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氯联苯(PCBs)的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国内外许多水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PCBs的污染。在介绍PCBs污染研究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分析法、生物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的基础上,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我国今后PCBs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为建立高效快速的PCBs分析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任加国  武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44-3845,3966
多氯联苯(PCB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脂肪溶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难分解和强烈吸附,去除比较困难。以台州典型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土壤中PCBs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代表性PCBs同系物的组成、含量。通过室内淋滤和洗脱试验,探讨PCBs的迁移及去除过程,为土壤PCBs污染评价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氯原子取代位置和数量的不同共有209种同系物。近年来,土壤中的PCBs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PCBs具有高分子稳定性、低水溶性和颗粒相高吸附势,土壤基质中PCBs的去除极其困难。此外,PCBs的高憎水性和亲脂性使之易于在动物体脂肪组织和母乳富集。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有机体(绿色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作用将环境中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产物的过程。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高效和环境安全等特征,被认为是可替代传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因此,通过综述国内外土壤PCBs污染现状和健康效应,以及土壤PCBs污染的生物修复最新研究进展和相关修复机理,对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蚯蚓修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及展望,以期为今后生物修复PCBs污染土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多氯联苯(PCBs)在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中的转化、迁移和传递特征。[方法]通过对典型PCBs污染区域(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电子废物拆解区)中水体、底泥、鱼、虾和蟹等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样品中的10种羟基多氯联苯(OH-PCBs)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低氯化OH-PCBs可能易于在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之间分布和传递,而高氯化OH-PCBs可能倾向于在水生生物体内代谢和生物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环境分布和传递。[结论]该研究不仅可为OH-PCBs对水生生物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出预警以及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也有助于研究PCBs在水生环境的最终归向及存在形态、揭示水生环境中其真实污染水平,对预防OH-PCBs对食物链及各层级生物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军  骆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19-2121
多氯联苯由于具有持久性和亲脂性,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中土壤是其重要的库,对受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生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从生物修复主体角度论述了生物修复可能存在的类型和机理,并对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PCBs污染土壤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多氯联苯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当前对多氯联苯这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水生生物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多氯联苯的来源、分布、污染现状,以及迁移变化、生物富集等环境行为和其降解方法。水生生物是人类最主要的食品之一,为食物链安全和生物个体的健康,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PCB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并提供更详尽的基础生物学依据,同时也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土壤多氯联苯迁移规律。[方法]以浙东沿海某典型固废拆解区为研究区,通过对2004和2008年土壤、水体中PCBs含量的对比和典型地区PCBs含量的分析,对研究区土壤PCBs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受地形影响,在水动力作用下,土壤中的PCBs可以发生长距离的迁移,并在低洼处的土壤表层浓集。[结论]建立了PCBs迁移模式,并对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自然污染的农田土壤为材料,分析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生物毋C、N、土壤基础呼吸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4-氯、5-氯同系物为主的PCBs污染土壤中,污染程度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而真菌的数量除与土壤污染程度有关,可能还受到土壤pH等性状的影响;土壤微生物C、N与土壤基础呼吸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但微生物C/N基本没有变化;Biolog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代谢刮面(AWCD)及Simpson指数在污染程度相差较大的两组土壤样品中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明PCBs污染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降低了微生物对不同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不同分析方法比较城市污染河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样品,探讨适用于重污染区域生物数据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on-matricMulti-dimentionalScaling,MDS)分析法对采集自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污染河道-佛山水道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数据进行分析。