缓慢,新《环境保护法》及司法解释已实施三年有余案件数量远低于预期。究其原因制度及法律适用存在的缺失: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不衔接、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修护金、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由于主客观局限性提起诉讼的意愿不高、缺乏强制性环境保险制度。居于此,我们应当立足实践,顺应国际趋势,扩大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继续放开并且鼓励可诉民间组织,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纳入环境公益诉讼范畴之内,逐步确定并完善环境保护修护金,建立环境保险制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如何确定原告资格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核心。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授权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新型原告资格制度,确立原告范围。  相似文献   

5.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严格区分公、私为基础的传统诉讼模式在风险社会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传统的诉讼分类难以涵盖不断涌现的新社会冲突、超个人的集体利益主体的诉讼资格问题凸显、个人诉讼成本的增加使其远离司法。为应对挑战,传统诉讼模式应当变革:一是通过集团诉讼或公益诉讼适度地扩大当事人资格;二是完善配套制度,降低受害人诉讼成本,提高其诉讼收益,使其既可能也愿意“接近司法”,而不是选择文明社会之前通行的“私力救济”。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例近年来不断出现,但目前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尚未被法律承认。很多学者已就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也进行了很多的分析,但是对于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最为关键的问题之——原告问题却缺乏充分的研究,也即行政公益诉讼可以由谁提起。  相似文献   

8.
魏云 《甘肃农业》2006,(9):106-107
近年来,公益诉讼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关注。普通公民提起公益诉讼案件几乎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原告资格问题。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典型的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规定,结合我国的国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在原告的设计上修改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同时赋予检察机关部分案件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赋予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制度已被我国立法所确认,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也被主流学者和司法实践所认可,但目前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尚不完善,司法实践缺乏足够的程序性指引。公益诉讼可以有效的弥补行政监管的漏洞,但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应居于辅助地位。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的先行者,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探索公益诉讼之程序构建。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益诉讼是近年来学界、媒体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未来的行政公益诉讼立法中,应将原告的资格问题、受案范围问题、诉讼请求和处分权等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对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应依起诉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学界对规制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讨论,我国现行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治理体系存在着保护理念需要转变、部门法衔接需要协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革新等问题。因而,需尽快立法弱化“野生动物资源观”,引入“全面保护”“有限利用”等治理理念,加快填补部门法衔接处的立法空白,形成科学完整的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治理体系。同时应拓宽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范围,将一般公民纳入适格原告,以此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并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我国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一系列探索,但实施效果与当初预期还有相当差距,动力不足是重要表现之一。深层原因主要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保守、法官排斥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案件成本制约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沦为空话等。因此,必须从完善实体法、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程序机制、改革环保法庭体系设置、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健全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作为推动力,将司法实践上的松绑作为混合动力,将公众参与作为根本和持久动力,构建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动力机制,摆脱环境公益诉讼动力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我国跨行政区域水污染民事侵害事件呈现多发态势,由此类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格外引人关注。排污主体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流域水体整体性同行政区划分割的矛盾、现行解决跨行政区域水污染民事侵害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陷”等因素是导致此类纠纷不能及时、公正、准确解决的原因。以环保法的相关原则及国外经验模式,提出了建立以流域为整体的水环境信息共享与水污染应急处理机制、水污染事故认定与评估机制、水污染事故协调与调解机制、建立公众监督与公益诉讼机制、建立预防排污主体外部不经济性行为发生的机制、构建畅通环境民事侵害纠纷处理渠道的司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当事人资格的认定规则应体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特殊功能。为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申请公开信息之诉的原告只需符合行政诉讼原告的一般条件,并没有特殊限制;反信息公开之诉的原告资格认定的关键是确定其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受到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侵害。为监督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责任,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适格被告应具有信息公开行政主体资格并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三人的范围不仅包括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合法性审查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探讨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机关、审查的方式、审查的内容以及审查后处理,目的在于阐明:人民法院进一步强化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合法性审查,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推动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监督,进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09-1161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提出从创设环境权、扩大原告的起诉资格、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设立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National water quality concerns are creating momentum for legislation that takes a proactive stance towar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volving agrichemicals. In respons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as asked the states to design appropriat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olic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ssues involved in two ways. First, it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previous conservation policies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for stricter regulation. Secon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ublic opinion context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olicies, it examines the responses of a sample of Oklahoma rural leaders to a set of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family farm orientation items developed in previous surveys. The analysis considers areas of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status, education, and extent of involvement in farming. It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Oklahoma's rural leaders are concerned about water quality problems, an environmentally-sound formulation of rural values has yet to develop. The most serious obstacle appears to be the perceived threa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o the variability of productio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8.
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公民个人享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公民个人享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弊端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J L Fox 《Science (New York, N.Y.)》1984,223(4638):798-799
The Recombinant DNA Advisory Committee (RAC)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as encountered setbacks in its attempt to increase its regulatory authority over genetic engineering ventures. Competing claims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ave been supported in a congressional report authored by Rep. Albert Gore, Jr. (D-Tenn.) which is critical of RAC's actions in approving experimental release of genetically-modified organisms into the environment. During a 6 Feb 1984 public meeting, RAC faced a barrage of criticism led by activist Jeremy Rifkin, and learned of a U.S. Court of Appeals decision blocking its consideration of a proposed field test with engineered bact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