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粳稻是通过三系配制的杂粳良种,我区引进至推广已有10多年历史。其品种有“寒优”、“泗优”、“8优”、“86优”“申优”、“常优”等,种植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省工、省肥、节本等优点。一般亩产量在550kg,丰产方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650~700kg。杂交粳稻已是我区农户欢迎种植的品种,是不可缺少的优质良种,每年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
“申优693”(勤优10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新选育的中熟晚粳杂交粳稻组合,以自选的不育系“申6A”与恢复系“R693”配组而成。2003年起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申优693”(勤优10号)全生育期155d左右,适合在上海、苏南、浙北等地作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后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申优1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以“8204A”和恢复系“申恢1号”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组合.一般亩产600kg左右,比常规品种增产10%左右,高产田块可达650kg以上.该组合2002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02年起在南汇区六灶镇、三灶镇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2003年六灶镇丰产方,亩产达693kg,比对照"寒优湘晴"增产15.7%。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系法配组育成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4号”。品质主要指标达到农业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制种产量高,适合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常优一号”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8年用武运粳7号作母本、“R254”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3年11月经国家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我镇于2002年引进试种“常优一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质优、省工、省肥、适应性广等优点。3年来经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量在550~600kg,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700kg左右,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06年吴中区种子站共制种“常优一号”455亩,其中委托太平镇代制种73.6亩,平均亩产172.85kg。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近几年,我镇种植优质杂交粳稻农户越来越多。为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2006年我们在本镇冯家村进行了优质杂交粳稻“申优4号”人工直播稻的大田示范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初步掌握了一套杂交稻人工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安庆地区推广的粳稻新品种,为安徽高产、优质的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以安庆市稼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12个优质高产新品系为试材,以当粳8号和宣粳2号为对照(CK)开展筛选试验,试验采用中、晚2季种植,对参试品系在一季中粳和双季晚粳种植中的生育期、田间抗性、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徽香粳77在作一季中粳种植中产量为781.3 kg/亩,较对照当粳8号增产11.84%,在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为669.5 kg/亩,较对照宣粳2号增产9.40%,作中粳和晚粳种植中其综合性状表现均较好,可作为优质香粳稻新品种在安徽示范种植。徽粳糯115在作一季中粳和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相当,在晚粳中产量居第一,并且作晚粳种植米质比作中粳优,因此可作为优质高产的双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秀优5号”系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于2004年进行品比试验,“秀优5号”平均亩产达672kg,居各品种之首。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清秀,分蘖力偏弱,植株较高,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好,米质较优,食味好。2005年全市示范种植50亩,在单季稻稻飞虱大发生和不利气候条件下,平均亩产仍获573kg的高产水平,比全市单季晚稻平均亩产增加123kg,增产27.3%,其中观海卫镇昌明村周世祥种植7亩,平均亩产达613.8kg,2006年全市推广面积扩大到6000亩,并作为单季晚稻主要推广品种。为探索“秀优5号”机械喷直播栽培的最适喷播量,进而制定其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在慈溪市水稻高产示范方内进行了本试验,为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优99-1"系常熟市农科所用(A1/C68)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我市2001年引进,经试验示范种植,较原推广的"8优161"早熟、稳产.  相似文献   

10.
杂交粳稻"申优1号"是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用"秀水04"不育系作母本,"尺161-10"恢复系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2年10月,经上海市农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探索一季粳稻不同新品种生产力表现,2016年都昌县进行了一季粳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做如下总结。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4份杂交粳稻:春优84、甬优5552、甬优5549、春优927、甬优5550、甬优8050、嘉优中科5号、申优24、嘉优中科2号(对照)、甬优1538、两优274、甬优7753、甬优7850、申优17。1.2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2.
“86优8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育粳型不育系“863A”与自育恢复系“宁中灰8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我市2003年引入作单季晚粳种植,试种结果为:省肥好种,产量与本地常规稻持平或略高,较抗条纹叶枯病,是一个熟期适中,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系。  相似文献   

13.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业学报》2006,22(4):F0004-F0004
(1)矮杆、大穗杂交晚粳稻、适合在上海、浙北、苏南、皖南等地作一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2003年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比对照增产6.7%。2007年上海南汇区示范方平均产量628kg/666.7m^,比嘉花一号增产10.4%。2005年杭州市单位季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10.5%。  相似文献   

15.
永春内半县一些海拔高、气温低、日夜温差大的山头村落,属亚热带高寒山区。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杂交中粳稻的生长发育,多年来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本地区种植杂交中粳稻比其他品种(组合)更具增产潜力,如八优8号、甬优4号等组合。一般条件下比常规(如台湾粳、红芒)中粳稻增产15%-20%左右,高肥条件下比杂交中稻汕优63可增产5%-8%,个别田块曾出现过亩产700—800公斤的高产典型。为了更好地发挥杂交中粳稻的产量优势,推动杂交中粳稻更快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对杂交中粳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较系统的调研和总结,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86优8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杂交粳稻新组合。近几年在江苏无锡、常州、如皋和上海崇明等地示范试种,一般亩产均在700kg以上,得到了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民的好评,种植面积正在进一步扩大。“86优8号”制种,一般平均亩产150kg,高产田块达250kg,现将其制种的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泗优418"是徐淮地区农科所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合作,以"泗稻8号"与"C418"配组,于1995年育成的迟熟中粳杂交组合.我市1999年进行品试,产量名列前茅.为探索杂交粳稻"泗优418"的利用价值,今年我市在八圩、东兴、新桥等镇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面积200亩,实收亩产577.13kg.  相似文献   

18.
“常优一号”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8年用“武运粳7号”作母本,“R254”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镇于2000年引进试种,“常优一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省肥节本、适应性强等优点。经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在600kg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可突破700kg。该品种已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2年引进在德化县大铭乡试种,2013年扩大示范,均表现高产优质,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3002)。现将中浙优8号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 2012年德化县大铭乡引进中浙优8号在大铭村和琼英村作中稻试种,面积均为1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53.4kg和675.5kg,平均亩产664.5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3%。2013年在大铭村和琼英村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各7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67.5kg和676.9kg,平均亩产672.2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6%。经过2年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86优8号"系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育粳型不育系"863A"与自育恢复系"宁恢8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2年引种至我市,在北里桥示范园区试种示范,面积120亩,平均实收亩产705kg,比其他品种增产12.8%.通过试种示范,"86优8号"表现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