同步采集底泥样品,测定了Pb、Cd、Hg、Cr、As、Cu、Ni、Zn和间隙水CODCr、NH3-N,并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不能有效地反映重污染区域污染状况差异,其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有较大差距;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在城市重污染河道生物监测结果分析方面,多元分析方法优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结论]为重污染区域生物监测数据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是土壤中典型的污染物,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 ZVI)可以高效地将高氯代PCBs脱氯成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的低氯代PCBs。本研究从浙江省台州市某电子垃圾拆解场采集了受PCBs污染的土壤样品,采用nZVI与PCBs降解菌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pyridinovorans)R04开展联合修复研究,考察其对PCB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ZVI与降解菌R04联合处理对土壤中PCBs总量及各氯代PCB同类物的去除效果均优于nZVI或R04单独处理;nZVI与降解菌R04联合处理32 d时,土壤中PCBs去除率达59.4%,高于单独使用nZVI的去除率(46.1%),也显著高于单独使用降解菌R04的去除率(34.4%,P<0.05)。因此,nZVI与降解菌联合修复PCBs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国内首次应用聚甲醛固相萃取(POM-SPE)方法研究了在农田土壤中秸秆焚烧对土壤吸附多氯联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多氯联苯较低的水溶性给直接测定土-水分配系数所带来的困难,是研究疏水有机物在土-水体系中吸附行为的较理想方法。研究还表明,土壤对多氯联苯的吸附能力随着土壤中灰分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同系物的土-水分配系数受灰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氯化程度低的同系物分配系数受影响程度大于氯化程度高的同系物,并且在灰分含量0.1%以下,分配系数对数值的变化率与土壤中灰分含量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r^2〉0.85)。稻草和麦草两种灰分对多氯联苯在土-水中的吸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百合病毒脱毒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百合病毒的种类和危害,系统地介绍热处理、茎尖培养、珠芽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抑制剂结合茎尖培养等5种脱毒方法,以及利用指示植物、电镜技术、酶联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百合主要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孙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49-11750,11753
综述了百合无症病毒病原学、病害流行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目前常用的百合无症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免疫电镜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反转录PCR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积累特征及其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体内易于积累的特性,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白洋淀8种鱼类体内多氯联苯(PCBs)含量,并分析了同系物组成特征。根据白洋淀鱼类检测到同系物情况,计算毒性当量(TEQ)并进行评价。白洋淀8种鱼类体内PCBs平均含量范围是55.85~1 485.74 ng.g-1脂肪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黄颡>黄鳝>乌鳢>泥鳅>鲤鱼>鳙鱼>鲫鱼>鲇鱼。在8种鱼类PCB同系物组成中,四氯联苯和五氯联苯是主要的同系物,其相对百分含量为52.0%~84.3%。这种组成模式反映了白洋淀地区有多氯联苯工业品的使用历史。8种鱼类体内PCBs的毒性当量(TEQ)范围是0.09~1 412.87 pg TEQ.g-1脂肪重,其大小顺序依次为鳙鱼>鲫鱼>鲇鱼>黄颡>黄鳝>鲤鱼>乌鳢>泥鳅。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部分鱼类已经受到PCBs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黄卫红  李勇  杨岗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23-3025,3027
[目的]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 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三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解吸效果及其本身在水和土壤中的分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和土壤中的定量分配对PCB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种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Tween 80〉SDBS〉HTAB;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都有较大的吸附,吸附作用大小为:HTAB〉Tween 80〉SDBS;表面活性剂对PCBs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相胶束浓度贡献,且PCBs的解吸率同水相胶束浓度正线性相关。[结论]得到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解吸效果及其本身在水和土壤中的分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和土壤中的定量分配对PCB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种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Tween80SDBSHTAB;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都有较大的吸附,吸附作用大小为:HTABTween80SDBS;表面活性剂对PCBs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相胶束浓度贡献,且PCBs的解吸率同水相胶束浓度正线性相关。在土壤修复过程中,为使土壤中PCBs达到较大的解吸,必须使用较高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使水相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强化作用大于吸附态表面活性剂的PCBs解吸的抑制作用。[结论]得到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电动强化过硫酸钠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PCBs实际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动增强Na2S2O8氧化修复PCBs污染土壤的效果,同时考察了两端投加、反转电场和碱活化Na2S2O8对土壤中PCB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阴、阳极分别加入10%的Na2S2O8,增大了电流强度和电渗流量,电场能够促进Na2S2O8在土壤中的迁移以及对土壤中PCBs的降解。从土壤中残留PCBs的分布可以看出,电渗流对氧化剂的迁移作用要高于电迁移。由于阴极的去极化作用,反转电场没有促进Na2S2O8对土壤中PCBs的降解。碱活化Na2S2O8对土壤中PCBs的去除效率最高,达28.7%.PCBs的去除率较低跟土壤的异质性和氧化剂的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生物芯片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生物传感器4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微生物检测和治理中的应用,以期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检测和治理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