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进行了豆麦混栽的小春作物多样性栽培试验示范 ,定期做好病虫测报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结果表明 :小春作物多样性栽培 ,有效降低了病虫发生 ,减少用药次数2次 ,蚕豆平均增产幅度29.5% ,小麦平均增产幅度46.7% ,既减少了环境污染 ,又达到增产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单位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在易门县完成6 287 hm2小春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持续控制作物病虫害技术示范推广,多样性种植对小麦、蚕豆、油菜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平均控制效果达30.61%,且减少农药施用1~2次,用药量比常规种植减少3.75kg/hm2,减50%,累计减少施药量达2.36万kg,降低或减小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田间生物群落的平衡与稳定,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累计新增总产值594.5万元,新增纯收益447.36万元.  相似文献   

3.
目前云南省大部地区的小春作物进入中期生长阶段,小麦为拔节普遍期;蚕豆为开花期至结荚期;油菜为开花结荚期.前期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对云南省小春作物的生长发育基本有利,未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根据对小春作物长势及未来气候趋势分析,为了促使豆麦生长健壮,获得今年小春粮食优质高产,建议各地重视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单位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在易门县完成6287hm^2小春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持续控制作物病虫害技术示范推广,多样性种植对小麦、蚕豆、油菜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平均控制效果达30.61%,且减少农药施用1-2次,用药量比常规种植减少3.75kg/hm^2,减50%,累计减少施药量达2.36万kg,降低或减小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田间生物群落的平衡与稳定,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累计新增总产值594.5万元,新增纯收益447.36万元。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计数法,在小春作物蚕豆、小麦和油菜生长期间,连续两年定点定期对冰核细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云南省昆明地区自然条件下,冰核细菌的数量最大密度出现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可达9.2×109 CFU/g。  相似文献   

6.
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土壤及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云英(蚕豆)、油菜为材料,研究了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土壤和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鲜草产量和水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绿肥鲜草产量大体上随油菜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绿肥最佳种植比例为紫云英(蚕豆) 60%~40%+油菜40%~60%;后茬水稻产量随油菜种植比例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肥最佳种植比例为紫云英(蚕豆)50%+,油菜50%。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并应用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小春作物病虫害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过4年16组721个小区和21组63个同田对比试验(3.93 hm2)和5 200hm2大田示范研究,首次提出小麦、蚕豆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最佳行比;初步弄清了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氮、钾养分转化利用与抗病虫害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小麦、蚕豆多样性的控病增产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玉溪市7县(区)33个乡镇206个村示范应用小春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病虫害技术3.89万hm2,新增粮油总产量1 623.51万kg,新增产值5 934.03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蚕豆为三川镇主栽小春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全镇蚕豆种植面积4万亩左右。蚕豆全身都是宝,青蚕豆、嫩蚕豆茎(豆笋子)可作为鲜食蔬菜,干蚕豆可作副食品加工以及发展畜牧业的精饲料,豆梗、豆叶经粉碎加工可作为粗饲料,蚕豆根部具有根瘤茎,能固定空气、土壤中的氮素,取到养地的作用,蚕豆可称的上是"一物多效"植物。近  相似文献   

9.
<正> 1 高效种植模式 与蚕豆间作,每1.3米为一组合,两行蚕豆中间种一行豌豆;与油菜间作,每1.5~1.6米为一组合,两行油菜中间种一行豌豆;与大蒜、菠菜等间作,每1.3米为一组合,两行豌豆中间种(栽)两行蔬菜,蔬菜小行距为0.16~0.2米;与小麦混种,豆、麦播种量比例以3:7为好。 2 品种选择 可选用中豌3、4、5号及白玉豌豆等,这些品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并应用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小春作物病虫害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过4年16组721个小区和21组63个同田对比试验(3.93hm^2)和5200hm^2大田示范研究,首次提出小麦、蚕豆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最佳行比;初步弄清了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氮、钾养分转化利用与抗病虫害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小麦、蚕豆多样性的控病增产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玉溪市7县(区)33个乡镇206个村示范应用小春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病虫害技术3.89万hm^2,新增粮油总产量1623.51万kg,新增产值5934.03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通过根系分隔和标记15N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小麦相对于蚕豆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依赖更强,蚕豆则更多依赖于空气中的氮。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处理中小麦对15N的回收率分别为58%、73%和52%,而蚕豆则分别为30%、20%和3%。小麦对肥料氮的竞争促进了蚕豆的固氮作用,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时,蚕豆来源于固氮的百分数(%Ndfa)分别为58%、80%和91%。因此,小麦/蚕豆中存在对氮的互补利用,该体系中氮营养竞争和促进作用同时存在。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应用土壤标记同位素稀释法表明蚕豆固氮向间作小麦发生了转移,转移的量相当于蚕豆吸氮总量的5%。  相似文献   

12.
不同硫肥对小麦-油菜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油菜轮作生产体系中选择连续种植三年油菜、两年小麦以及小麦-油菜-小麦轮作等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效硫含量全部低于临界水平(20 mg/kg);6年内土壤有效硫含量降低一半。施硫可增加小麦的穗长、穗粒数,增加油菜单株结荚数、角果长和角粒数,从而增加了小麦和油菜的产量,施硫45 kg/hm2使小麦、油菜产量的增幅分别为6.5%~17.3%和25.4%~51.3%。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地下部分隔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蚕豆的养分吸收和斑潜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蚕豆的生物量和N、P、K吸收量均高于其余2种分隔方式,在各个生育期,根系完全分隔处理与不分隔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根系分隔方式还影响了蚕豆斑潜蝇的发生,蚕豆斑潜蝇的发生均表现为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完全分隔(P)。说明根系的相互作用,对蚕豆斑潜蝇的发生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一套适合安徽省来安县的油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指出油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草害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大田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雅安市大兴镇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与收益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雅安市大兴镇的4个村60个农户,采用半结构入户访谈法对油菜、水稻、小麦和玉米4种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产出收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高低顺序为玉米〉小麦〉水稻〉油菜。在生产成本构成中.人工费用所占的比例最大(达总成本的50%以上),远远高于物质费用。物质费用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而在物质费用构成中,除水稻以外,小麦、玉米、油菜的化肥费用相对最高;除水稻和小麦以外,玉米、油菜的机械作业费用很少;4种农作物的农药费用都较少。4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总收益和成本收益率都表现为玉米〉水稻〉油莱〉小麦.其中小麦的成本收益率为负值。4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在不同农户间均有明显的差异。并以此提出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收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蚕豆间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根系分隔技术,主要研究了在小麦蚕豆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和塑料膜分隔(P)3种根系分隔条件下,供氮水平(N0,N0.05,N0.1和N0.2)对小麦生长和白粉病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间作小麦的生物量。在3种不同的根系分隔方式下(I,P和M),N0.05水平小麦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N0水平增加了59.9%,62.6%和58.6%。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增加,在3种根系分隔方式下,分别增加337.1%~1213.6%,766.3%~1750.1%和130.7%~1061.0%。但根系不分隔处理(Ⅰ)的间作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较强,在高氮水平下(N0.2)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低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P)。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丘区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稻田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莱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莱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莱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湖北地区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规范小麦(油菜)连作短季棉种植,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提高粮食作物和棉花的产量,争取粮棉双丰收。总结组装多年试验示范结果,并进行田间验证。根据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化要求,从产量品质指标、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品种、播期、种植密度、简化施肥、全程化学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打顶催熟等方面阐述了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有效解决湖北省麦(小麦)后、油(油菜)后等直播棉区劳力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规程的制定可便于湖北地区棉农规范进行田间管理,是稳定棉花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20.
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种植双低油菜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双低油菜的生育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存,为推广和种植双低油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